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霞赵小静
(安阳县总医院河南安阳455133)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DTV)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089-02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主要发生于患者在下肢骨折术后的卧床制动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肿胀、皮肤温度升高、下肢疼痛、浅表静脉扩张等,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至肺部导致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预防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手术病例,上述患者均意识清楚、除了下肢骨折外无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所选患者能够和医护人员正常语言交流,排除智力障碍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选120例患者中男88例,女32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75岁。导致骨折原因:跌伤52例、交通车祸致伤48例、其他原因致伤20例。
1.2方法
收集120例下肢骨折患者入组,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并相应常规治疗,且观察组在围手术期予以护理干预,连续观察两月,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继发肺栓塞情况,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
1.3观察指标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纵切和横切至深静脉,以血流变细、血管内可见低回声团块或血流回声消失为超声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准[2];②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在SPSS17.0统计软件计算,其中,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继发肺栓塞,对照组有1例继发肺栓塞发生且死亡。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n(%)
注:P<0.05
3.护理干预
3.1术前宣教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并主动配合;嘱戒烟,给予低脂低胆固醇维生素丰富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如:股四头肌锻炼及背伸、跖曲、被动按摩等。
3.2饮食护理在保证营养及水分充分摄入的同时,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含脂肪高的食品,多喝果汁和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可饮少量低度酒,促进血液循环。吸烟可使周围血管痉挛,应嘱患者戒烟。多吃富含粗纤维食物,以增加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因用力排便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3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病情允许,患者耐受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配合加压包扎,促进静脉血回流。对于无条件下地或手术后的患者,一般需要患肢制动一段时间,采取早期床上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训练,20~30次/组,2次/天,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要循序渐进。高危人员根据病情需要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日常可穿弹力袜,通过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瘀血排空,通过压力,促进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达到预防目的。
3.4人力挤压法人力挤压腓肠肌可加速下肢血流速度,改善静脉瘀血状态,促进瘀血静脉排空,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血管内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人力挤压腓肠肌是一种机械性预防措施,它是通过挤压腓肠肌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达到预防DVT,其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效果明显,而且人力挤压腓肠肌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腿部按摩增加患者舒适感,易被患者接受[3]。
3.5机械预防术后运用循序减压弹力长袜或使用弹力绷带,通过弹力作用刺激小腿肌肉加速静脉回流,弹力袜必须符合患者腿部的大小,穿着长度从足底到大腿根部为宜,着弹力袜时应让患者躺下并抬高患肢再穿,每天检查弹力袜的适合程度,以判断下肢周径的改变,每天脱下时间≤30分钟。应用足底泵,促进脚和腿部的静脉循环,增加静脉血流速度,从而减缓了血液在静脉中的淤滞,有效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5]。
3.6保护血管留置针尽量选择在上肢静脉。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静脉穿刺技能的培训。避免反复穿刺损害血管及在同一静脉处进行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不畅时不可挤压,避免对静脉内膜的伤害。
3.7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预防DVT的重要措施。遵医嘱术后4—6小时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增加至常规剂量1次/日,用药时间5—7天,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切口、针眼、牙龈、皮肤黏膜、消化道等有无出血情况,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迹象,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讨论
由于患者在下肢骨折术后需长时间的卧床,因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较高,如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患者下肢功能丧失,或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是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为出发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在骨科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中,给予患者药物抗凝治疗,如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局部冷敷,健康指导,下肢被动运动等进行常规的护理,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足底压力泵、梯度压力袜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术后患者不能下地行走时,运用足底静脉泵可以将足底静脉丛的血液挤回下肢从而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DVT的效果[6]。穿梯度压力袜可以构成一定梯度压力,防止血液过多地淤滞在腿部,使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因患者长期卧床血液循环速度缓慢,静脉血液淤滞,易造成血栓形成,应尽量避免行股静脉穿刺。另外进行护理干预不断要求护理人员更新知识结构,建立全新的护理观念,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习的热情及自觉性,增强责任感,有利于自身素质和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晓红,李文君.高龄高危胆结石患者21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3(9):774-776.
[2]王梅香.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9,8(5):7-8.
[3]蒋美琴,徐国红,金巧玲.人力挤压腓肠肌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4A):35-36.
[4]司秀霞,王延.足底静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367-368.
[5]欧阳正兰,魏玲,陈嫣红,等.足底静脉泵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8):586-587.
[6]孟小敏,王德付.足底静脉泵预防骨科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