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纤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布里渊频移,温度补偿,划分温度区段
光纤应变论文文献综述
胡威,唐博晓,陈岗,黄伟雄,杨玺[1](2019)在《基于划分温度区段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应变监测温度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中温度补偿问题,通过温度补偿光缆测得只与环境温度相关的布里渊频移。划分温度区段,对每一单独温度区段内的应变光缆的布里渊频移进行分析。基于在温度相同的不同时段,应变光缆的布里渊频移变化量只与应变相关的原理,构造出划分温度区段的温度补偿方法,在每个温度区段温度变化很小,基本不引起布里渊频移发生变化,可以独立分析应变,并给出了计算流程图。通过工程实例展示了该方法能在较大的温度变化范围内有效地进行温度补偿,实现温度和应变在测量中的解耦,准确测量应变。(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李炜[2](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光纤应变传感器节点覆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采用传统方法对光纤应变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覆盖时,节点部署缺乏随机性,导致覆盖漏洞、覆盖准确度低和能量消耗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纤应变传感器网节点覆盖技术。通过构建3D有向感知模型,调节几何形状的主感知方向,在光纤应变网络节点的半径符合3D有向感知模型,且节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在3D空间随机部署节点,获取3D光纤应变网络节点的覆盖率,通过计算离散点简化光纤应变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覆盖率。通过调度光纤应变网络节点位置关系,提高覆盖质量,最终完成光纤应变传感器节点高效覆盖。仿真实验证明,本文研究的覆盖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很好的解决光纤应变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覆盖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锁刘佳,雷振坤,渠晓溪,吕睿,武湛君[3](2019)在《一种基于动态参考瑞利散射谱的分布式光纤大应变解调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频域反射计(OFDR)的分布式光纤系统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参考瑞利散射谱和测量瑞利散射谱进行互相关分析来确定谱偏移量,进而转化为结构应变。这种分布式光纤的应变解调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精度,但在光纤受到较大应变时(超过3000με)会出现瑞利散射谱信号急剧衰减,从而导致互相关分析无法解调应变。本文提出了一种OFDR分布式光纤的大应变分步解调方法,采用动态参考瑞利散射谱取代固定参考瑞利散射谱的方法来突破大应变测量的限制。通过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实验的大应变测量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光纤应变解调方法能稳定和可靠地测量10000με以上的大应变情况。(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崔何亮,张丹,施斌,张晨,彭书生[4](2019)在《保压蜗壳外围混凝土应变及脱空分布式光纤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PPP-BOTDA分布式光纤应变感测技术,将特制的感测光缆安装到水轮机保压蜗壳表面及外围混凝土内,对充水试验和保压卸压过程中蜗壳结构的应变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实测光纤应变量与计算结果接近。当充水试验加压到2.6MPa和4.1MPa时,钢蜗壳表面的环向平均实测应变分别为330με和590με。感测光缆有效监测到了蜗壳在首次加压到1MPa时的应力调整现象,以及卸压后约-20με的残余应变。试验中还观察到了卸压后外围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结构环向压应变约为70~100με,计算得到蜗壳和混凝土脱空的隙缝开度为0.5~1.4mm,监测成果可为蜗壳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乔通,王则力,宫文然,王智勇[5](2019)在《改性C/C材料梁结构四点弯高温应变光纤传感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梁结构四点弯模型挠度与应变的关系特点,采用自主研制的光纤高温应变复合传感器,在改性C/C材料结构表面用高温无机胶粘贴布设传感器,放入高温挠度试验机进行常温至800℃条件下的四点弯加载试验,获得不同挠度下光纤复合传感器所测的应变数据,并与按四点弯模型计算的参考应变作对比,相对误差1-范数平均值在10%以内。通过有限元进行四点弯模型仿真计算,获得不同挠度下试验件上的应变仿真数据和光纤复合传感器测量的应变仿真数据,二者相对误差为7.56%。高温挠度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均证明,在测量梁的弯曲应变时,光纤高温应变复合传感器测量结果大于挠度对应的梁的实际应变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安鹏举,邓清禄,薛俊卓,何开[6](2019)在《分布式光纤应变系数标定方法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定点拉伸法标定分布式光纤应变系数的过程中,一般以滑台的位移作为计算光纤应变的参数,但由于拉伸荷载是通过界面剪切的方式传递,因此会导致光纤受拉固定端黏结材料或护套变形,进而导致光纤应变系数的标定结果偏离真实值。通过改进光纤应变测算区间,避开了光纤受拉固定端黏结材料及护套变形所产生的误差,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测量标定段光纤的应变,避免了应变测量设备与光纤接触产生的干扰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标定方法相较传统方法在光纤应变系数的拟合上表现更优,说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于分布式光纤应变系数的标定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毛宁宁,苏怀智,李鹏鹏[7](2019)在《光纤传感器不同布设方式对应变传递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不同光纤传感器布设方式对光纤应变传递率的影响,分别建立表贴式和埋入式两种光纤与被测结构的应变传递模型,推导相应的传递系数,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验证传递系数的准确性,并基于埋设长度进行敏感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埋设长度为1m时,两种方式下光纤中段80%以上区域应变传递率接近1,基体应变均可有效传递至纤芯,两种布设方式均适用于类似结构。