导读:本文包含了晶体织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晶体硅电池,表面织构,吸光率,光生伏特效应
晶体织构论文文献综述
许志龙,徐西鹏,黄辉,谭援强[1](2019)在《晶体硅电池表面光功能织构及其制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功能织构研究已逐步发展到多学科交叉整体性设计和制造科学问题,晶体硅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流产品,表面光功能织构可有效提高晶体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从晶体硅电池表面光功能织构的作用出发,介绍常规晶体硅电池表面织构的类型及其制备方法,分析直接在晶体硅电池表面制备光功能织构的瓶颈问题,论述复合光功能织构晶体硅电池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难点和核心问题,指出高效晶体硅电池表面光功能织构制备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兴[2](2018)在《面心立方金属形变织构与损伤的晶体塑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金属的各向异性演化特征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各向异性和材料的力学性能息息相关;尤其在工程领域,评估零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时如果不考虑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将会带来很大的偏差。虽然研究者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塑性力学模型来描述与预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但是各有其侧重点。比如有些重在展示最终的织构结果而对演化过程分析较少;有些重在验证模拟的合理性而对数学计算解释较少;有些重在研究损伤而对初始织构的考虑不多等等。本文试图在晶体塑性理论框架下将织构和延性损伤结合起来研究;目标是发展一套可行的织构模拟算法来展示织构的演化过程,同时又探讨损伤演化和初始织构的关系。研究成果可望为揭示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织构与损伤的演化规律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将为晶体塑性力学理论应用于工程材料与结构的各种损伤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及织构理论进行单向拉伸与压缩以及平面应变压缩下的形变织构模拟与分析。研究发现单向拉伸、单向压缩以及平面应变压缩中晶面是绕应变加载轴转动,平面应变压缩中晶面是平动。这给织构类型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可以通过测定晶面的转动规律来推测织构类型。2、在晶体塑性力学理论与损伤力学理论框架下推导了一种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的延性损伤模型。3、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的延性损伤模型分别以单向拉伸与平面拉伸为例探讨损伤与晶格转动、初始取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面心立方金属材料在初始的随机取向下,损伤均与拉伸方向呈45°方向扩展;而非随机取向下,损伤带之间基本保持平行或者垂直向前扩展,扩展方向各不相同,大小也不同。(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翟艺璇,侯秀丽,袁志钟,张鹏,关庆丰[3](2018)在《Mg-RE挤压合金晶体学织构与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热挤压加工对Mg-1Gd-1Nd(质量分数,%)合金显微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呈现典型的共晶显微组织,包含α-Mg基体及半连续状的共晶化合物。经固溶热处理后,这些共晶化合物已基本固溶入α-Mg基体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挤压合金的显微组织与织构。结果表明,挤压合金显示出了完全再结晶的显微组织与弱的基面织构。合金中的晶粒基面同时朝向挤压板材的挤压方向与垂直方向偏移,尤其在挤压方向上晶粒的取向更加分散。这种分散的取向可以有效地激活合金中的基面滑移使得合金在断裂前能够承受更大的塑性变形。另一方面,织构也影响了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张海,李少坡,丁文华,郝宁[4](2018)在《显微组织与晶体学织构对X80管线钢拉伸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室温拉伸试验检验了X80管线钢中厚板与轧向成0°(纵向)和90°(横向)方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通过金相观察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管线钢组织形貌、晶界分布和晶粒尺寸进行了分析,用X射线衍射测算了钢板的取向分布函数(ODF),讨论了显微组织特点和晶体学织构对管线钢拉伸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横、纵向拉伸强度的试样,横截面和纵截面组织类型和形貌基本相同,且横截面均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织构是造成管线钢拉伸强度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02期)
