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作为全球文化霸主美国的意识形态风向标,好莱坞兴起了一阵“日本风”。在这些电影中,日本的形象似乎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定型模式”;日本人与日本传统的文化身份似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电影《最后的武士》和《迷失东京》中各种具体的表征的分析,揭示西方不变的东方主义情结。电影《最后的武士》和《迷失东京》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日本:前者中的日本静谧原始,与世无争;它的人民崇拜西方文化。后者中的日本,现代化却充满疏离感;现代日本人是荒诞的,半机械的。在电影中,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形象与权利,意识形态等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各种外在的表征,比如服饰,语言,人物角色以及风景,本文解读出隐藏在其中的东方主义一凭借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力量,美国把传统的日本美化为等待西方教化的处女地;摩登的日本因为破坏了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因此被丑化。虽然这两部电影打破了一些殖民时代西方关于东方的滞定型,但是,西方/东方,强者/弱者的传统二元对立仍然存在。西方这种对滞定型的颠覆,仍然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强行加在东方身上的。东方,不管是被美化,被戏仿还是被评价,都依然是西方白人的背景与衬托。由此看来,在后殖民时代,只要西方的霸权仍然存在,东方主义就能继续其强大的生命力。东方想要寻找到自己的话语权依旧任重道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迷失东京》[J]. 艺术品鉴 2019(18)
- [2].她的“微妙”,是风格?还是诟病?[J]. 电影 2017(07)
- [3].方寸间 一场街头迷失 典型与非典型日本的光影碰撞[J]. 摄影之友(摄影旅游) 2015(10)
- [4].观《迷失东京》,感美日文化差异[J]. 名作欣赏 2011(26)
- [5].《迷失东京》:迷失在文化中——从文化语境看美国人在日本的文化休克[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7)
- [6].适应与选择:生态视域下的《迷失东京》片名翻译[J]. 四川戏剧 2013(03)
- [7].迷失东京 外一首[J]. 散文诗世界 2019(07)
- [8].三重解构《迷失东京》中的“迷失”[J]. 芒种 2013(18)
- [9].论电影《迷失东京》中口译的误译现象[J]. 电影文学 2010(23)
- [10].让手机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J]. 连锁特许 2009(07)
- [11].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缘何译成《迷失东京》?——兼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J]. 海外英语 2013(21)
- [12].人机交互的自由运动[J]. IT经理世界 2008(01)
- [13].我孤独但不寂寞[J]. 温州瞭望 2009(16)
- [14].问题少女迷失东京[J]. 南方人物周刊 2009(14)
- [15].心是一方水土[J]. 文苑(经典美文) 2008(11)
- [16].心是一方水土[J]. 读与写(高中版) 2008(10)
- [17].让手机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J]. 商学院 2008(12)
- [18].一朵花开的时间(A2)[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8(10)
- [19].重回十七岁[J]. 中国企业家 2009(16)
- [20].东京涩谷的建筑风向标[J]. 风采 2008(12)
- [21].大脸叔叔才是大明星[J]. 新世纪周刊 2008(06)
- [22].电影片名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视角[J]. 电影文学 2011(14)
- [23].Lost in Translation[J]. 档案学通讯 2012(02)
- [24].“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12)
- [25].雅克布逊翻译观视角下的《迷失东京》[J]. 德州学院学报 2014(05)
- [26].叶勐私享影片20部[J]. 南方文学 2014(06)
- [27].李玉:不放弃表达比什么都重要[J]. 新世纪周刊 2008(01)
- [28].《在某处》 豪华酒店的孤寂[J]. 电影世界 2010(10)
- [29].斯嘉丽·约翰逊:做花瓶也要做最能打的花瓶[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19(05)
- [30].行走,迷失在黑池[J]. 尚舞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