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体式论文-田丹婷

小说体式论文-田丹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体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节模式,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

小说体式论文文献综述

田丹婷[1](2017)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体式之争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锺陵在《学术交流》2017年第7期撰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在80年代中期,中国小说文体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这一变化主要有两股推动力量:一是可以上承叁四十年代的散文化与诗化的倾向,一是先锋派小说。小说文体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超脱于情节模式之外一是模糊以至避免现实主义的"实指性"。前者表现为线性叙述的中断,情节小说、非性格人物的(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7年08期)

王锺陵[2](2017)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体式之争锋》一文中研究指出80年代,特别是其中期,中国小说文体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这一变化主要有两股推动力量:一是可以上承叁四十年代的散文化与诗化的倾向,一是先锋派小说。小说文体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超脱于情节模式之外,一是模糊以至避免现实主义的"实指性"。前者表现为线性叙述的中断,情节小说、非性格人物的出现以及与之相应的对于塑造典型人物及写出典型环境兴趣的降低乃至漠视;后者则有莫言式的写感觉、马原式的设置叙述圈套和残雪式的写梦呓。而情节模式的弃置与"实指性"的模糊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着的。先锋小说是一股形式主义的,亦即以艺术为本位的文学潮流。当先锋小说家在体式试验上愈益沿着象牙之塔新奇而精致的阶梯向着迷迷糊糊的云雾中上升时,就丢弃了脚下广袤的阅读空间。小说家们一心想当精神贵族,忘记了小说的本质恰恰是平民的。虽然在新时期小说体式的争锋中,散文化、诗化是上扬的,其势力获得急剧的扩展,但仍然存在坚持故事性、为小说结构的严密性辩护的另一种倾向。王安忆反对笔记体小说,对诗化小说也不满意。她认为小说创作走向精神的深刻宏大,靠逻辑。(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7年07期)

李向菲[3](2015)在《唐代的酒宴歌舞文化对小说体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人小说中大量运用诗歌(包括词、民谣等)的艺术手法,这些诗歌在小说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人小说增辉生色不少,使其具有了诗化特征。这种诗文结合的体制对后世小说、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此种诗文结合的现象,很多学者也已从多个角度探讨过,但是还没有人将其与唐代的音乐文化联系起来进行考虑,本文从唐代酒筵歌舞活动的盛行,探讨了这一音乐文化活动对唐人小说诗文结合体式的影响。隋唐五代是一个音乐风尚遍及城乡,曲子、大曲、讲(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5年18期)

韩瑶[4](2014)在《寓言体小说体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为例来分析寓言体这种特殊小说体式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部分。绪论部分:寓言体小说出现较早,但引起重视较晚,直到1985年前后,随着小说体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突破传统的小说体式诸如寓言体之类的小说才逐渐受到小说家的青睐。笔者从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的分析,从寓言体小说创作情况和其在理论界的出现及引起重视的历史梳理,理出本论文的基本思路:从寓言体小说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寓言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而界定寓言体这种独特小说体式的价值。正文部分:第一章从寓言体小说的概念说起,追溯寓言体小说的前身,同时也分析了寓言体小说的特征、发展现状及其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分析寓言体小说的文体特征,从叙事模式、结构形式、语言表达、意象营构四大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寓言体小说特征的分析和概括,揭示这种小说与寓言“联姻”的体式具有的独特魅力。第叁章则着重分析“寓言体”这种小说体式的特殊价值,这里从叁个角度谈起,一是从寓言的角度谈,寓言体小说充分发挥了寓言的优势,想象天马行空,意象荒诞奇谲,使读者产生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虚妄之感;二是从小说的角度谈,寓言体小说归根结底是小说之一种,必然不会满足于寓言般的浅显易懂,深邃意蕴的揭示仍然是其精神旨归,这就决定了寓言体小说仍然求真,是真实的另类表达。角度叁便是寓言与小说“联姻”产生的这一小说体式,给读者带来“小径通幽”的阅读体验。结语通过对寓言体小说体式特征及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到寓言化写作已经成为诗性写作的一种追求。寓言化的书写方式必然会受到重视并被多种文体借鉴,而好的寓言化写作也必然会面对更大的挑战。(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0)

