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论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论文摘要

人的教育是借助知识来进行的,离开了知识,教育就无法进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多样的,有限的教育时空并不能传递无限多样的人类知识。因此,对知识的理解、选择等就成为课程知识和教育生活得以可能的重要前提。一个时代或个人对知识性质的看法构成了这个时代或个人知识观的主要部分,进而也影响了这个时代或个人的教育观。知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现代知识性质的不断批判,人们对知识的性质又有了新的认识,称为“后现代知识的性质”。这种后现代知识的性质正逐渐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的目的、学校课程知识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等等。这构成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既然知识的性质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那么知识的性质也理应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在此前提之下,本文欲探索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从知识本身的性质入手,去考察和探究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并不多见,本文只是初步的尝试。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可概括为五种最为基本的情形,分别为:学生记忆知识、学生理解知识、学生探索知识、学生生成知识、学生质疑知识。论文分两部分论述学生与知识的关系。第一部分论述了学生与知识关系存在的原因及存在的领域;第二部分从形成的心理学原理、存在的条件、社会文化依据及教育价值等方面,具体阐述学生与知识的五种基本的关系。本文拟通过对学生与知识关系的阐述,使教育者不但了解种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要认识到学生与知识的关系是多元而非单一的;是不断变化而非静止的;通过对学生与知识关系的探讨,让教育者清晰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从而促进教育实践者能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环节,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本研究的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学生与知识关系的概述
  • 1.1 学生与知识关系的产生及存在的领域
  • 1.2 学生与知识关系的类型
  • 1.2.1 学生记忆知识
  • 1.2.2 学生理解知识
  • 1.2.3 学生探索知识
  • 1.2.4 学生生成知识
  • 1.2.5 学生质疑知识
  • 第二章 学生与知识关系的分析
  • 2.1 学生记忆知识
  • 2.1.1 记忆的心理学原理
  • 2.1.2 学生记忆知识存在的条件
  • 2.1.3 学生记忆知识存在的社会文化依据
  • 2.1.4 学生记忆知识的教育价值
  • 2.2 学生理解知识
  • 2.2.1 理解的心理学原理
  • 2.2.2 学生理解知识存在的条件
  • 2.2.3 学生理解知识存在的社会文化依据
  • 2.2.4 学生理解知识的教育价值
  • 2.3 学生探索知识
  • 2.3.1 探索的心理学原理
  • 2.3.2 学生探索知识存在的条件
  • 2.3.3 学生探索知识存在的社会文化依据
  • 2.3.4 学生探索知识的教育价值
  • 2.4 学生生成知识
  • 2.4.1 生成的心理学原理
  • 2.4.2 学生生成知识存在的条件
  • 2.4.3 学生生成知识存在的社会文化依据
  • 2.4.4 学生生成知识的教育价值
  • 2.5 学生质疑知识
  • 2.5.1 质疑的心理学原理
  • 2.5.2 学生质疑知识存在的条件
  • 2.5.3 学生质疑知识存在的社会文化依据
  • 2.5.4 学生质疑知识的教育价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文章目录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设计结构性初始问题的实践与探索——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视点[J]. 中学数学 2017(12)
    • [2].从知识性质转变看教师角色转换——基于历史和实践的概括[J]. 继续教育研究 2016(10)
    • [3].谈现代知识性质的演变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 教育探索 2012(03)
    • [4].从当代知识观发展看教学评价改革[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9)
    • [5].体验学习背景下教学观建构的走向[J]. 教师教育论坛 2015(11)
    • [6].论“双基”视野下的接受学习[J]. 数学教育学报 2008(06)
    • [7].当代知识性质与学习方式转变[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8(04)
    • [8].中小学语文知识性质与教学策略对应性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9)
    • [9].从知识性质的转变看教师角色的转换——基于历史和实践的概括[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20)
    • [10].从学术传统看史学与文学的关系[J]. 学术研究 2009(03)
    • [11].知识性质的当代转向与教师的生态取向学习[J]. 江苏教育研究 2014(12)
    • [12].大学信仰:传统精神与现代理性[J]. 成功(教育) 2011(16)
    • [13].知识性质与图书馆知识组织[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11)
    • [14].一种新的教育使命:多元知识观的教育[J]. 中国民族教育 2009(11)
    • [15].地方性知识及其对课程开发的诉求[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12)
    • [16].小调整 大收效[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4(07)
    • [17].作为工具的商业模式:理论与实证最新进展[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6(04)
    • [18].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的性质及对其大学数学教育的启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9].学习信念及其对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的影响[J]. 长治学院学报 2009(03)
    • [20].论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07)
    • [21].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知识教学的意义[J]. 社科纵横 2010(04)
    • [22].何谓法理学[J]. 法学教育研究 2013(02)
    • [23].课程知识选择的社会学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07)
    • [24].内在时间:人文知识性质审视与课程教学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6)
    • [25].小学新人文教育经典阅读四结合[J]. 教育 2019(38)
    • [26].从另类教师形象浅析我国教师专业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27].图书情报学知识论研究:当前困境与未来趋向(续)[J]. 图书馆杂志 2009(07)
    • [28].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知识性质[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15)
    • [29].提升教学水平的实践途径[J]. 中学数学 2016(13)
    • [30].道德教育认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建——中西比较的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03)

    标签:;  ;  ;  ;  

    论学生与知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