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异硫氰酸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是硫代葡萄糖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来源有两种,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或者合成制得。异硫氰酸酯及其衍生物因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用于农药、化工、医药等行业。海南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采用溶剂法提取芥菜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对芥菜粗提取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可初步判定其含有大量硫代葡萄糖苷类物质。用硫酸钡沉淀法测定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其中以甲醇为溶剂测得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为1.060μmol/g,乙醇为溶剂测得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为5.553μmol/g,结果表明用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硫酸根离子较充分,测得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从海南芥菜中提取异硫氰酸酯。将芥菜进行水解后采用CO2超临界萃取和水蒸气蒸馏两种方式提取挥发油,GC-MS鉴定挥发油为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将温度、时间、压力作为研究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超临界提取芥菜精油较优提取工艺250Mp、50℃、4h。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芥菜中的挥发油时,考察了Vc、TBHQ两种抗氧化剂对芥菜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c芥菜油的提取率略高于添加TBHQ芥菜油的提取率异硫氰酸酯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研究。采用温度、时间、pH、超声频率4个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其对水溶液中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稳定性的影响。将异硫氰酸酯溶解在含有少量甲醇的水溶液中,通过HPLC检测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浓度变化,来考察各因素对其稳定性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时间因素影响烯丙基异硫氰酸酯降解的程度最大,接着是超声频率、温度、pH。对降解后的混合物用石油醚进行萃取,并通过LC-MS、GC-MS进行检测分析,初步判定在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降解过程中有烯丙基硫氰酸、环丙基异硫氰酸酯产生,而且随着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降解,烯丙基硫氰酸和环丙基异硫氰酸酯逐渐增加。制备载有异硫氰酸酯的纳米胶囊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异硫氰酸酯为囊芯,海藻酸钠为囊材,用氯化钙作为交联剂,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载有异硫氰酸酯的纳米胶囊,通过该方法可制备颗粒为50±5nm纳米胶囊。TEM检测纳米胶囊的颗粒大小及均匀度,HPLC检测异硫氰酸酯的包埋率,TG测试了纳米胶囊在加热过程中的重量变化情况。同时,考察异硫氰酸酯的浓度和物质的量、滴加速度、搅拌时间、氯化钙的添加量等因素对纳米胶囊包埋率和纳米胶囊大小影响。结果表明,异硫氰酸酯的浓度低,滴加速度慢,搅拌时间长所形成的纳米胶囊包埋率高,颗粒小且比较均匀;异硫氰酸酯的浓度高、添加量大时制备的纳米胶囊颗粒较大;氯化钙对纳米胶囊粒径及包埋率影响较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序言1. 异硫氰酸酯的研究进展1.1 异硫氰酸酯的来源1.2 异硫氰酸酯的提取方法1.2.1 水蒸气蒸馏法1.2.2 冷水浸提法1.2.3 发酵提取法1.2.4 超临界萃取法1.2.5 有机溶剂提取法1.3 异硫氰酸酯的制备1.3.1 烷基异硫氰酸酯的制备1.3.2 芳基异硫氰酸酯的制备方法1.3.3 二硫代磺酰亚胺制备磺酰基异硫氰酸酯1.4 异硫氰酸酯的化学性质1.5 异硫氰酸酯的生物活性1.5.1 抗菌性1.5.2 抗癌性1.5.3 基因毒性1.5.4 抗氧化性1.5.5 其它生物活性1.6 异硫氰酸酯的鉴定1.6.1 化学分析方法1.6.2 仪器分析方法1.7 异硫氰酸酯的应用2. 纳米胶囊的研究进展2.1 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2.1.1 乳液聚合法2.1.2 界面聚合法2.1.3 凝聚相分离法2.2 纳米胶囊的应用2.2.1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2.2.2 农药制剂领域中的应用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二章 实验与讨论1. 实验材料2. 芥菜中硫苷含量的测定2.1 实验材料2.2 芥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2.3 硫酸钡沉淀法测定硫苷含量2.3.1 游离态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2.3.2 硫酸根离子总量的测定2.4 结果与分析2.4.1 红外光谱鉴定结果2.4.2 芥菜中硫苷的含量2.5 讨论3. 异硫氰酸酯的提取3.1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异硫氰酸酯3.2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异硫氰酸酯3.3 芥菜含水量的测定3.4 GC-MS检测条件3.5 结果与讨论3.5.1 芥菜含水量的测定结果3.5.2 GC-MS检测结果3.5.3 Vc和TBHQ对芥菜挥发油提取率的比较3.5.4 超临界萃取正交实验数据3.5.5 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3.6 结论4. 异硫氰酸酯稳定性研究4.1 缓冲液的配置4.2 标准溶液的配置4.3 AITC的降解4.4 AITC降解产物的定性分析4.5 高效液相、质谱检测条件4.6 ITC挥发油GC-MS检测4.7 结果与讨论4.7.1 AITC标准曲线的绘制4.7.2 AITC降解的正交试验结果4.7.3 AITC降解产物的定性判定及其变化趋势4.8 结论5. 纳米胶囊的制备5.1 纳米胶囊的制备过程5.2 纳米胶囊包埋率的测定5.2.1 标准溶液的配置5.2.2 液相色谱检测条件5.3 纳米胶囊颗粒大小的测定5.4 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纳米胶囊CaCl2用量5.5 海藻酸钠纳米胶囊热重检测5.6 结果与讨论5.6.1 纳米胶囊包埋率的测定结果5.6.2 ITC滴加速度和搅拌时间对纳米胶囊的影响5.6.3 氯化钙用量对纳米胶囊的影响第三章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异硫氰酸酯稳定性研究附图附录二:纳米胶囊的制备附图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异硫氰酸酯论文; 纳米胶囊论文; 海南芥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