刘岩[5](2013)在《《春琴抄》与施蛰存小说体式之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二叁十年代,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采用传统的"物语"形式进行文学创作,其代表作《春琴抄》等在日本乃至国际文坛上颇为引人注目。施蛰存先生也盛赞其为"文体家"。众所周知,施蛰存先生因《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而成为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旗手。但是,笔者无意将施蛰存先生笔下人物的病态心理与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病态嗜(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3年04期)

施津菊[6](2012)在《一种新的小说体式的可能与探讨——兼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语言的唯美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末先锋小说作家孙甘露在语言方面表现出实验性的同时,也蕴涵了对新的小说文体的探索,这在之后魏微的小说《姐姐》里有所延续。因其中心词语构成了叙述的要素,语漫游产生的词语共振与回荡是其独特的叙述方式词,而海胆型的小说结构也与传统的时间线性或空间平行的结构差异明显,"领悟力"的智性表达或语义的"含糊其辞"则是其语言唯美的表现。(本文来源于《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期刊2012-12-25)

王萍[7](2009)在《论废名诗化小说体式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废名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寻求内心精神的超越,探索适于表达个性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最富于特色的文体形式——诗化小说。本文参照当下提倡的创新精神,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结构和抒情方式等方面,对废名诗化小说的文体形式进行论述和阐释。(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9年23期)

李丽[8](2009)在《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篇小说体式在1930年代有了多样化的探索与发展。这具体表现在改造传统"纵剖面"的结构形式,采用"讲述"的叙事方式,增强小说的故事性;运用通感、意识流、电影技法等丰富"展示"的叙事方式;多种叙事视角的灵活使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郭晴云[9](2009)在《近代文学期刊与小说体式的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撰文宣称:"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这一结论十分准确地揭示了现代传媒与中国新文学的密切联系,并且已被历史证明是晚清最具预见性的论断之一。紧随其后的小说理论家黄摩西也注意到"报章"这种现代传播媒介对小说发生的影响:"新闻纸报纸栏中,异军突起者,小说(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09年03期)

潘淳[10](2008)在《论《呼兰河传》抒情化的小说体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兰河传》背弃了传统小说对情节、结构和人物等小说主要组成部分的处理方式。在小说中,萧红充分张扬个人主观感情,以抒情性的记事代替时间过程性的叙事,以主情性的描写代替客观性的描写,大大淡化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使得小说的抒情功能在小说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高职论丛》期刊2008年04期)

小说体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80年代,特别是其中期,中国小说文体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这一变化主要有两股推动力量:一是可以上承叁四十年代的散文化与诗化的倾向,一是先锋派小说。小说文体的变化,集中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超脱于情节模式之外,一是模糊以至避免现实主义的"实指性"。前者表现为线性叙述的中断,情节小说、非性格人物的出现以及与之相应的对于塑造典型人物及写出典型环境兴趣的降低乃至漠视;后者则有莫言式的写感觉、马原式的设置叙述圈套和残雪式的写梦呓。而情节模式的弃置与"实指性"的模糊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着的。先锋小说是一股形式主义的,亦即以艺术为本位的文学潮流。当先锋小说家在体式试验上愈益沿着象牙之塔新奇而精致的阶梯向着迷迷糊糊的云雾中上升时,就丢弃了脚下广袤的阅读空间。小说家们一心想当精神贵族,忘记了小说的本质恰恰是平民的。虽然在新时期小说体式的争锋中,散文化、诗化是上扬的,其势力获得急剧的扩展,但仍然存在坚持故事性、为小说结构的严密性辩护的另一种倾向。王安忆反对笔记体小说,对诗化小说也不满意。她认为小说创作走向精神的深刻宏大,靠逻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体式论文参考文献

[1].田丹婷.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体式之争锋[J].知与行.2017

[2].王锺陵.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体式之争锋[J].学术交流.2017

[3].李向菲.唐代的酒宴歌舞文化对小说体式的影响[J].山海经.2015

[4].韩瑶.寓言体小说体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刘岩.《春琴抄》与施蛰存小说体式之转变[J].山花.2013

[6].施津菊.一种新的小说体式的可能与探讨——兼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语言的唯美表现[C].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2012

[7].王萍.论废名诗化小说体式的创新[J].名作欣赏.2009

[8].李丽.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9].郭晴云.近代文学期刊与小说体式的变革[J].山东文学.2009

[10].潘淳.论《呼兰河传》抒情化的小说体式[J].高职论丛.2008

标签:;  ;  ;  

小说体式论文-田丹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