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磁性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生物分离,竞争性免疫,复杂基质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赵庆楠[1](2019)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分离方法及其在荧光免疫传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硅包覆的四氧化叁铁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SiO_2 MNPs)具有优异的超顺磁性和化学惰性。通过硅烷化反应对Fe_3O_4@SiO_2 MNPs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后,可进一步利用所修饰氨基的反应活性,将各种化学及生物分子或材料固定于Fe_3O_4@SiO_2 MNPs表面;经过生化反应后,即可利用外部磁体产生的磁场方便、快速地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固定于Fe_3O_4@SiO_2 MNPs表面的各种物质。因此,基于Fe_3O_4@SiO_2 MNPs的生物分离方法在生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本论文工作中,我们建立了2种基于Fe_3O_4@SiO_2 MNPs的生物蛋白分离方法,并基于其构建了2种竞争免疫荧光探针,实现了对复杂基质样品中目标蛋白的准确测定。具体工作包括:(1)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_3O_4@SiO_2 MNPs,对其进行表面氨基官能化后,将抗体固定于其表面以制备Fe_3O_4@SiO_2-antibody磁性复合物探针;将该探针应用于对样品中的目标抗原和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抗原的竞争性免疫识别;识别反应完成后,采用外部磁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与探针结合的目标抗原和FITC修饰抗原,通过测量反应体系中剩余的游离FITC标记抗原的荧光发射强度,基于竞争免疫原理计算样品中目标抗原的含量。该方法对猪免疫球蛋白G的线性响应浓度范围为0.75~23.50μg L~(-1),检出限(LOD)为0.031μg L~(-1)。(2)基于柠檬酸与氨水的碳化反应制备了氮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N-GQDs),采用其对工作(1)中制备的Fe_3O_4@SiO_2-antibody复合物进行修饰以制备磁性复合物探针;将该探针应用于对样品中的目标抗原和FITC标记抗原的竞争性免疫反应;反应完成后,采用外部磁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探针及与其结合的目标抗原和FITC修饰抗原,对分离出的复合物进行重新分散后,利用N-GQDs与FITC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基于所得FITC(528 nm)与N-GQDs(427 nm)的峰值发射荧光强度比率(I_(528)/I_(427))和竞争免疫原理计算样品中目标抗原的含量。该方法对人免疫球蛋白IgG的线性响应浓度范围为0.005~45μg L~(-1),检出限(LOD)为0.0013μg L~(-1)。所开发的2种磁性生物分离-竞争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在特异性检测复杂基质样品中的痕量目标蛋白组分方面均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方法(2)中采用了基于FRET的比率荧光定量方式,故其响应灵敏度与方法(1)相比得到了显着提升,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彭茂民,夏虹,刘丽[2](2019)在《光谱法研究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谱法研究了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MFN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猝灭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猝灭曲线进行分析,确定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 MFNPs的猝灭为生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对BSA的猝灭是由碰撞引起的动态猝灭,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一方面,CS-Fe_3O_4@ZnS∶Mn/ZnS MFNPs通过静电作用与BSA结合形成CS-Fe_3O_4@ZnS∶Mn/ZnS MFNPs-BSA复合物,BS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BSA荧光强度降低;另一方面,Fe~(3+)/Fe~(2+)离子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作用于BSA,Fe~(3+)/Fe~(2+)离子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共同作用于BSA,BSA分子结构遭到进一步破坏,荧光猝灭更剧烈.紫外辐射条件下,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褚建祎,陈莹[3](2018)在《功能化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作为双功能造影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功能Fe_3O_4-QDs/SiO_2纳米粒子用于增强磁共振/荧光(MRI/FI)双模式成像。方法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功能化的Fe_3O_4-QDs/SiO_2纳米粒子,同时对其稳定性和MRI/FI双功能造影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此方法制备的超小功能化的Fe_3O_4-QDs/SiO_2纳米粒子具有均一的尺寸,完整的核壳结构,杰出的时间稳定性,超顺磁性和强的荧光成像。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功能化的Fe_3O_4-QDs/SiO_2纳米粒子可作为一种出色的造影剂同时用于MRI和FI成像研究。(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朱彦涛,张志刚[4](2019)在《氨基硅烷修饰的荧光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共沉淀法制备得到了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以溶胶-凝胶法得到了包裹罗丹明6G的氨基硅烷修饰的荧光磁性复合纳米粒子(Fe_3O_4/R6G)@SiO_2-APTES,以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了复合纳米粒子的水合粒径,以IR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得到的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Fe_3O_4/R6G)@SiO_2-APTES对DNA的损伤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氨基硅烷修饰的荧光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载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鹏宇,姚倩芳,尹梅贞[5](2017)在《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及其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酸钴(CoFe_2O_4)纳米粒子是被人们所熟知的硬磁性材料,其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卓越的化学稳定性、高矫顽力以及机械硬度、高磁晶各向异性等特性。