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其独特地位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开发建设不仅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也为城市特色风貌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契机。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滨水区景观以其良好的城市形象、怡人的人居环境、巨大的经济价值、优越的建设用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规划研究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虽然城市滨水区景观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对于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后续评价却起步较晚。在国内,至今没有一套适合于我国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体系,所以本论文致力于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体系,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进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对以后的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进行指导。首先,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使人们对其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的三大理论基础,即美学、评价学、环境心理学。三大理论基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了理论基础的支撑使得评价因子的提取更加科学、准确。其次,在美学、评价学、环境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提取出景观层面、社会层面、生态层面三大项共32个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合,创建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此种数学模型既能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进行定性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把所提取的评价因子带入数学模型之中,这样就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体系。最后,选用海河景观带作为实例,运用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由于海河景观带的特殊性,故对前面得出的评价因子进行一轮筛选和补充,期望使评价因子更具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把新一轮评价因子带入数学模型得出海河景观带的评价结果为比较满意。这说明海河景观带的开发与改造较为成功,但在生态层面稍显不足,需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为其以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提出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课题的研究意义1.4 研究对象的确定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框架1.5.1 研究内容1.5.2 框架结构1.6 课题研究方法概述1.6.1 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相结合1.6.2 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1.6.3 宏观分析和微观实践相结合1.7 论文研究面临的困难第二章 城市滨水区景观概述2.1 城市滨水区相关概念的界定2.1.1 滨水的定义2.1.2 关于城市滨水区景观2.2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特性2.2.1 城市滨水区的类型2.2.2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特征2.3 本章小结第三章 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3.1 滨水景观的审美活动3.1.1 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3.1.2 滨水区景观美的类型3.1.3 滨水区景观美的重要性3.1.4 滨水区景观美学评价的基本问题3.2 评价学理论3.2.1 评价学的基本概念3.2.2 评评价理论在滨水区景观中的应用3.3 环境心理学理论3.3.1 环境心理学基本概念3.3.2 环境心理学在滨水区景观中的应用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4.1 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体系的目的4.2 城市滨水区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4.2.1 一般原则4.2.2 特别原则4.3 城市滨水区景观评价的基本问题4.3.1 评价对象的认定4.3.2 评价主体的组建4.3.3 评价内容的确定4.3.4 评价技术的支撑4.4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评价因子4.4.1 景观层面4.4.2 社会层面4.4.3 生态层面4.5 建立数学评价模型(模糊综合分析法)4.5.1 评价的方法4.5.2 因素集的建立4.5.3 权重集及其求取4.5.4 评语集的建立4.5.5 评价矩阵的建立4.5.6 评价层次及计算4.6 本章小结第五章 案例综合评价——以天津海河景观带为例5.1 海河与天津市5.1.1 海河的历史沿革5.1.2 海河与城市发展5.2 海河改造的背景5.2.1 海河改造概况5.2.2 海河改造诱因5.2.3 海河改造重点5.2.4 海河改造的目标5.3 海河景观带的综合评价5.3.1 评价因子的确立5.3.2 数学模型的计算5.3.3 关于评价体系5.4 本章小结附录一 海河沿岸滨水区景观评价专家调查表附录二 海河沿岸滨水区景观环境质量群众调查表附录三 海河景观带评价因子权重统计表附录四 专家权重群决策统计表附录五 海河沿岸滨水区景观群众调查统计表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滨水区景观论文; 景观评价论文; 评价因子论文; 数学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