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为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简称为ε-PL)的生产菌,以提高ε-PL的产量为目的,对ε-PL发酵条件和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通过摇瓶发酵对ε-PL生产条件进行初步探索;②在50 L罐上进行分批发酵条件的优化;③补料分批发酵方式的研究;④ε-PL分离提取工艺的初步探讨。主要结果如下:对ε-PL摇瓶发酵过程中温度、pH和装液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为50 L罐分批发酵条件优化奠定基础。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30℃为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最适温度,28℃和30℃对摇瓶发酵结果影响不大,但32℃不利于ε-PL的合成;pH对ε-PL的合成影响显著,pH控制时ε-PL产量从没有控制时的0.89 g/L提高到1.59 g/L;装液量为100 mL时,发酵液中的溶氧量既有利于菌体生长,又有利于ε-PL的合成,而装液量为150 mL时,最终ε-PL的合成量最小。在50L罐中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的最适温度为30℃,32℃时菌体生长缓慢,ε-PL的产量不高;pH3.0时,葡萄糖消耗速度较慢,最终残糖浓度仍为20.1 g/L,既不适合菌体生长,也不利于ε-PL的合成,pH4.0为ε-PL合成的最佳pH,最终ε-PL的产量和产率分别为3.05 g/L和0.062 g.ε-PL/g.sub,pH5.0时菌体生成量最大,为12.88 g/L,是菌体生长的最适pH,但pH5.0时ε-PL会出现降解现象;随着搅拌转速提高,溶氧水平也相应提高,有利于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但发酵前期200 rpm时的溶氧水平足以维持菌体的正常生长,而搅拌转速400 rpm时,由于剪切力的作用会损伤菌丝,导致ε-PL合成受阻。优化后的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6.8,通气量1 200 L/h,发酵前期搅拌转速为200 rpm,pH自然下降至4.0,发酵后期搅拌转速为300 rpm,控制pH4.0,经过84.5 h发酵后,ε-PL的产量和得率分别为3.21 g/L和0.065 g.ε-PL/g.sub,ε-PL产量较优化前的0.78 g/L提高了310%,产率也有较大提高。采用葡萄糖浓度反馈控制间歇补料培养和pH间接反馈控制流加培养对ε-PL补料分批发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补料分批发酵明显优于分批发酵,说明补料分批发酵是一种适合S.albulus发酵生产ε-PL的培养方式。此外,pH反馈控制变速流加培养方式要略优于葡萄糖反馈控制间歇补料培养,两种补料培养最后的ε-PL产量、ε-PL得率分别为7.36 g/L和6.53 g/L、0.072 g.ε-PL/g.sub和0.068 g.ε-PL/g.sub。而且发酵过程中,由于变速流加葡萄糖对培养基中的基质浓度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发酵环境的剧烈变化,能为菌体生长和ε-PL合成代谢提供持续稳定的环境,而间歇补料时由于一次性加入的营养物质浓度和体积较大,对发酵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利于细胞内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对ε-PL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发酵液预处理过程中,过滤可能会导致ε-PL的损失;选择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52对ε-PL进行粗提取,洗脱剂为0.1 N HCl溶液,洗脱速度为2.5 mL/min时,ε-PL的浓缩倍率为2.29倍,回收率为78.83%;选择活性炭进行脱色,既能达到脱色的目的,又能使ε-PL因吸附作用而导致的损失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