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论文范文参考
2022-10-18阅读(731)
问:写一篇关于黄芪的论文
- 答:我晕 懒到这份上了 告诉你步骤 剩下的自己干 先搜论文格式 找个范文 再搜黄芪 或者其它中药名 肯定有很多有用的网页 比如介绍药用 药理等等 剩下的就是东拼西凑了 还不简单 几乎不用动脑 再写不出来神也帮不了你了
问:需要写论文 黄芪规范化种植方面的
- 答:可以帮你下载有关参考论文。
问:黄芪的药用
- 答: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功效,临床上可用它来主治许多病症。1、治脾胃虚弱,症见食少倦怠,气虚血脱,崩漏,带下,便函溏,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2、治表虚自汗、盗汗。3、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4、适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起援助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黄芪的作用很多,临床用途也比较广泛,肿瘤患者使用黄芪主要是利用了它的补气脾生血、固表止汗与利水之功。放化疗期间的患者,通常都伴有脾胃虚弱、纳食不佳、疲乏倦参、血象下降,大量使用药芪能有力扭转这类症状。对于癌性发热出汗或体虚自汗患者,药方中也多加入黄芪,能固表止汗。胸水、腹水与心包各液病人,用黄芪能利尿退肿。
使用黄芪时,需注意黄芪有生黄芪、灸黄芪之分。灸黄芪区用于补中益气升阳,而利水、因表、托毒生肌多生用。因本口若悬河药性偏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所以有阴虚阳亢、热毒亢盛、食积内停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阳热亢盛。黄芪用量可大至30-60g, - 答:黄芪: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
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
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大剂量时用到120g。
补中益气: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
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
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
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
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
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配伍禁忌: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
者,均须禁服 - 答:素有“平民补药”之称且具备“百搭”性质的黄芪可谓是其中“点击率”颇高的一味中药材。确实,黄芪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是大家对黄芪的共识。问题来了,黄芪熬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用量上很多人也不会把控,有没有一种产品能够替代传统黄芪饮片,如草晶华黄芪破壁草本,依托超微气流粉碎技术打破了黄芪的细胞壁,充分释放出中药材中的营养物质,让黄芪的吸收利用率达90%以上。且饮用时只需像喝咖啡一样泡上一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