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起搏论文-王凤媛,黄从新

生物起搏论文-王凤媛,黄从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起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心脏发育,生物起搏器

生物起搏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媛,黄从新[1](2019)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Wnt信号通路在心脏发育及生物起搏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胚胎发育过程由骨形态发生蛋白(BMP)、Wnt、Notch等信号通路共同调控,其中BMP和Wnt信号通路是心脏胚胎发育过程中两条重要的信号通路。BMP通过由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转导的Smad和TAK1两条信号途径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Wnt信号通路对胚胎发育、细胞极性决定、细胞特异性分化、心血管系统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心脏胚胎发育早期促进中胚层的形成,在后期抑制其向心肌细胞分化;但这两条信号通路共同诱导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率高于BMP或Wnt信号通路的诱导效率。BMP和Wnt信号通路共同诱导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不仅为药物实验、心脏疾病研究提供体外模型,而且也为构建生物起搏器提供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王方嫒,黄从新[2](2018)在《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临床已经使用电子起搏器来治疗由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动过缓,虽然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心脏生物起搏为治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物起搏是指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对受损的自律性节律点或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进行修复或替代,从而达到恢复心脏起搏或传导功能的目的。本文总结近年来生物起搏中的一些研究进展,希望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张健,黄从新[3](2018)在《生物起搏中的病毒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的进展,为了弥补电子起搏器的不足,生物起搏器应运而生。基因治疗作为构建生物起搏器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指通过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并使其表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病毒载体是实现基因递送的前提条件,不同病毒载体在研究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局限,现就生物起搏中常用的病毒载体(慢病毒、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的结构特性以及在起搏中的应用选择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郑勇[4](2017)在《Tbx18处理的心肌细胞来源exosomes对大鼠心脏阻滞心肌细胞的生物起搏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心脏起搏治疗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生物起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已证实腺病毒导入并再表达胚胎转录因子Tbox18(Tbx18)能使心室肌细胞重编程为窦房结样细胞,产生生物起搏活动,但腺病毒载体存在局限性。Exosomes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微粒,能选择性装载蛋白质或各类信使RNA等遗传物质,在细胞-细胞间发挥信息传递作用。作为一类相容性好,安全无毒的生物膜泡,exosomes已被广泛用作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载体,但在心脏重编程领域的应用很少。本研究拟应用exosomes作为新的载体,评估其介导Tbx18对心肌细胞重编程的作用,并探讨相关的机制,旨在探索高效安全的载体来介导Tbx18对心肌细胞的重编程。方法和结果: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NRVMs),感染携带Tbx18全长cDNA,并带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腺病毒(Ad-Tbx18),对照组感染空载质粒,并带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腺病毒(Ad-GFP)。3天后分别收集两组NRVMs分泌的exosomes,利用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仪对Tbx18过表达NRVMs来源的exosomes(Tbx18-Exos)和空载病毒感染的NRVMs来源的exosomes(GFP-Exos)进行定量分析。两组分别取200ulexosomes(10x1010/ml)开胸直接注射到大鼠心尖部。72小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氯化乙酰胆碱(Ach-cl)建立大鼠心脏阻滞模型,与GFP-Exos注射组相比,Tbx18-Exos注射组的大鼠产生了更快频率、源自心室注射部位的生物起搏活动,纠正了心动过缓。进一步的体外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bx18-Exos对NRVMs具有促自动节律性和变时性作用,并使其获得窦房结样细胞形态和表观遗传特征。结论:Tbx18过表达的大鼠心肌细胞来源exosomes可诱导大鼠心室肌细胞重编程为窦房结样细胞,产生生物起搏功能,为生物起搏器的研发及治疗心脏阻滞相关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格格,黄从新[5](2016)在《转录因子Tbx18、Tbx3、Shox2在生物起搏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些转录因子在生物起搏方面的作用受到了极大关注,无论是离体的细胞实验还是在体直接注射,都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文章就转录因子Tbx18、Tbx3、Shox2在生物起搏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为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李敏,王安才[6](2015)在《心脏无导线起搏及生物起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起搏器技术自1958年间世以来,已应用于缓慢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及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取得可观成效。起搏器经历了从初期的大型到后来的小型化,然而微创和降低并发症是起搏器更新换代的驱动力,起搏器本身产生的并发症如导线折断、脱位及绝缘层破裂、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问题及静脉血栓形成等,使得无导线心脏起搏技术得以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心脏生物起搏南于其生物环保、更接近(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杨一晨,沈法荣[7](2015)在《mHCN4基因高表达小鼠胚胎干细胞构建生物起搏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HCN4作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家族亚型, 被认为是心脏起搏细胞产生自动节律重要基础, 其中超极化激活电流If是重要的起搏调控部分,HCN 家族基因参与编码If电流, 由于HCN4与心脏起搏的产生和调节关系密切, 所以被称为起搏基因。本研究通过构建起搏基因m HCN4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iv-GFP-HCN4,使标记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目的基因m HCN4同时表达,感染小鼠胚胎干细胞, 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 为构建生物起搏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Lentiv-mHCN4-GFP与Lentiv-GFP分别感染生长良好的D3小鼠胚胎干细胞,分成叁组:(本文来源于《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11-06)

