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综合通信管道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徐楚[1](2021)在《5G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互联网+"等不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通信管道线路规划水平,做好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进行5G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时,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内容,和城市规划相协调,以实现管道线路的高效利用,减少重复施工,降低施工成本和对城市的影响。通过容量设计,确保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城市发展需求。传统通信运行商在进行通信线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统筹、建设规范、前瞻性、指导性,以及与城市规划缺失衔接等方面的问题,
郭成武[2](2021)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以防城港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我国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热点,它具有供应安全、维护便利、成本节约等特征,各层面将其视为能有效建立布局合理、安全稳定、高效智能的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的前瞻性和远见性策略,以及解决地下管线问题的根本性手段。当前,城市中市政管线“空中蜘蛛网”、“拉链马路”等仍是影响城市形象和宜居性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通过布局和建设综合管廊来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各地城市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地下综合管廊涉及面广、系统性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再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均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综合管廊布局规划作为顶层设计,其选线和布局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管廊建设的好坏。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城市道路是否适合建设管廊、确定管廊选线布局,是综合管廊规划研究工作的核心。本文旨在为综合管廊规划编制提供一种定量化分析的方法和系统化的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流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出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管廊适建路段评估体系,减少综合管廊适建评估过程中人为主观的影响,为管廊的系统布局规划提供较为客观的决策参考,从而推进综合管廊的推广与运用,促进城市的良性建设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现有大量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案例借鉴、专家调研等方法,结合基础建设条件系统构建防城港市综合管廊适建路段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防城港市各规划干道建设管廊的适建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为综合管廊的布局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提出了综合管廊布局时所应遵循的适建性、实施性、系统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以及每个原则所涉及的布局要点,为城市或地区地下管廊布局方案提供规划思路和技术支撑。最后,根据防城港市中心城城市发展实际、综合管廊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合综合管廊适建路段选择的指标体系,得出管廊适建性评价结果,并根据此评价结果进行防城港市中心城综合管廊系统选线布局。本研究通过对综合管廊适建因素的剖析和筛选,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和多种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综合管廊适建路段选取的指标体系,评价防城港市中心城道路综合管廊适建程度,进一步指导城市综合管廊布局规划。
蔺世平[3](2020)在《污水入廊工程工艺设计及BIM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立交及新机场管廊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下管廊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一步,是新型市政基础实施建设的重要单元,提倡综合管廊建设可以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有效提高城市防灾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随着综合管廊建设日趋规模化,对综合管廊设计人员素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合管廊涵盖专业众多,目前常规专业包括:工艺、结构、电气、通风、消防、标识、自控等专业,工艺专业作为综合管廊设计的总体专业,在综合管廊前期方案及后期施工图设计中,具有引领及决定作用,工艺专业的方案设计合理及成熟与否是下游专业顺利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根据住建部要求,管廊建设中条件具备情况下污水管道应纳入综合管廊,污水管道作为重力流管道,其入廊要点不同于常规压力管道。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工艺专业在综合管廊设计中的思路及细节进行梳理,从管廊断面选择、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及出线设计分别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力流污水入廊,通过结合污水入廊典型工程对污水入廊要点进行总结,分别对污水入廊先决条件、管材选择、接驳设计、同舱分析、通风监控、检修防水等附属设计进行研究,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方法。目前设计人员应对综合管廊常规平、纵、横设计中已较为成熟,但作为综合管廊复杂节点的出线井设计因其占据工作时长较多且细节考虑因素较多,目前一般采用BIM解决,本文对BIM技术在工艺专业用的应用提出设计思路,可较好的解决复杂节点设计。本文结合青岛部分综合管廊工程对污水入廊及工艺专业设计要点及细节展开分析,并提出BIM设计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加以论证,为污水入廊、工艺专业设计及BIM应用提供设计原则及思路。
