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超声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超声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胎儿期及成年期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成年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资料和方法追踪1921~1941年及1948~195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出生并保存完整出生记录者2036人进行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腹围;休息10分钟后,坐位测量上臂血压两次,取平均值;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各项生化检查,获取血脂、血糖、肾功能;填写心血管疾病研究调查表;使用基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Framingham评分量表,将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分析,预测其10年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分为低、中、高危三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其近心端2cm处内中膜厚度(IMT),依据IMT的不同,将受检者分为3组:正常组,颈总动脉IMT<1.0mm,颈总动脉分叉处IMT<1.2mm;单纯增厚组,即1.0mm≤颈总动脉IMT<1.5mm,或1.0mm≤颈总动脉分叉处IMT<1.5mm;斑块组,即任何一侧、任何部位IMT≥1.5mm。溃疡型斑块的诊断标准为斑块表面凹陷的深度和宽度≥2mm。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胎儿期出生情况及成年期各项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之间的关系。结果1.2036位受访者中,颈动脉正常组1026例,占50.4%;IMT单纯增厚组238例,占11.7%;斑块组772例,占37.9%。其中40%(308/772)为单发斑块,60%(464/772)为多发斑块,仅有1例为低至无回声斑块,未发现溃疡型斑块。2.出生体重<2500g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2500 g者。颈动脉正常组的出生体重和头围均明显大于增厚组及斑块组,而三组间的出生身长及胎盘质量无明显差异。3.在单因素分析中,单纯增厚组及斑块组在父亲的职业、母亲妊娠时年龄、胎儿头围这三项胎儿期因素与正常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而三组之间在母亲产次、分娩时孕周、是否出现妊娠高血压、胎儿出生时身长、胎盘/出生体重比值方面无明显差异。4.单因素分析中,单纯增厚组与斑块组在男性比例、年龄、高血压比例、高胆固醇比例、肥胖者比例、糖尿病比例、吸烟者比例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此外,单纯增厚组与斑块组在成人期喝奶情况、腹型肥胖、肾功能、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Framingham评分危险分层、丧偶情况方面与正常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而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饮酒情况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5.单纯增厚组与斑块组之间在胎儿期出生情况方面、成人期各项指标之间均无明显差异。6.多因素分析中,胎儿期因素中的母亲妊娠时年龄、出生体重、头围3个方面,以及成人期因素中的Framingham评分分级、肾功能2个方面依旧与颈动脉IMT增厚具有明显相关性。母亲孕龄≥36岁的胎儿、出生体重<2500g胎儿、头围<31cm胎儿、Framingham分级中高危者、肾功能衰竭者成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比值比OR分别为2.03,2.67,1.54,5.53,3.89)。结论母亲的生育年龄≥36岁,胎儿的出生体重<2500g和头围<31cm,成年期血脂、血压、血糖及吸烟等综合评分高危,肾功能减退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胎儿对宫内不利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对血管结构造成了长期的影响,同时出生后的生活状态又进一步加重了胎儿期的这种不良效应。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资料和方法对219例年龄≥50岁的常规体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将受检者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单纯增厚组,正常组3组。依据回声均质性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斑块两类。计数两侧斑块总数、斑块累及的血管段数,综合斑块厚度及数目两方面来计算斑块指数(PI)。同时测量每例受检者的高血压,并记录糖尿病病史、吸烟情况,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将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219位入选者中,颈动脉斑块组72例,占32.9%;单纯增厚组54例,占24.7%;正常组93例,占42.5%。共检出斑块131个,其中单纯性斑块89个,占67.9%,显著高于复杂性斑块的32.1%。2.斑块组72例共288段血管,受累血管124段,占43.06%。3.在单因素分析中,单纯增厚组及斑块组在年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收缩压、尿酸、甘油三酯水平6个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单纯增厚组及斑块组的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舒张压、胆固醇、LDL、HDL、BMI、血糖水平8个方面虽然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组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单纯增厚组,两组之间在其他危险因素方面均无明显差异。4.多因素分析中,年龄、男性、收缩压、尿酸、甘油三酯依旧与颈动脉IMT呈明显相关性。而吸烟者比例与颈动脉IMT不再具有相关性。5.受累血管段数与年龄、吸烟者比例、血压、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LDL均无明显相关性;斑块指数仅与收缩压(r=0.194,P=0.004)、尿酸(r=0.156,P=0.025)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年龄、男性、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样也作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预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心血管病变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查手段。

论文目录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超声研究胎儿期因素及成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摘要
  • Abstract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摘要
  • Abstract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图片
  • 论文综述(一)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二)胎儿期发育与成年后疾病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超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