钱晓东[8](2015)在《联合转染hHCN1和hHCN4基因改良生物起搏模型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乳鼠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提取及其电生理特点的比较目的:对乳鼠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进行分离培养,膜片钳记录乳鼠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起搏电流(If)和动作电位并比较其特点,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乳鼠心室肌If基因的表达。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乳鼠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其中窦房结组织取自界嵴中部静脉窦侧、前腔静脉根部,心室肌细胞取自乳鼠心室。用光镜、膜片钳记录动作电位等方法鉴定窦房结细胞和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乳鼠窦房结细胞和乳鼠心肌细胞的If并研究其特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乳鼠窦房结细胞和乳鼠心室肌细胞If基因即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m HCN)亚型1、2和4的表达。结果:(1)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乳鼠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用光镜、膜片钳记录动作电位等方法鉴定;(2)培养3~5天,光镜下可观察到搏动更快的梭形细胞,膜片钳记录动作电位频率为174.4±14.6bpm(n=20),证实为窦房结细胞。观察到自发搏动频率较慢的多角形细胞,膜片钳记录动作电位频率为69.7±10.1bpm(n=20),证实为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乳鼠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If,并分别得到电流-时间曲线,窦房结细胞If电流的半最大激活电位约为-77.74m V,而乳鼠心室肌细胞If电流的半最大激活电位-93.58m V,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显着高于乳鼠心室肌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乳鼠窦房结细胞的m HCN1:m HCN2:m HCN4为(4.16±0.19):(0.03±0.19):1,以m HCN4和m HCN1为主;乳鼠心室肌细胞的m HCN2:m HCN4为(4.62±0.23):1,未检测到m HCN1表达。结论:乳鼠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均有超极化激活的If电流,二者均表达HCN基因,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显着高于乳鼠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主要表达m HCN4和m HCN1,心室肌细胞主要表达m HCN2和m HCN4,二者表达HCN基因亚型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其自律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部分:慢病毒介导h HCN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生物起搏模型目的:研究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基因亚型4(h HCN4)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构建心脏生物起搏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包含h HCN4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穿梭质粒p CDH-GFP-h HCN4,并通过四质粒系统包装成慢病毒颗粒Lenti V-GFP-h HCN4,转染大鼠的MSCs,构建成h HCN4+MSCs;将仅有GFP基因的慢病毒颗粒Lenti V-GFP的MSCs设为对照组h HCN4-MSCs。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以及Western-blot观察鉴定h HCN4基因在MSCs中的表达;Puro筛选转染了h HCN4基因的MSC,获得稳定表达h HCN4的MSCs细胞株,膜片钳记录阳性转染细胞的起搏电流If。将各组MSCs与乳鼠心室肌细胞共培养构建心脏生物起搏器模型,计数心室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记录自发性动作电位;加入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观察阻断缝隙链接后乳鼠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的变化。结果:通过酶切电泳以及基因测序证明包含目的基因h HCN4的穿梭质粒p CDH1-GFP-h HCN4构建成功;通过四质粒系统包装成慢病毒颗粒Lenti V-GFP-h HCN4。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h HCN4基因转染MSCs,转染7天后,荧光、RT-PCR以及western blot证实h HCN4+MSCs中有h HCN4基因的表达;膜片钳记录到h HCN4+MSCs上有时间和电压依赖性的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该电流符合If的特征,证明MSCs上已经成功表达了有功能的起搏离子通道h HCN4。将h HCN4+MSCs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后,发现实验组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明显快于对照组中的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膜片钳结果显示心肌细胞的自发动作电位频率显着提高(70.5±8.2bpm vs.98.1±11.2bpm,P<0.05,n=10);动作电位频率变规则;动作电位最大舒张电位(MDP)绝对值降低(-84±4m V vs.-76±3m V,P<0.05,n=10)。加入甘珀酸后实验组乳鼠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明显下降。