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莫张华江西省武宁县第三小学332300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获得知识技能、学校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能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启发学生“爱学”,进而通过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会学”,并最终使他们“学会”。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各种需要的情绪的表现,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成分,是诱发学习动机,强化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兴趣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学习兴趣越浓,动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好;相反,兴趣越低,动力就小,学习效果越差。

本文主要谈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学、爱学,充分发挥自身非智力因素系统的功能。

不同年龄的人的兴趣具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单纯、不稳定、易变等特点,其变化规律一般是由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由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发展为对抽象事物感兴趣。因此,诱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十分重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以下几点是本人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三十年过程中所积累的几点做法。

第一,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诱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之火点燃起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了帮助初学应用题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题中条件、问题的慨念和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常借助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画面进行直观演示。如把动物猴子的活动制成一个画面图,3只小猴子安排在画面的上方吃竹子,再在画面的下方安排6只大的猴子在走铁索,这些画面的内容是小学生喜欢的动物,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吸引住。反复演示和讲解,使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懂,学会。

第二,开展练习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不甘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如:开展自编应用题的练习竞赛,给出两个数,要求编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不准重复,看谁编得多。学生一听人人聚精会神,积极动脑,个个都想编得最多最新,课堂上气氛既紧张又活泼,编出了一道又一道内容新颖的一步应用题。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编的题目,学生们如同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一样,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热情。

在学习一项新知识时,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理解学习这一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如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往往列举一些去商店买东西、班上的日常活动的小统计、家庭收房租水电费、会计发工资的报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四则计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四,利用满足个人今后的前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激发学习的紧迫感。

今天学习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利益,关系到今后对祖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在学习每项知识时,都要使学生懂得学习和个人将来事业上的成就与前途是紧密联系的,从而把学习数学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更加自觉地学好数学。如学习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时,使学生懂得不掌握这些知识,以后在实际工作和自己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经过多年的实验表明,上述做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有效的。从一年级启蒙教育开始,就应注意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学习积极性的诱发,才能保证学生“会学”和“学会”,才能充分发挥智力系统的功能,才能使学生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当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之在学习上保持高度的注意,还要不可忽视其他非学习心理因素的培养,如个性品质,健康状况,校内外环境的影响。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