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会计计量属性问题是理论界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会计计量属性大体可分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几大类。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保证信息质量可靠性方面表现突出,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代表的现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但是其实施和运用过程中也存在大量争议。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世界上沿袭了百余年时间,对会计人的影响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意识上都已经根深蒂固。而公允价值问世至今也不过30来年,要让人们从思想上,甚至感情上接纳这个新生事物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一样,这中间必定要经历一个不断反复和波折的过程。同时一谈到现行计量属性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往往就会和利润操纵相联系。但事实是,公允价值要想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一定条件:即问题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而在于具体的执行运用条件和过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奠定了传统会计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石,在会计方法论和实践领域一度占居着绝对核心的地位。如果要彻底改变现有的会计计量模式,实现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也不可能立即退出会计学舞台。尽管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财务会计计量属性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现阶段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计量属性经历了几次变更。2006年新准则中部分项目继1998年后再次引进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对其他现值计量属性实施做出微调。更改计量属性在改进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方面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究竟哪种计量属性能够保证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产生良好的经济后果呢?文章正是基于上述问题展开论述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写作叙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其次回顾了国内外理论界在计量属性和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论文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对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框架做出简要阐述。第二部分为本论文的正文部分。该部分为会计信息披露驱动下的计量属性研究。首先对一些相关概念作出诠释,并分别叙述了现存的计量属性特征。其次对会计信息披露与计量属性的互动关系进行辨析,论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第三部分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变动下的计量属性选择。这一部分以信息披露的不同发展时期为时间坐标,在此坐标下阐述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同时结合我国计量属性的演进历程,具体描述我国在不同时期下对计量属性的选择情况。第四部分为会计信息披露与计量属性选择的经济后果分析。本部分总体分为两大块: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在理论部分以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做为起点,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分析利益相关者对计量属性变动下的信息披露反应。在数据分析部分,则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沿用我国计量属性的不同发展时期,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在采用不同计量属性时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恰当选择计量属性、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构想与建议。本部分在上一个部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的信息披露质量现状,提出如何恰当的采取计量属性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