结论:h HCN4基因改造的MSCs可表达h HCN4基因,超极化下产生If电流;与心室肌细胞共培养,成功构建成具有自律性的心脏生物起搏器模型。第叁部分:共转染h HCN4和h HCN1改良生物起搏细胞目的:研究共转染h HCN4和h HCN1基因构建的生物起搏模型是否具有更高的生物起搏效率。方法:构建包含h HCN1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的穿梭质粒p CDH-RFP-h HCN1,并通过四质粒系统包装成慢病毒颗粒Lenti V-RFP-h HCN1。以Lenti V-RFP-h HCN1转染稳定表达h HCN4的MSCs,获得共转染h HCN4和h HCN1基因的MSCs。同时以Lenti V-RFP-h HCN1转染未经基因修饰的MSCs,以puro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 HCN1基因的MSCs。通过荧光显微镜、RT-PCR以及Western-blot观察鉴定h HCN4基因在MSCs中的表达。膜片钳检测各组MSC上If电流。将各组MSCs与乳鼠心室肌细胞共培养构建心脏生物起搏器模型,计数心室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记录自发性动作电位,记录各组MSCs的If电流;加入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观察阻断缝隙链接后乳鼠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的变化。结果:通过酶切电泳以及基因测序证明包含目的基因h HCN1的穿梭质粒p CDH1-RFP-HCN4构建成功;包装慢病毒颗粒Lenti V-RFP-h HCN1。分别以慢病毒Lenti V-RFP-h HCN1转染h HCN4+MSCs和未经基因修饰的MSCs,获得共转染h HCN4和h HCN1基因的MSCs(HCN1+4组),仅转染h HCN1基因的MSCs(HCN1组),第二部分中得到的稳定转染h HCN4基因的MSCs为HCN4组,以及未行基因修饰的MSCs(对照组)。荧光、PCR以及western blot证实了HCN1+4组和HCN4组有h HCN4基因的表达,HCN1+4组以及HCN1组有h HCN1基因的表达。在HCN4组、HCN1组以及HCN1+4组都可记录到明显的电压与时间依赖性的超极化内向电流,对照组无相应电流表达。将各组MSCs与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HCN1+4组乳鼠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138.1±11.5bpm)较HCN1组(96.3±7.5bpm)和HCN4组(99.1±8.7bpm)均更高(p<0.05,n=10),HCN1+4组的最大复极电位(-69.6±3.7m V)较HCN1组(-75.9±5.2m V)和HCN4组(-75.2±1.9m V)均更低,HCN1+4组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55.2±8.9 m V/s)较HCN1组(33.4±2.4 m V/s)和HCN4组(33.8±5.3 m V/s)更快。加入甘珀酸后,叁组乳鼠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频率均明显减慢。结论:与单独转染hHCN1或hHCN4基因相比,共转染hHCN1和hHCN4构建的生物起搏器模型具有更高的自律性。第四部分:共转染h HCN1和h HCN4后If电流的电生理特点及其提高生物起搏模型自律性的机制目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稳定共转染h HCN1和h HCN4基因的MSCs,并与h HCN1组和h HCN4组进行比较,比较各组If电流的特点,探讨共转染h HCN1和h HCN4基因改善生物起搏模型自律性的机制。方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稳定转染h HCN1基因、h HCN4基因以及共转染h HCN1和h HCN4基因的MSCs,观察If电流时间曲线,电压依赖性稳态激活曲线以及通道激活时间常数曲线,比较各组间If电流密度的差异。以c AMP、Cs+、以及伊伐布雷定分别灌流,观察它们对各组If电流的影响。结果:各组稳定转染的MSCs均可记录到一系列超极化内向离子流(If电流),各组电流均成电压时间依赖性。Ih HCN1半最大激活电位V1/2为-92.27±0.53m V;Ih HCN4半最大激活电位V1/2为-102.09±0.72m V;Ih HCN1+4半最大激活电位V1/2为-90.88±0.48m V。Ih HCN4半最大激活电位电位显着较Ih HCN1和Ih HCN1+4更负。测试电位-90m V时,Ih HCN1电流密度为-11.6±6.01p A/p F,Ih HCN4电流密度为-20.5±5.46p A/p F,Ih HCN1+4电流密度为-59.9±8.02p A/p F,Ih HCN1+4电流密度最高,Ih HCN4次之,Ih HCN1最低。叁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10,p<0.05)。测试电位-90m V时,Ih HCN1激活时间为150±27.31ms,Ih HCN4激活时间为920±86.9ms,Ih HCN1+4激活时间为140±18.02ms,Ih HCN4激活时间要显着长于Ih HCN1和Ih HCN1+4(n=10,p<0.05),而Ih HCN1和Ih HCN1+4激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10,p>0.05)。电极内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c AMP后,Ih HCN1+4的V1/2从加c AMP前的-90.88±0.48m V,向正向移动至-83.39±0.20m V,正向移动约11m V(n=10,p<0.05);c AMP使Ih HCN1+4激活明显加快,测试电压-90m V时,加入c AMP前Ih HCN1+4的激活时间为140±18.02ms,加入c AMP后,Ih HCN1+4的激活时间缩短为84±14.42ms(n=10,p<0.05)。Cs+可阻断If,其Ih HCN1+4对半效抑制浓度为125.8±14.9μmol/L,4mmol/L Cs+对Ih HCN1+4的抑制在洗脱后可部分恢复。伊伐布雷定可抑制Ih HCN1+4,IC50为1.07±0.039μmol/L,5μmol/L伊伐布雷定对Ih HCN1+4的抑制在洗脱后可完全恢复。结论:共转染了h HCN1和h HCN4基因的MSCs,其表达的Ih HCN1+4电流密度较Ih HCN4和Ih HCN1+4更高,激活速度较Ih HCN4更快,和Ih HCN1相当。构建的生物起搏细胞可被神经体液因素调控,c AMP可加速其激活,Cs+以及伊伐布雷定可阻断。这些实验结果为h HCN1和h HCN4共转染改良生物起搏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将来生物起搏细胞运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3-01)