潘昊[5](2017)在《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研究织构对材料动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动态响应性能是战斗部和结构防护设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空间碎片防护、交通运输安全等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材料在冲击加载和复杂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性与低压、低应变率加载的情况存在明显不同。基于对实验的数学归纳提出的宏观本构关系模型,已经不能普遍描述材料在冲击加载下的动态响应行为,也不能满足工程设计提出的具备研究微结构变化导致力学性能改变的能力,需要发展新的研究手段。分子动力学方法(MD)对认识引起强度变化的微观机制和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受计算尺寸和应变率范围的限制,获取的动态强度结果与宏观实验相差较远。位错动力学方法(DD)仍难以模拟材料冲击加载过程中的复杂位错演化情况。鉴于宏观研究需求和微观模拟能力间存在明显差距,急需发展介于微观和宏观尺度之间的材料动态响应描述方法。在广泛调研各种方法的基础上,认为常用于模拟多晶材料准静态力学性能的晶体塑性理论是一种典型的介于宏观与微观的重要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对动力学问题的模拟仍有不足。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建立了适合于(FCC、BCC和HCP)金属材料动态加载下,含孪晶的热弹-粘塑性晶体塑性模型、计算方法和相应程序模块,对Al、Ta和Be材料的典型动态响应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进展及成果如下:(1)针对经典的晶体塑性理论的不足,考虑了动态加载下,材料微观变形特征,对位错运动、应变硬化、晶体弹性变形和孪晶增长模式等进行了更为合理的描述,建立了适合于(FCC、BCC和HCP)金属材料动态加载下,含孪晶的热弹-粘塑性晶体塑性理论、计算方法和相应程序模块。(2)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动态加载下Al、Be和Ta材料强度随压力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相比宏观用SG模型在高压加载下与实验结果符合更好。研究了不同压力下材料的织构演化情况,即使在冲击加载早期,织构也存在明显的择优取向现象。(3)比较分析了孪晶对Ta和Be材料强度及织构演化的影响,中高应变率加载下,孪晶变形对Ta和Be材料力学强度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孪晶对于Be材料的强度变化和织构演化更为敏感,是Be材料冲击加载下塑性变形的重要物理机制。(4)通过晶体塑性模型结合有限元程序计算,较为准确的模拟了 Al、Ta和Be材料在冲击-卸载中出现的准弹性过程,分析认为剪切波速随着应变而发生变化(Bauschinger效应)是导致材料准弹性卸载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7-05-01)
徐笑,樊黎霞,王亚平,董晓彬[6](2016)在《身管精锻过程跨尺度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与织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径向精锻是一种先进的身管制造方法。身管的多晶体材料经锻打后,晶粒会发生择优取向形成织构,在宏观上产生各向异性现象,这是普通有限元方法所无法模拟的。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和程序设计语言Python联合编程并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身管精锻宏观模型和细观多晶体模型;应用跨尺度方法,开发程序实现了宏观力学至微观力学边界条件的继承,使研究的晶粒尺寸达到了真实尺寸。分析微观多晶体模型的晶粒取向变化,使用Matlab编程画出锻后多晶体材料的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图,并用X射线衍射试验验证了晶粒取向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建立了将身管径向精锻从宏观锻造到细观织构联系起来的一套研究方法,为预测锻后身管性能变化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叶凡[7](2016)在《取向硅钢冷轧织构演变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取向硅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晶体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法,探究取向硅钢冷轧织构演变规律。目的是从介观角度研究取向硅钢的冷轧变形行为,意义在于为取向硅钢冷轧织构的预测及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嵌入UMAT子程序的ABAQUS软件建立平面压缩有限元模型,对比模拟与实测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本文所用试样的塑性本构方程最佳参数,并以此模型验证UMAT子程序的有效性。结果证明:平面压缩变形过程中,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晶粒绕TD的旋转角度大于绕RD、ND旋转的角度;平面压缩有限元模型证明了压缩变形中会出现平行于RD的变形带,与文献中实验现象相吻合。(2)根据实验室的二辊轧机冷轧硅钢板的规程建立取向硅钢冷轧模型。结果显示:初始取向各向异性会导致轧件应变的不均匀性;轧制变形中,晶粒绕TD转动的角度大于绕RD、ND转动的角度;多晶体的晶粒由于相邻晶粒的作用会发生不同方式的旋转,形成形状各异的聚集带;初始取向晶面指数为{110}的晶粒绕TD转动的角度较初始取向晶面指数为非{110}的晶粒大,表现为极图上的聚集带数目增多;随着压下率的增大,晶粒绕RD、TD和ND旋转的角度均增大,其中以初始取向晶面指数为{110}的晶粒绕TD转动的角度增加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邵一川,汤韬,李大永,周国伟,张少睿[8](2016)在《AZ80镁合金热挤压织构的多晶体建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模拟AZ80镁合金的热挤压织构,在粘塑性自洽(VPSC)多晶体塑性框架中实现了动态再结晶织构的模拟。基于此模型,考察了挤压温度和挤压边界条件对AZ80镁合金挤压织构的影响,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模拟结果表明:新的大角度界面(HABs)的形成使再结晶晶粒与母晶之间形成取向差,再结晶晶粒因此偏离母晶形成了{2110}纤维织构组分。此外,因为基面<a>滑移具有更低的滑移抗力并易于开动,当垂直于挤压轴方向上加载的应变不再轴对称时,晶粒的基面总倾向于转向加载应变更多的方向以便于基面<a>滑移承载更多的塑性变形。挤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锥面<c+a>滑移的开动并使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挤压形成的基面织构。(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6年04期)