刘军[4](2020)在《基于平面设计优化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风险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综合资源运输系统,在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隐患。本文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地下管廊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覆岩厚度为2~3m、以每0.5m水平距离为一工况进行管廊开挖过程中的力学分析,确定地下综合管廊最优平面设计,共计12种工况进行研究,选取三种预选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风险进行分析,在三个预选方案中合理选择出风险最小的覆土厚度与安全距离为最佳方案,通过该措施可以减小地下管廊风险发生的概率。核心风险主要为廊道结构安全、管道安全、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设施安全和人为破坏。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通过查阅规范整理了现今综合管廊的特点、空间设计以及整体规划,结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地下管廊地质条件、施工及设计方案,在空间设计中根据现有规范计算出管廊与既有管道的最优间距范围大概在3m-4.7m之间。(2)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2~3m范围内12种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土体内部应力呈波动型降低,达到临界后趋于稳定。土层开挖之后破坏原有初始应力状态,扰动基坑周围的土体,管道受力大小分布规律为下侧>帮部>上侧,且管道壁受力随水平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土体对管道的位移影响随开挖水平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同时最大位移区域沿衬砌向右下方移动。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同一水平距离下管道壁受力先增加后降低,各象限点受力的大小分布也不尽相同,整体呈非线性规律,根据关联度大小,初步确定三种优化方案。(3)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并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优化方案建立了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归纳各个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最终形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方案层的层次总排序,在三个优化方案中合理选择出最优方案:覆岩厚度2.2m,水平距离3m。通过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决策法的结合使用,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科学的选择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优化方案,为后续综合管廊的施工和维护提供参考。
康正宁[5](2020)在《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机理与投入产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正处在高速建设中。信息化成为这场建设的主角之一,而智慧城市是其高级的表现形式,它是信息化的城市形态,更是新型城市建设的理念,是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基础设施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从多种途径拉动经济增长。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有助于直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我国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效率,还为美化城市生态、减少交通拥堵、解决“马路拉链”等遗留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相关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对智慧城市尤其是其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测度和评价能为政府部门和城市规划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目前,智慧城市的评价方法多针对信息系统项目,并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特定产业部门以及特定项目的效益评估上,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研究和测度的文章较少。本文从研究经济学领域中智慧城市相关文献开始,参考了大量信息系统评价的文献,从经济学经典理论导出进一步研究方法。接着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和信息化的互动对智慧城市带来的影响,引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并研究了智慧城市的内涵,而后界定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范围,从信息化和城市化的不同视角对智慧城市建设框架进行研究,然后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的成功智慧城市试点案例;深入研究了智慧城市基础设建设对经济拉动的机理,理清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非基础设施的投资顺序,并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带动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影响经济产出的背后机制;然后使用了投入产出法对我国智慧城市相关产业部门的投资拉动效应进行了评估,评估了投资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部门间拉动的增加值和对就业的拉动效力,阐述了对智慧城市分析的启示;最后,综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评估我国70个试点智慧城市的经济效率。现有研究在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拉动效应时,多局限于对总产出的拉动效应,而对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应的估算是创新的方式。本文基于WIOD非竞争投入产出表,运用里昂惕夫需求拉动模型,从总产出、产出增加值、就业三个维度实证测算了各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试点智慧城市从国家选定并公布、城市开始建设至今共3年有余,从城市视角对智慧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综合使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进行静态和动的评价。