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荧光分子可以赋予这类材料诸多的功能,如生物成像。苝酰亚胺(PDI)衍生物是一种优秀的荧光染料,由于其出色的化学、热以及光电稳定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化学传感器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我们通过开发出一种具有荧光和磁性的双功能CoFe_2O_4纳米粒子。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以多巴胺进行氨基改性后,人血清白蛋白(HSA)可以与多巴胺的氨基形成可逆的非共价键作用,从而轻易地吸附在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基于类似的原理,带有多个氨基的苝酰亚胺(PDI)荧光分子可以被吸附到纳米粒子上。相比一般的荧光纳米粒子制作方案,该方案简便易行,且成本低廉。通过此方案得到的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成功地进入细胞实现细胞成像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宫素芹[6](2017)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自组装的制备及荧光传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通过不同合成条件的控制,借助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制备出尺寸可调的球形羟基氧化铁(Fe OOH)超级纳米粒子。此外,荧光探针由于其好的灵敏性、简单性以及多功能性,在生物医疗实验、疾病标志物的诊断和有毒物质的检测方面,被广泛应用。借助磁性纳米粒子的自组装,结合磁性分离及等离子体增强荧光,以量子点为信号输出,构建了一种从完全的“零背景”到“真实信号放大”的传感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turn-on”模式的上限与下限。对于分析物透明质酸酶的检测,相比于传统的荧光模式,其灵敏度提高了10~4-10~6倍。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综述了FeOOH纳米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以及磁性材料的概述、合成以及应用进展。并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和潜在应用,基于此提出了本论文的工作设想。第二章通过回流时间、预先p H值以及原料的量的控制,成功制备出不同尺寸的球形Fe OOH超级纳米粒子。第叁章利用量子点(QDs)、磁性粒子(Fe_3O_4 NPs)以及贵金属纳米粒子(Ag NPs)的易于修饰和功能化的特点,基于磁性分离与等离子体增强效应,实现从零背景到信号放大的超“turn-on”荧光传感模式。以量子点为信号输出,高灵敏度地检测了尿液和血清中的癌症标志物、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第四章为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工作展望。对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后续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苑森文,赵朗,李宏涛[7](2016)在《磁性荧光双功能复合纳米粒子Fe_3O_4@SiO_2@ZrO_2∶Tb~(3+)的合成和表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位反应合成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的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Fe_3O_4@SiO_2@ZrO_2∶Tb~(3+),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磁性测试仪和荧光(PL)光谱对其形貌、尺寸、相组成、磁性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Fe_3O_4@SiO_2)壳(ZrO_2∶Tb~(3+))结构组成的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36 emu/g,并且在494 nm(~5D_4→~7F_6)、549 nm(~5D_4→~7F_5)、587 nm(~5D_4→~7F_4)和625 nm(~5D_4→~7F_3)处具有4个Tb~(3+)特有的荧光发射光谱带峰值。磁性荧光双功能的复合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6年08期)
闫君[8](2015)在《磁性纳米粒子与荧光量子点复合颗粒制备与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工作者们已经成功制备出具有独特电、磁、光、热、生物、化学等性能的功能性纳米颗粒。这些功能性纳米颗粒对于生物、医学、电子、化学、材料等许多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荧光量子点和磁性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和磁学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一功能的材料已经不再满足人们对先进材料的需求,因此,如果将磁性和荧光相结合,集分离和标记功能于一体,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工艺制备出多功能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使其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磁靶向性。基于此,本课题采用具有核磁共振造影剂作用的超顺磁性Fe3O4@SiO2为磁核提供磁性,以颜色可调、高发光效率的核壳结构的ZnSe@ZnS量子点提供荧光,通过微乳液法制备同时包埋磁性纳米粒子和荧光量子点的Si02微粒,实现磁性荧光双功能复合。这种复合纳米材料不仅拓展了其生物医学应用潜力,还能有效克服磁性四氧化叁铁纳米粒子易被氧化、量子点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及生物毒性等问题,使两种纳米粒子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为了完善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能,采用化学还原法在其表面沉积一层银单质,旨在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MNPs/Ag磁性粒子。将贵金属纳米材料覆盖到磁性纳米材料表面,可以大幅改良原磁性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同时其本身的独特性质也能结合到复合材料中,这可以一定程度上拓展纳米材料的实用性。