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文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范畴,但在长期的研究和使用中,却出现了多种术语共同指称一个范畴的“杂语同名”的现象。由于王国维和宗白华是促成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向现代性审美转换的关键人物,因此,王国维的“境界”说、“意境”说和宗白华的“意境”研究,分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对王国维“意境”说、“境界”说和宗白华的“意境”说的比较研究,对王国维的“意境”、“境界”说和宗白华“意境”说所产生的文化语境与审美内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对比分析。本文认为,王国维对“意境”、“境界”的探寻,起源于他对“人生之问题”的探索。他的“意境”说和“境界”说就是为了对答和回应他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课题,即“文学(对人生)之直接之慰藉如何可能?”因此,王国维“意境”、“境界”的提出,实即其诗词创作的理论提升,是其诗学、词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宗白华“意境”的探寻,则是为了建构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使人们复返“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价值取向,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王国维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综合叔本华、尼采等的基础上,形成了“势力之欲”为根柢的艺术本体观,宗白华则在综合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传统“意境”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生而有条理”的艺术本体观。当他们以此为出基点来考察传统“意境”理论的时候,他们对传统“意境”理论的阐释便具有了不同的审美内涵。王国维的“境界”是在“势力之欲”推动下的审美主体,在“自由游戏”的状态中,对审美对象的“势力之欲”进行的“本体之悟”,是一种“意与境浑”的本体性存在,而“意境”实质上就是讨论此审美之“境界”如何表出的问题。宗白华的“意境”说则认为,宇宙生命同具“生生而有条理”的节奏,但人生总是被物欲与现实的功利所遮蔽,这种对生命本真的回归就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们只有在审美的状态中,以“虚静”之心,才能去映射、体合天地万象和宇宙生命的节奏,由此而形成的“本体澄明”之境,即“意境”。在王国维,“意境”、“境界”之“根柢”,在“势力之欲”,而“势力之欲”与叔本华“生命意志”和尼采“强力意志”及席勒“精力剩余”极为相似,是一种无目的无方向因而绝对自由的运动,这种生命意志落实于形而下的“生活之欲”与“现象之知”之中,常受到某种阻碍与限制,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紧张和冲突,因此,王国维的“意境”、“境界”,是一种隐含着矛盾与冲突的主“动”的审美型态。这表明王国维对以“和谐”为美的传统“意境”理论审美观念的突破,对中国传统“意境”理论进行现代阐释的一次“出走”。宗白华则要将这种绝对自由盲目的生命意志纳入“生生而有条理”的和谐的形式之中,这样的艺术“意境”,启示了一个万象纷纭、生气贯注而和谐圆融的宇宙境界,是一种主“静”的审美型态。这表明宗白华在“意境”阐释中对以“静”为主的传统“意境”理论的“回归”。然而,宗白华的这种“回归”,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原点,这个“回归”的过程与王国维“出走”的路线最终是殊途同归,都包含着现代性审美的特征。这种现代性审美的特征,在王国维是对“情感”的张扬,在宗白华则是对“节奏”的凸显。王、宗二人正是通过对“情感”的张扬和“节奏”的凸显,完成了对传统“意境”理论生命内涵的拓展,形成了传统意境理论向现代性审美转化的契机。由于王国维和宗白华对传统“意境”理论的现代阐释是建立在对“东渐”过程中的康德、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借鉴和批判基础之上的,而康德等人正是促成西方现代性审美的发生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与宗白华对传统“意境”的现代阐释与西方现代性审美的发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王国维、宗白华又都在对尼采之“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富有创意的改造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入”与“出”,“醉”与“醒”,这又表明了他们对传统“意境”理论“本体同一”与“审美静观”思想的继承。综上,从王国维到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出走”到“回归”的进程,在不断的探索中,传统“意境”理论实现了中与西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贯通。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意境美景观的营造方法[J].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6)
- [2].上海西郊宾馆意境园多功能厅[J]. 建筑技术 2020(03)
- [3].物态的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8)
- [4].钢琴演奏中的音乐意境[J]. 北方音乐 2020(14)
- [5].精神文化的回归:电影《无问西东》中音乐的文化性探析[J]. 戏剧之家 2019(09)
- [6].意境营造——寺庙园林中植物应用探究[J]. 现代园艺 2019(10)
- [7].论幼儿散文意境的营造[J]. 才智 2019(20)
- [8].意境表现手法在国画艺术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19(14)
- [9].浅谈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表达和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2)
- [10].记忆[J]. 当代音乐 2018(04)
- [11].意境崂山[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2].记忆[J]. 当代音乐 2018(07)
- [13].论书法意境的层次结构[J]. 中国书法 2018(16)
- [14].意境[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8)
- [15].生动的气韵与虚待的平淡——作为中国美学核心的意境[J]. 荣宝斋 2016(11)
- [16].司空图对意境内涵的解释[J]. 河池学院学报 2016(04)
- [17].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意境”阐释[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18].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J]. 艺术科技 2017(01)
- [19].拙然生趣 意境幽远[J]. 新闻前哨 2017(04)
- [20].《意境小美》[J]. 大众文艺 2017(11)
- [21].浅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 大众文艺 2017(08)
- [22].中国戏曲的意境美[J]. 黄河之声 2017(05)
- [23].水墨意境在茶包设计中的融合运用[J]. 包装工程 2017(10)
- [24].浅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 戏剧之家 2017(11)
- [25].浅谈传统意境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科技 2017(06)
- [26].艺术与生命意境——宗白华美学思想探析[J]. 名作欣赏 2017(29)
- [27].解析中国画特殊的空间意境[J]. 大众文艺 2017(18)
- [28].关于国画山水中的意境表现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9)
- [29].国画人物中“意境”的传达与表现[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11)
- [30].意与境浑:意境论的百年演变与反思[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