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观察热敏点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通过临床观察,总结腧穴热敏化规律。为今后热敏点灸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按就诊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热敏点灸+针刺(治疗组)和针刺+TDP照射(对照组),奇数者为治疗组,偶数者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人,对照组28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1周1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差异。研究结果1.治疗组32例患者中,痊愈26例、显效6例,愈显率100%;对照组28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3例、有效3例,愈显率78.6%。治疗组痊愈者平均疗程2.9周,对照组3.6,周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治疗组32例患者中,经统计,热敏点出现最多的前5个穴位分别是:翳风20例(66.7%)、风池19例(59.4%)、地仓16例(50%)、承浆16例(50%)、阳白10例(31.3%)。结论热敏点灸对于周围性面瘫有效,愈显率高,且疗程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腧穴的热敏化有一定的规律,出现麻胀感的患者最多,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个穴位依次分别是翳风、风池、地仓、承浆、阳白,这有助于临床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19)
- [2].面部刮痧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3].热敏灸与隔姜灸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4)
- [4].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45例[J]. 江西中医药 2020(01)
- [5].护理因素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2)
- [6].热敏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14)
- [7].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23)
- [8].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概述[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5)
- [9].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0)
- [10].预测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几种方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9)
- [11].复发性周围性面瘫研究现状[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7(06)
- [12].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05)
- [13].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3)
- [14].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39)
- [15].武连仲教授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例报道[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7)
- [16].分期护理模式在周围性面瘫不同期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1)
- [17].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6)
- [18].中藏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略谈[J]. 西藏科技 2016(11)
- [19].创伤性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 中国医疗美容 2017(03)
- [20].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的注意要点[J]. 中医研究 2017(03)
- [21].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5(12)
- [22].红光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01)
- [23].腹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09)
- [24].巨刺灸法及水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53例[J]. 四川中医 2016(10)
- [25].电针加微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76例临床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6].甩针挂钩法联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5(17)
- [27].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08)
- [28].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J]. 四川中医 2015(08)
- [29].疲劳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10)
- [30].周围性面瘫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