光纤两端区域传递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埋入式相比,表贴式光纤的两端传递效率低的区域范围更大。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长度增加,光纤与基体之间的平均应变传递率增高,埋入式始终高于表贴式。因此,对于小型被测基体,布设埋入式光纤更合理;考虑施工及检修,表贴式适合应用于已建大型结构。(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闫光,卢建中,张开宇,孟凡勇,祝连庆[8](2019)在《温度解耦大量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载荷参数测试中,部分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应变集中点,为解决飞机结构大量程应变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温度增敏、应变减敏的光纤光栅大量程应变传感器。分析了光纤光栅传感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基底结构,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封装完成的传感器进行了温度标定、温度重复性及应变标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0~60℃的环境下,封装完成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温度灵敏度达到44.959 pm/℃,较裸光纤增敏4.5倍,线性度达到0.999;同一温度下中心波长变化量在±4 pm;在0~2000με的条件下,应变灵敏度为0.79 pm/με,较裸光纤减敏1.52倍,线性度达到0.999,多次应变循环重复性为±5 pm。封装完成的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一致性,能满足飞机结构大量程应变的精确测量,在飞机应变集中结构的监测中具有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叶仲韬,胡俊亮[9](2019)在《基于分布式应变光纤测试的钢管桩抗拔承载能力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具有距离长、分辨率高、精度高等优势。将分布式光纤应用于风力电机桩基承载能力测试中,突破了传统桩基承载能力测试仅能得到有限部位离散的应力状况的限制,获得了沿桩长方向连续的荷载应力分布曲线,为研究大直径钢管桩荷载传递机理提供了有利手段。论文结合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分布式光纤在风力电机桩基承载能力测试中的应用,并进行数据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6期)
牛杭,侯成刚,张小栋,赵欣丹[10](2019)在《行星齿轮箱齿根应变的光纤光栅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的需求,以及内齿圈齿根应变难以准确测量的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动态测量内齿圈齿根应变的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得到了内齿圈齿根应变的分布曲线以及变化曲线;其次,研究了光纤光栅在非均匀应变场作用下的传感原理,从测点布置以及测量系统构建等角度分析了所提出的测量方法;最后,在行星齿轮箱实验台上开展了内齿圈齿根应变的测量实验。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获取的内齿圈齿根应变信号表现出明显的单、双齿交替啮合区间,且每个区间的范围以及各区间下齿根应变的大小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适用于行星齿轮箱内狭小空间下齿根应变的在线测量任务。(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4期)
光纤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采用传统方法对光纤应变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覆盖时,节点部署缺乏随机性,导致覆盖漏洞、覆盖准确度低和能量消耗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纤应变传感器网节点覆盖技术。通过构建3D有向感知模型,调节几何形状的主感知方向,在光纤应变网络节点的半径符合3D有向感知模型,且节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在3D空间随机部署节点,获取3D光纤应变网络节点的覆盖率,通过计算离散点简化光纤应变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覆盖率。通过调度光纤应变网络节点位置关系,提高覆盖质量,最终完成光纤应变传感器节点高效覆盖。仿真实验证明,本文研究的覆盖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很好的解决光纤应变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覆盖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纤应变论文参考文献
[1].胡威,唐博晓,陈岗,黄伟雄,杨玺.基于划分温度区段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应变监测温度补偿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9
[2].李炜.基于物联网的光纤应变传感器节点覆盖技术[J].科技通报.2019
[3].锁刘佳,雷振坤,渠晓溪,吕睿,武湛君.一种基于动态参考瑞利散射谱的分布式光纤大应变解调方法[J].实验力学.2019
[4].崔何亮,张丹,施斌,张晨,彭书生.保压蜗壳外围混凝土应变及脱空分布式光纤监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5].乔通,王则力,宫文然,王智勇.改性C/C材料梁结构四点弯高温应变光纤传感测量[J].强度与环境.2019
[6].安鹏举,邓清禄,薛俊卓,何开.分布式光纤应变系数标定方法与试验[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7].毛宁宁,苏怀智,李鹏鹏.光纤传感器不同布设方式对应变传递的影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9
[8].闫光,卢建中,张开宇,孟凡勇,祝连庆.温度解耦大量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9].叶仲韬,胡俊亮.基于分布式应变光纤测试的钢管桩抗拔承载能力检测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10].牛杭,侯成刚,张小栋,赵欣丹.行星齿轮箱齿根应变的光纤光栅测量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