银纳米颗粒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的等离子体共振特性使得银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杀菌作用、表面增强光谱、光学性能等,同时相对于金属金、钮、铀而言,金属银的价格较低,因此磁性纳米粒子与贵金属Ag的复合具有研究价值。本论文采用微乳液法制备磁性荧光双功能复合颗粒,以环己烷为连续相,TriotnX-100为表面活性剂,正己醇为助活性剂,体积比为4:1:1时,可得到适于反应的微乳液,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当量子点与磁性粒子的摩尔比为5:1,TEOS和氨水的体积分数分别2.2%和3.2%,反应时间为24h时,所制备磁性荧光双功能复合颗粒的性能最好。制备的磁性荧光复合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大小在70nm左右,稳定性良好,其抗光漂白性能相比于量子点有所增强,可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表现出良好的超顺磁性。本论文采用微乳液法制备的Fe3O4@SiO2磁性粒子颗粒基本成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大小在40nm左右。Fe3O4@SiO2磁性粒子表现出良好的超顺磁性,但比纯Fe304磁性粒子的性能有所降低。本论文采用化学还原法在Fe3O4@SiO2磁性粒子表面沉积一层薄的Ag壳层,粒径大小改变不大,颗粒仍呈球形,分散性良好。MNPs/Ag磁性粒子表现出良好的超顺磁性,同时由于Ag壳层比较薄,其磁性能接近于Fe3O4@SiO2磁性粒子,并且Fe3O4@SiO2与AgNO3的摩尔比为1:0.4时制备的MNPs/Ag中Ag的重量百分比较大为6.39。(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5-12-10)
谷雨龙[9](2015)在《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皮肤上指纹检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案件侦破、认证罪犯等方面。但是如何在复杂的犯罪现场发现、显现与收集到有效的指纹,是目前的关键问题。由于影响指纹收集的因素有很多,加上人体本身的皮肤存在伸缩性,目前皮肤上指纹显现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为此,本文从磁性纳米材料入手进行探究,并将其运用在皮肤上指纹检测方面。(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31期)
何向锋,杨俐萍,陈宝安,王建红,文颂[10](2015)在《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摄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FSE荧光负染法用于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吞噬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 paramaga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的可行性及其荧光特征。方法:体外对RAW264.7细胞进行SPIO的标记,然后分别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方法和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情况;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CFSE荧光负染细胞的活力;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细胞对SPIO的摄取。结果:普鲁士蓝将RAW264.7细胞内吞噬的SPIO标记为醒目的蓝色,核固红将细胞核标记为红色,在荧光图像上表现为荧光负染区,呈筛孔状。CFSE荧光负染法与普鲁士蓝染色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性。RAW264.7细胞经过SPIO和CFSE双重标记后,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小,死细胞比例较低。结论:CFSE荧光负染法可用于RAW264.7活细胞吞噬SPIO的检测,同普鲁士蓝染色法具有很好的对应性,两者的检测结果可相互印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MFN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猝灭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猝灭曲线进行分析,确定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 MFNPs的猝灭为生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对BSA的猝灭是由碰撞引起的动态猝灭,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一方面,CS-Fe_3O_4@ZnS∶Mn/ZnS MFNPs通过静电作用与BSA结合形成CS-Fe_3O_4@ZnS∶Mn/ZnS MFNPs-BSA复合物,BS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BSA荧光强度降低;另一方面,Fe~(3+)/Fe~(2+)离子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作用于BSA,Fe~(3+)/Fe~(2+)离子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共同作用于BSA,BSA分子结构遭到进一步破坏,荧光猝灭更剧烈.紫外辐射条件下,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赵庆楠.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分离方法及其在荧光免疫传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
[2].彭茂民,夏虹,刘丽.光谱法研究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英文)[J].光子学报.2019
[3].褚建祎,陈莹.功能化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作为双功能造影剂的应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
[4].朱彦涛,张志刚.氨基硅烷修饰的荧光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鹏宇,姚倩芳,尹梅贞.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及其细胞成像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7
[6].宫素芹.基于磁性纳米粒子自组装的制备及荧光传感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7
[7].苑森文,赵朗,李宏涛.磁性荧光双功能复合纳米粒子Fe_3O_4@SiO_2@ZrO_2∶Tb~(3+)的合成和表征(英文)[J].应用化学.2016
[8].闫君.磁性纳米粒子与荧光量子点复合颗粒制备与性能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5
[9].谷雨龙.磁性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皮肤上指纹检测应用[J].法制博览.2015
[10].何向锋,杨俐萍,陈宝安,王建红,文颂.CFSE荧光负染法检测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摄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