首先根据2014年数据,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下,综合使用三阶段数据包络模型和超效率分析模型估计了我国试点城市中70个地级市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率,然后使用Malmquist指数法比较试点城市在加入试点前的2011年和加入试点后2014年经济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最后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算城市基础设施对产出的系数,并分析各城市经济效率。我国地区投资效率差异明显,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发现试点城市中武汉的效率最高,石家庄、太原、无锡等九个城市经济发展受到源自教育、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根据Malmquist模型的分析发现,在2011到2014年间,试点城市Malmquist指数几何平均值为1.021,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且上升幅度高于全国效率提升幅度。我国试点城市效率改善主要源于综合效率改善,综合效率提升又主要源于资源利用效率上升。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基础设施效率进行了再评估,发现管道等市政设施一方面对产出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或资本影响投入产出效率。SFA分析也表明无效率,并非环境噪声等难以控制的因素是我国各试点城市产出低于生产前沿的主要原因。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应当以基础设施投入为主。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从城市视角出发先行规划,按不同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个性化建设方案。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并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投资形式。在设计时多考虑产业协同的作用,促进产城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将对未来城市居民生活造成全面影响,智慧城市的规划也牵涉到城市政治、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本文侧重于分析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率研究,是我国现阶段的智慧城市的重点问题。未来分析可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长期经济效应,智慧城市上层应用系统的深入研究,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对政治、文化方向扩展。在数据允许前提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使用本文的方法对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更加准确的测度。
张琪[6](2020)在《大数据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正在向精细化、专业化方向迈进,而大数据产业园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主要依托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和相关资源等才得以发展,与传统产业园相比,大数据产业园更加注重提升企业效益、提升地区品牌、创造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提升我国大数据的资源掌控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加快建设数据强国。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园的发展与他国家相比,还处于在起步阶段。大数据产业园的发展存在许多的问题,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特色与发展状况做出合理、恰当的定位,不少地区大数据产业园功能复杂以及过分强调自身的优势从而忽略了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所拥有的特点,大数据产业园自身的布局与城市功能融合不足等。文章首先对大数据产业及大数据产业园的相关理论、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大数据产业园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内大数据产业园规划设计成功的案例,分析产业园发展的核心诉求以及影响产业园布局因素,从而指出大数据产业发展对大数据产业园空间规划的影响,其次分析大数据产业园基础研究并且借助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规划大数据产业园所需要的相应条件,其次将上述探讨大数据产业园分析所得到的问题在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应用实施。从园区总体规划方面进行概述,进而提出园区规划要求与发展思路,最后主要对园区用地布局、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设计、绿地景观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等方面完成对园区的规划设计,为今后大数据产业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古方奎,李凤武,顾晨,王虬,赵一民[7](2020)在《城市综合管廊中通信线缆入廊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国内某城市发展实际状况,结合综合管廊的建设情况和某通信运营商通信线缆现状,针对不同的城市场景分析通信线缆如何入廊,以及廊内线缆如何与外部衔接,保障通信运营商现有的网络结构不变和业务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两类通信线缆入廊模式,以供需要线缆入廊的通信运营商参考。
陈伟杰[8](2020)在《关于5G背景下通信线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策略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时代中,传统运营商为了提升自身的发展速度,其需要构建大量的传输线路。伴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的发展,运营商的传输线路铺设凸显出诸多的弊端,即传输线路建设时各自为政,使得同一道路被多次挖开建设传输线路,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对城市的市容市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5G背景下网络通信线路的规划中,其可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融入5G网络通信线路的规划,实现运营商传输线路的协调建设,同时还能满足细化空间资源需求,解决了运营商传输线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善5G网络通信线路的规划。
