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群的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

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群的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分析利奈唑胺在中国健康人群及重症感染患者的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PPK/PPD)特性,了解利奈唑胺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利奈唑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98株MRSA的MIC。(2)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98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奈唑胺浓度,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LME)分析其在中国健康人群及重症感染患者的PPK/PPD特征。(4)采用单中心、前瞻、无对照、描述性研究方法评价利奈唑胺对收住RICU临床证实或高度怀疑为耐药革兰阳性球菌(MR-GPC)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利奈唑胺对98株临床分离MRSA的MIC范围为0.5-2μg/mL, MIC50及MIC90均为2μg/mL。(2)米诺环素与夫西地酸体外联合应用,两药对98株临床分离MRSA的MIC50均显著降低。FICI≤0.5占57.14%;0.5<FICI≤4占42.86%;FICI>4为0。(3)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给予利奈唑胺,其基础药代动力学(PK)模型为二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为26.99 L,外周室V为22.22 L,中央室表观清除率(CL)为7.99L/h,外周室CL为101.28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kg时外周室V值改变0.617L。(4)中国重症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达稳态时,其基础PK为一房室线性消除模型;群体典型值:V为38.85L,CL为4.70 L/h;体重与其均值每相差1kg时V值改变0.79L,CL值改变0.04L/h;年龄与其均值每相差1岁时CL值改变-0.045L/h;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下利奈唑胺对RICU中大部分MR-GPC的t>MIC百分比为100%,AUC0-24h/MIC90比值>100。(5)与静脉或口服给药相比,鼻饲给药表观分布容积(V)显著增大,血浆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减小。(6)利奈唑胺治疗RICU住院患者MR-GPC感染,治愈率约85.7%,细菌清除或假定清除率约85.7%,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约26.9%。[结论](1)98株临床分离MRSA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2)体外米诺环素与夫西地酸联用对MRSA以协同作用为主。(3)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群的PK特征为:单次给药时为二房室线性模型,体重与表观分布容积(V)呈线性正相关;多次给药时为一房室线性模型;体重与V和表观清除率(CL)呈线性正相关,年龄与CL呈线性负相关;中国人群V和CL的群体典型值明显低于西方人群;与静脉或口服相比,鼻饲给药时V显著增大。(4)利奈唑胺对收住RICU的MR-GPC感染患者有效率高,但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且与疗程有关。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的体外药敏研究
  • 第一节 米诺环素与夫西地酸对98株MRSA的联合药敏研究
  • 第二节 利奈唑胺对98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 第二部分 利奈唑胺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奈唑胺浓度的方法学确证
  • 第二节 利奈唑胺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三部分 利奈唑胺在RICU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利奈唑胺在中国重症感染患者的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献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模型介绍[J]. 中国新药杂志 2013(10)
    • [2].根据药效动力学特征合理使用抗菌药[J]. 山东畜牧兽医 2013(06)
    • [3].利奈唑胺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1(05)
    • [4].根据药效动力学特征合理使用抗菌药[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02)
    • [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适应症及药效动力学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18)
    • [6].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结合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03)
    • [7].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的文献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12)
    • [8].治疗性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 2014(04)
    • [9].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06)
    • [10].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2)
    • [11].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J]. 天津科技 2008(03)
    • [12].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刍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2)
    • [13].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 药物评价研究 2010(01)
    • [14].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 药物评价研究 2010(03)
    • [15].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 药物评价研究 2010(05)
    • [16].右美托咪定的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临床误诊误治 2018(11)
    • [17].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 药物评价研究 2011(01)
    • [18].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 药物评价研究 2011(04)
    • [19].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 药物评价研究 2010(06)
    • [20].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J]. 药物评价研究 2009(01)
    • [21].多巴胺D1激动剂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药效动力学模型(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20(01)
    • [22].TM208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6(07)
    • [23].美罗培南优化两步点滴法中不同点滴模型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比较[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3(06)
    • [24].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上)[J]. 中国社区医师 2009(04)
    • [25].儿童利尿剂的应用特点[J]. 世界临床药物 2019(12)
    • [26].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03)
    • [27].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在抗菌药物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85)
    • [28].药效动力学研究中流式细胞术方法学验证概述[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0(07)
    • [29].西他列汀影响糖尿病大鼠中二肽基肽酶活性、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的基于机制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8(06)
    • [30].右美托咪定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2(08)

    标签:;  ;  ;  ;  ;  

    利奈唑胺在中国人群的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