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研究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比较有应用潜力的一种不育类型,搞清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将有助于选育出恢复度高而稳定的恢复系,从而选育出优良的强优势杂交组合。本试验选用K型不育系豫麦3号、S43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豫麦2号组配了三种回交群体: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恢复系豫麦2号的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和标记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恢复系豫麦2号对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而且在SSR标记分析中得到进一步证实。此外,BC1群体可育株的育性分离皆呈连续分布,说明有修饰或抑制基因对育性恢复作用。这种基因不仅存在于恢复系中,也存在于不育系(保持系)中,本试验选用的不育系豫麦3号和S43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 2) 4个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类型的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分离比例明显偏离理论比例3:1,不育株的比例几乎为0,说明在K型细胞质背景下没有恢复基因的雄配子几乎不能传递,也表明K型细胞质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个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类型的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预期的遗传比例3:1,表明在K型细胞质背景下没有恢复基因的雌配子能够正常传递。 3) 利用473对SSR引物筛选到5个与豫麦2号两对恢复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位于1BS上的基因找到4个连锁的标记Xgwm18、Xgwm11、Xgwm374、BARC061,与该恢复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59cM、2.46cM、3.79cM、23.24cM。另一个基因可能位于2BL上,它与2BL上的标记Xgwm526的遗传距离为16cM。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杂交小麦的研究概况
  • 1.1.1 国内外杂交小麦研究概况
  • 1.1.2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 1.1.2.1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1.1.2.2 核基因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1.1.2.3 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1.1.2.4 光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1.2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
  • 1.2.1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的来源
  • 1.2.2 K型细胞质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 1.2.3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的杂种优势表现
  • 1.2.4 小麦K型不育系的易恢性及育性恢复的稳定性
  • 1.2.5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目前存在问题
  • 1.3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遗传机理的研究
  • 1.3.1 小麦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研究
  • 1.3.1.1 有关细胞学方面的研究
  • 1.3.1.2 有关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 1.3.1.3 有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 1.3.2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
  • 1.4 分子标记在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和标记研究中的应用
  • 1.4.1 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遗传特点
  • 1.4.2 小麦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
  • 1.4.3 小麦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田间调查和育性统计
  • 3.3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和SSR标记分析
  • 3.3.1 选用群体
  • 3.3.2 DNA的提取及纯化
  • 3.2.3 BSA法建池
  • 3.3.4 SSR法分析
  • 3.3.4.1 SSR引物
  • 3.3.4.2 PCR反应体系
  • 3.3.4.3 PCR反应程序
  • 3.3.4.4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3.3.4.5 扩增产物的银染检测
  • 3.3.5 连锁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离
  • 4.2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配子传递率
  • 1的雄配子传递率分析'>4.2.1 K型不育系杂种F1的雄配子传递率分析
  • 1的雌配子传递率分析'>4.2.2 K型不育系杂种F1的雌配子传递率分析
  • 4.3 不同群体可育株的育性表现
  • 4.4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和SSR标记分析
  • 4.4.1 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
  • 4.4.2 扩增多态性片段与恢复基因的连锁分析
  • 4.4.3 遗传距离的计算
  • 4.4.4 两个恢复基因的效应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 5.2 K型细胞质对1B/1R易位染色体传递率的影响
  • 5.3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
  • 5.4 利用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5.5 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及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消减文库的质量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06)
    • [2].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3].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研究进展[J]. 福建稻麦科技 2013(01)
    • [4].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1)
    • [5].不同类型恢复系对不同胞质六千辛A的育性恢复性研究[J]. 杂交水稻 2009(01)
    • [6].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4)
    • [7].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08(03)
    • [8].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J]. 遗传 2018(05)
    • [9].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9)
    • [10].科技信息[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2(02)
    • [11].全基因组小麦PPR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8)
    • [12].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6)
    • [1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6)
    • [14].甘蓝型油菜polCMS育性恢复位点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5)
    • [15].棉花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候选基因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初步分析[J]. 棉花学报 2016(05)
    • [16].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8(07)
    • [17].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7)
    • [18].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遗传和定位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7)
    • [19].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1)
    • [20].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相关EST[J]. 园艺学报 2009(10)
    • [21].棉花新恢复系64R的选育及遗传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14(05)
    • [22].小麦K型(Ae.kotschi)雄性不育性育性恢复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9)
    • [23].大豆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抑制基因Rf-I的遗传分析与定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0(05)
    • [24].水稻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利用[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3(01)
    • [25].棉花恢复系中含有26S rRNA序列的GH18Rorf392基因克隆[J]. 棉花学报 2008(05)
    • [26].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及利用现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27].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01)
    • [28].1BL/1RS小麦的分子和细胞学鉴定及黏类CMS育性恢复区域分布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4)
    • [29].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与利用[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9)
    • [30].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辣椒杂志 2020(01)

    标签:;  ;  ;  ;  ;  ;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