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爱略特:一位女权主义先驱 ——论乔治·爱略特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乔治·爱略特:一位女权主义先驱 ——论乔治·爱略特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论文摘要

乔治·爱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长期以来,评论家认为爱略特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其将现实主义小说技巧运用在小说创作中并率先采用了心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自爱略特创作《米德尔马契》以来,爱略特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和对女性的陈述越来越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但是,评论家们要么将爱略特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归结为作者本人对父权制文化的矛盾情结,要么归结为女性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他们没有深入探究作者生活和文本生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基于前人对爱略特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叙述方法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后现代女权主义叙事学理论,以叙述声音这一视角为契入点,指出叙述权威的构建策略是理解爱略特小说女性主义意识的关键。女权主义叙述学理论家将叙述声音融会于巴赫金的‘社会学诗学’,提出叙述技巧不仅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是意识形态本身。叙述声音位于‘社会地位和文学实践’的交界处,在社会,经济和文学的存在状况下产生并体现这种存在状态。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是男权社会。话语权威附属于主导意识形态中受过教育的白种男性。爱略特采取不同的写作策略,在既不脱离她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的叙述常规与社会习俗,又能从这种常规和习俗中超脱出来从而成功地创建了作者声音。 通过文学创作,爱略特颠覆与批判了男权制度,打破女性几千年来的‘失语状态’,唤醒女性意识。这与爱略特叛逆的一生相呼应,使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女权主义的先驱。 本文是国内首次涉足研究爱略特的女权主义意识在叙述策略中的体现。国内对爱略特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尚未触及到叙述技巧的层面,多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命运等方面进行讨论。而国外的研究虽然涉及到叙述层面,却没有全面地、系统地结合爱略特所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以整理出其女性主义的叙述策略。而掌握爱略特的女性主义叙述策略及其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成因,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剖析爱略特的文本。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部分指出女性意识是爱略特文本主要的关注焦点。由于评论界对爱略特的女性意识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而主要列出国外爱略特研究中对于爱略特文本中所反映的女性意识方面的相关评论。文章第二部

论文目录

  • Acknowleogements
  • Abstract
  • Chinese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George Eliot and Her Literary Achievements
  • 1.2 Literature Review
  • Chapter 2 George Eliot and Feminism
  • 2.1 The Patriarchal Values and Patriarchal Literature
  • 2.2 Feminism and Post-Modernist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theory
  • 2.3 The Formation of George Eliot's Feminist Views
  • Chapter 3 George Eliot's Strategies in Presenting Her Feminist Consciousness
  • 3.1 Adoption of a Masculine Pseudonym
  • 3.2 Eliot's Strategy in Deconstructing Masculine Narrative Voice and Constructing Her Authorial Narrative Voice
  • 3.2.1 In Scenes of Clerical Life
  • 3.2.2 In Adam Bede
  • 3.2.3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 3.2.4 In The Lifted Veil
  • 3.3 Double Plots
  • 3.3.1 Double Plots in Scenes of Clerical Life
  • 3.3.2 Double Plots in Adam Bede
  • 3.3.3 Double Plots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 Chapter 4 The Duality of George Eliot'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the Paradox of Her Narrative Strategy
  • 4.1 The Formation of George Eliot's Religion of Humanity
  • 4.2 Dualities of George Eliot's Understanding of Functions of Women
  • 4.3 The Paradox of George Eliot's Narrative Strategy
  • Chapter 5 Conclusion
  • Notes:
  • Chapter 1:
  • Chapter 2:
  • Chapter 3:
  • Chapter 4: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Selected Publications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乔治·爱略特的转型焦虑[J]. 外国文学评论 2016(01)
    • [2].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铁路意象[J]. 外国文学 2016(01)
    • [3].21世纪以来西方乔治·爱略特研究述评[J]. 当代外国文学 2016(02)
    • [4].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铁路意象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8(36)
    • [5].乔治·爱略特作品的音乐叙事情节与“秩序”[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怀疑与徘徊——乔治·爱略特的人文主义思想探析[J]. 语文学刊 2008(15)
    • [7].乔治·爱略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色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17)
    • [8].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爱略特的宗教情结[J]. 山花 2011(12)
    • [9].当代西方乔治·爱略特研究述评[J]. 国外文学 2010(01)
    • [10].双重性还是一致性——论乔治·爱略特的道德选择[J].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1)
    • [11].乔治·爱略特的“情感”观念[J]. 国外文学 2008(02)
    • [12].审美同情的想象空间与爱略特的现实主义书写[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3].乔治·爱略特小说的和谐社会思想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11)
    • [14].乔治·爱略特与小说[J]. 大家 2010(20)
    • [15].地质学均变论思想与乔治·爱略特的道德观[J]. 外国文学 2014(02)
    • [16].关于乔治·爱略特前期创作中的心理分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10)
    • [17].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爱略特的伦理思想[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0)
    • [18].乔治·爱略特的“同情”观及其哲学渊源[J]. 外国文学 2009(01)
    • [19].悖论声音——乔治·爱略特后期小说中的创造性叙述者[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8(01)
    • [20].论乔治·爱略特的人类宗教道德观[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01)
    • [21].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信仰超越意识[J]. 南都学坛 2010(06)
    • [22].乔治·爱略特对吉卜赛人形象的重塑[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3].乔治·爱略特作品中的女性文化[J]. 青春岁月 2012(08)
    • [24].乔治·爱略特作品中的“替罪羊”形象研究[J]. 外国语文 2012(01)
    • [25].乔治·爱略特女性意识初探——从《米德尔马契》中的女性人物谈起[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04)
    • [26].试论乔治·爱略特的人文宗教思想[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7].乔治·爱略特经典小说的通俗特色探析[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8].试析乔治·爱略特小说的人本宗教观[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5)
    • [29].论乔治·爱略特的艺术消费与伦理义务观——以《米德尔马契》为例[J].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1)
    • [30].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帝国意识——自我的建构[J]. 世纪桥 2013(05)

    标签:;  ;  ;  

    乔治·爱略特:一位女权主义先驱 ——论乔治·爱略特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