吴董杰,徐克西,唐天威[9](2016)在《熔融织构YBa_2Cu_3O_(7-δ)晶体中磁通涡旋锁定转变反常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磁场与c轴方向夹角测量了熔融织构YBa_2Cu_3O_(7-δ)(YBCO)晶体的磁力矩信号响应,观察到了磁通涡旋系统的锁定(lock-in)转变行为以及锁定转变角正比于外磁场强度的反常现象.基于GinzburgLandau理论和磁通涡旋线Kink结构模型,对上述锁定转变反常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熔融织构YBCO晶体中存在平行于a-b面的延展性关联缺陷结构假设,导出了锁定转变临界角与温度和磁场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模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符合.(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林金保,任伟杰,王心怡[10](2016)在《镁合金织构演化晶体塑性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晶体塑性力学建立于位错理论,能够将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变化联系起来,被广泛应用于形变织构的研究中。简述了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介绍了晶体塑性力学在镁合金织构演化模拟中的应用发展过程,重点对泰勒模型、弹塑性自洽模型、粘塑性自洽模型、弹粘塑性自洽模型的研究过程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晶体塑性力学模型在镁合金织构演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在镁合金变形织构模拟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01期)
晶体织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了解金属的各向异性演化特征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各向异性和材料的力学性能息息相关;尤其在工程领域,评估零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时如果不考虑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将会带来很大的偏差。虽然研究者发展了各种各样的塑性力学模型来描述与预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但是各有其侧重点。比如有些重在展示最终的织构结果而对演化过程分析较少;有些重在验证模拟的合理性而对数学计算解释较少;有些重在研究损伤而对初始织构的考虑不多等等。本文试图在晶体塑性理论框架下将织构和延性损伤结合起来研究;目标是发展一套可行的织构模拟算法来展示织构的演化过程,同时又探讨损伤演化和初始织构的关系。研究成果可望为揭示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织构与损伤的演化规律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将为晶体塑性力学理论应用于工程材料与结构的各种损伤预测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及织构理论进行单向拉伸与压缩以及平面应变压缩下的形变织构模拟与分析。研究发现单向拉伸、单向压缩以及平面应变压缩中晶面是绕应变加载轴转动,平面应变压缩中晶面是平动。这给织构类型的判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可以通过测定晶面的转动规律来推测织构类型。2、在晶体塑性力学理论与损伤力学理论框架下推导了一种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的延性损伤模型。3、基于晶体塑性力学理论的延性损伤模型分别以单向拉伸与平面拉伸为例探讨损伤与晶格转动、初始取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面心立方金属材料在初始的随机取向下,损伤均与拉伸方向呈45°方向扩展;而非随机取向下,损伤带之间基本保持平行或者垂直向前扩展,扩展方向各不相同,大小也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体织构论文参考文献
[1].许志龙,徐西鹏,黄辉,谭援强.晶体硅电池表面光功能织构及其制备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9
[2].杨兴.面心立方金属形变织构与损伤的晶体塑性模拟[D].广西大学.2018
[3].翟艺璇,侯秀丽,袁志钟,张鹏,关庆丰.Mg-RE挤压合金晶体学织构与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分析(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4].张海,李少坡,丁文华,郝宁.显微组织与晶体学织构对X80管线钢拉伸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8
[5].潘昊.基于晶体塑性理论研究织构对材料动态性能的影响[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
[6].徐笑,樊黎霞,王亚平,董晓彬.身管精锻过程跨尺度多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与织构预测[J].兵工学报.2016
[7].叶凡.取向硅钢冷轧织构演变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6
[8].邵一川,汤韬,李大永,周国伟,张少睿.AZ80镁合金热挤压织构的多晶体建模(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6
[9].吴董杰,徐克西,唐天威.熔融织构YBa_2Cu_3O_(7-δ)晶体中磁通涡旋锁定转变反常行为研究[J].物理学报.2016
[10].林金保,任伟杰,王心怡.镁合金织构演化晶体塑性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