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逸散系统与沉积物变形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逸散系统与沉积物变形

论文摘要

南海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但是,由于我国对深水区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研究起步较晚,许多重要的科学和生产问题都尚未解决。本文根据高精度的三维(3D)和二维(2D)地震资料、多波束资料和钻井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包括琼东南盆地南部、中建南盆地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等)的聚集流体逸散系统的特征、类型和影响因素及它们活动所造成的结果(沉积物变形和海底麻坑)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对南海北部聚集流体逸散类型进行了识别、划分和总结。南海北部的聚集流体逸散系统主要包括构造断层流体逸散系统、多边形断层流体逸散系统、溶蚀碳酸盐岩流体逸散系统、岩浆侵入流体逸散系统、砂体侵入流体逸散系统和管状流体逸散系统。其中多种流体逸散类型,如多边形断层、溶蚀碳酸盐岩通道和砂岩侵入体等是在南海北部地区首次发现的;(2)首次发现许多巨型麻坑,这些麻坑平均直径超过1.6公里,平均深度约100米。研究区内的巨型麻坑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最大尺度的麻坑。麻坑作为流体逸散在海底的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研究区内的巨型麻坑是流体逸散和底流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3)在研究区首次发现一种新型的沉积物变形。这种沉积物变形在平面上表现为大型凹陷,直径达数公里,深度达几十米;三维上表现为圆锥形。通过仔细的分析,这种软沉积物变形是在红河断裂活动所引起的地震和局部隆起的触发下,下部的流体向上运移,使上部沉积物发生塑性变形和差异压实所形成的。根据这些认识,重建了其形成过程。对聚集流体逸散和软沉积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1)它们能指示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成藏;(2)可以造成海底不稳定,引起海洋石油钻探、海底管道和电缆布设的风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论文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技术路线
  • 1.3 论文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 1.3.1 取得的主要认识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2.1 国外沉积物变形的研究进展
  • 2.1.1 沉积物变形概念及其分类
  • 2.1.2 沉积物变形的特征
  • 2.1.3 沉积物变形的触发机制
  • 2.2 国外聚集流体逸散系统的研究进展
  • 2.2.1 聚集流体逸散系统和渗漏型流体逸散系统
  • 2.2.2 聚集流体逸散系统的研究进展
  • 2.3 国内沉积物变形和流体逸散系统研究现状
  • 2.3.1 沉积物变形研究现状
  • 2.3.2 聚集流体逸散系统研究现状
  • 2.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层序地层格架
  • 3.1 南海北部深水区区域构造背景
  • 3.1.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区划与沉积演化
  • 3.2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层序地层格架
  • 3.2.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层序地层格架
  • 3.2.2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层序地层格架
  • 第四章 南海北部聚集流体逸散系统类型及特征
  • 4.1 构造断层流体逸散系统
  • 4.2 多边形断层流体逸散系统
  • 4.2.1 多边形断层的几何特征
  • 4.2.2 多边形断层的影响因素
  • 4.2.3 多边形断层的形成机制
  • 4.3 碳酸盐岩溶蚀逸散系统
  • 4.4 岩浆侵入相关流体逸散系统
  • 4.5 砂岩侵入流体逸散系统
  • 4.6 泥火山流体逸散系统
  • 4.7 管状流体逸散系统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海北部深水区沉积物变形
  • 5.1 沉积物变形的几何特征
  • 5.2 沉积物变形的影响因素
  • 5.3 沉积物变形的形成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海北部深水区巨型麻坑构造
  • 6.1 南海北部深水区巨型麻坑特征
  • 6.2 南海北部深水区巨型麻坑影响因素
  • 6.2.1 流体逸散对麻坑形成的影响
  • 6.2.2 底流活动对麻坑形成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南海北部深水区流体逸散及沉积物变形的研究意义
  • 7.1 流体逸散及沉积物变形的油气意义
  • 7.2 流体逸散及沉积物变形的海底工程及环境意义
  • 第八章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 8.1 结论
  • 8.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3)
    • [2].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15(06)
    • [3].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J]. 科学通报 2015(10)
    • [4].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季节性变化及其对季风气候的响应[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5)
    • [5].新生代早期南海北部水系演变[J]. 科技导报 2020(18)
    • [6].基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的2004—2005年次表层盐度异常特征与形成机制[J]. 海洋与湖沼 2018(01)
    • [7].南海北部区域沉积黏土基本工程特性及打桩分析[J].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5)
    • [8].南海北部陆缘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与地质意义[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9].南海北部缘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析及其构造讨论[J]. 现代地质 2012(06)
    • [10].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J]. 热带海洋学报 2011(01)
    • [11].南海北部海峡热输送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
    • [12].基于光学遥感图像的南海北部内孤立波振幅反演模型与应用[J]. 光子学报 2019(12)
    • [13].南海北部揭阳凹陷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异常特征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20(02)
    • [14].南海北部深水油气新认识[J]. 科技导报 2020(18)
    • [15].南海北部深水区靖海凹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分析[J].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3)
    • [16].南海北部5万年来的表层海水盐度及东亚季风降水[J]. 第四纪研究 2011(02)
    • [17].近3000a来东亚冬季风变化在南海北部陆架泥质区的记录[J]. 海洋学研究 2012(03)
    • [18].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科学考察的进展与成果[J]. 热带海洋学报 2011(01)
    • [19].南海北部琼东南海域活动冷泉流场特征初探[J]. 科学通报 2020(12)
    • [20].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3(04)
    • [21].冬季南海北部近岸蒸发波导环境分析[J]. 电波科学学报 2013(04)
    • [22].南海北部白垩系发育特征及构造意义[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5(06)
    • [23].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J]. 海洋科学 2008(12)
    • [24].根据重力数据研究南海北部陆缘断裂带的延伸问题[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 [25].2011年夏季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 2014(03)
    • [26].南海北部波浪特征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2)
    • [27].南海北部张网作业状况及其管理探讨[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6)
    • [28].南海北部风浪特征的计算[J]. 广东气象 2009(05)
    • [29].南海北部大气气相多溴联苯醚的含量及来源[J]. 环境科学 2012(08)
    • [30].南海北部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标签:;  ;  ;  ;  ;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逸散系统与沉积物变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