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环境保护监测站318020
台州市黄岩区位于浙江中东部,境内山丘溪流密布,平原河川纵横交错。主要溪流有黄岩溪、柔极溪、九溪、元同溪等;主要河流有永宁江水系干流永宁江和西江。现根据2012年-2016年黄岩区辖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区域的地表水水质现状和污染结果,预测水质的发展趋势。及时分析评价并掌握地表水水质现状和污染结果,预测水质的发展趋势,能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1.监测资料和评价方法
1.1评价内容
黄岩区地表水2016年水质现状及2012-2016年水质变化趋势。
1.2主要评价断面
对全区内河流和水库设置了8个监测断面,包括上郑、宁溪、西溪、佛岭、朱砂堆、江口、下埭头、鉴湖。
1.3评价标准
基本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进行评价,补充项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断面水质标准要求。
1.4评价指标和办法
(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2)水质状况等级变化评价(前一年与后一年):水质状况及评价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办〔2011〕22号)中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进行。
(3)水质变化趋势与程度: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
统计检验用的秩相关系数按下式计算:
其中di=Xi-Yi
将秩相关系数rs的绝对值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见表1)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如果rs>Wp,则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如果rs是负值则表明监测值为下降趋势。
表1秩相关系数rs的临界值(Wp)
2.水质现状结果分析
2016年黄岩区地表水各断面(点位)水质类别见表2,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
黄岩区2016年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总磷。2016年8个监测断面(点位)中,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点位)5个,占总断面数的62.5%,其中Ⅱ类水质断面(点位)2个(占总体25%),Ⅲ类水质断面(点位)3个(占总体37.5%);Ⅳ类占25%,Ⅴ类占12.5%,无劣Ⅴ类断面(点位)。37.5%断面不满足水环境功能,62.5%断断面不满足水环境功能。
表22016年黄岩区地表水各断面水质类别
表32016年黄岩区地表水各断面水质主要指标监测结果
3、水质变化趋势与程度
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水体中水质类别比例、指标浓度等与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3.1水质类别变化趋势与程度分析
黄岩区地表水2012-2016年水质类别见表4,2012-2016年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比例序列见表5,2012-2016年地表水劣V类水质比例序列见表6。
根据2012-2016年Ⅰ-Ⅲ类水质比例序列分析,查表2得N=5时显著性水平0.05对应临界值Wp=0.900,秩相关系数丨rs丨=0.90≤Wp,表明变化趋势在0.05的可信度水平上没有显著意义,说明2012-2016评价时段内Ⅰ-Ⅲ类水质变化稳定。
根据2012-2016年劣V类水质比例序列分析,秩相关系数丨rs丨=-0.30≤Wp,表明变化趋势在0.05的可信度水平上没有显著意义,说明2012-2016时段内劣V类水质变化稳定。
表42012-2016年黄岩区地表水各断面水质类别
表52012-2016年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比例序列
表62012-2016年地表水劣V类水质比例序列
3.2水质指标变化趋势与程度分析
氨氮、总磷是目前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参数之一,因此,在此次分析评价中,选用2012-2017年这四项水质指标的黄岩区地表水整体均值浓度作为评价参数。
根据2012-2016年地表水整体水质中氨氮浓度年均值序列分析,查表1得N=5时显著性水平0.05对应临界值Wp=0.900,秩相关系数丨rs丨=1>Wp,表明变化趋势在0.05的可信度水平上是有意义的,得出地表水氨氮浓度呈下降趋势(好转趋势)。
根据2012-2016年地表水整体水质中总磷浓度年均值序列分析,查表
1得N=5时显著性水平0.05对应临界值Wp=0.900,秩相关系数丨rs丨=0.80≤Wp,表明变化趋势在0.05的可信度水平上没有显著意义,说明地表水总磷浓度变化稳定。
表72012-2016年地表水整体水质中氨氮浓度年均值序列
表82012-2016年地表水整体水质中总磷浓度年均值序列
4、前景展望
黄岩区地表水质量关乎地区的繁荣稳定及居民的安居乐业。本次评价显示区内地表水氨氮浓度有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水质有好转趋势,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相关部门也应一如既往地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调研部门:黄岩区环境保护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