杨一晨,沈法荣,何浪[9](2015)在《HCN4与心脏生物起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HCN4作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基因家族在心脏中表达的主要亚型,负责编码产生起搏电流,被称为起搏基因。近年来,利用病毒载体转染HCN4基因来构建心脏生物起搏器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目前尚局限于动物实验阶段,其应用于临床实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现将HCN4与心脏生物起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HCN4概述正常心脏兴奋起源于窦房结,并经结间束传导(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5年01期)

李勇,李宾公[10](2014)在《Tbx3在生物起搏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生物起搏的研究大都围绕HCN通道展开,通过增强If电流来构建生物起搏器,近年来人们发现Tbx3基因在心脏传导系统尤其是窦房结的分化成熟及功能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优化生物起搏器,有可能成为生物起搏及心脏传导系统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本文总结近年来Tbx3在生物起搏中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希望为今后Tbx3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生物起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临床已经使用电子起搏器来治疗由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动过缓,虽然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心脏生物起搏为治疗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物起搏是指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对受损的自律性节律点或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进行修复或替代,从而达到恢复心脏起搏或传导功能的目的。本文总结近年来生物起搏中的一些研究进展,希望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起搏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凤媛,黄从新.骨形态发生蛋白和Wnt信号通路在心脏发育及生物起搏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2].王方嫒,黄从新.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8

[3].张健,黄从新.生物起搏中的病毒载体[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

[4].郑勇.Tbx18处理的心肌细胞来源exosomes对大鼠心脏阻滞心肌细胞的生物起搏作用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7

[5].张格格,黄从新.转录因子Tbx18、Tbx3、Shox2在生物起搏方面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6

[6].李敏,王安才.心脏无导线起搏及生物起搏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5

[7].杨一晨,沈法荣.mHCN4基因高表达小鼠胚胎干细胞构建生物起搏细胞的实验研究[C].2015年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8].钱晓东.联合转染hHCN1和hHCN4基因改良生物起搏模型的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15

[9].杨一晨,沈法荣,何浪.HCN4与心脏生物起搏研究进展[J].心电与循环.2015

[10].李勇,李宾公.Tbx3在生物起搏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

标签:;  ;  ;  ;  

生物起搏论文-王凤媛,黄从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