张鑫[9](2019)在《探讨城市通信管道的规划与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通信管道作为通信网络的基础性资源,在通信网络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通信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通信网络质的追求越来越高。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和快速的城市建设使运营商的通信业务量出现大幅的增长趋势。但城市地下空间的受限和未来业务增长的需求,给通信管道的规划和设计提出发展观的要求。
朱傲[10](2019)在《“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民的生活、娱乐活动变得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各项新技术也对通信基础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亟需对通信基础网络进一步扩容以满足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民用基础网络主要集中在电信、移动以及联通三大运营商,运营商在建设通信网络时各自为政,共建共享比例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家的基础资源。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顺应时代发展,由莆田市铁塔公司牵头,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配合,着重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规划,满足三家运营商网络发展需求,满足新技术发展需要。本文对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规划步骤进行详细划分,主要分为:无线站址规划、传输通信管道规划以及节点机房规划3大部分。首先就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关背景、规划目标以及落实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包括:确定项目范围、确定WBS、人员组织架构等。在总结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专业的进度控制方法对项目进程进行跟踪与管理,及时了解项目变动趋势,做到有针对性地调整,从而保障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最后利用挣得值分析法实现项目进度和项目成本的整体管控。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的管理中,主要采用了项目管理课程中的项目进度计划、项目控制等管理方法,采用了项目管理课程中项目范围、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控制等系列项目管理方法。本论文采用项目进度管理的常用方法对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管理进行了研究,整体项目变得更加清晰,工作内容及分工更加明确,项目管控更有抓手,项目进度调整思路也更加宽阔,最后实现了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在计划的期限内完成交付。
二、城市综合通信管道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综合通信管道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网络通信管道的需求 |
通信管道需求 |
网络通信管道规划的目标 |
当前网络通信线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
规划缺乏统一性 |
网络通信线路分布不均 |
网络通信管道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 |
信息化需求冲击 |
5G网络通信管道规划思路 |
通信管道规划内容 |
规划期限 |
规划深度 |
规划重点 |
网络通信线路规划容量 |
管道容量规划 |
应遵循的原则 |
覆盖容量预测 |
管道双侧或单侧的选择 |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以防城港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综合管廊相关概念及特征 |
1.3.1 综合管廊的定义 |
1.3.2 综合管廊分类 |
1.3.3 综合管廊的优缺点 |
1.3.4 综合管廊的效益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基础研究 |
2.1 综合管廊适建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1 用地建设适宜性 |
2.1.2 地下空间建设适宜性 |
2.1.3 综合管廊适建性 |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
2.2.1 运筹学理论相关知识 |
2.2.2 运筹学层次分析法 |
2.2.3 YAAHP层次分析辅助软件特征 |
2.3 综合管廊布局规划基础理论 |
2.3.1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2 韧性城市理论 |
2.4 综合管廊布局规划案例研究 |
2.4.1 规范定性分析法确定布局 |
2.4.2 影响要素叠加法确定布局 |
2.4.3 指标量化评价法确定布局 |
2.4.4 研究案例分析小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防城港市地下综合管廊评价基础 |
3.1 防城港市综合管廊建设基础分析 |
3.1.1 城市建设现状总体情况分析 |
3.1.2 现状市政管线存在问题解析 |
3.1.3 防城港市管廊建设需求分析 |
3.2 防城港市地下管线主通道识别 |
3.2.1 道路网络规划布局 |
3.2.2 各类规划管线布局分析 |
3.2.3 地下管线主通道的识别 |
3.3 指标与权重的选取方法 |
3.3.1 指标选取原则 |
3.3.2 指标筛选的方法 |
3.3.3 权重确定的方法 |
3.3.4 研究方法小结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1 构建步骤研究 |
3.4.2 指标的确定 |
3.4.3 指标的说明 |
3.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5 综合管廊适建路段选择划分标准 |
3.5 本章小节 |
第4章 防城港市地下综合管廊适建评价及应用 |
4.1 防城港市综合管廊适建指标因子评价 |
4.1.1 技术性适建指标因子评价 |
4.1.2 经济性适建指标因子评价 |
4.1.3 社会环境效益适建指标因子评价 |
4.1.4 防城港地下综合管廊适建道路评价标准 |
4.2 防城港市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 |
4.2.1 适宜入廊管线选择 |
4.2.2 评价对象选择 |
4.2.3 适建道路综合评价 |
4.3 防城港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规划布局 |
4.3.1 管廊分级划定及规划原则 |
4.3.2 综合管廊总体规划布局 |
4.3.3 分组团管廊布局规划 |
4.3.4 综合管廊断面选型设计及布局 |
4.4 地下综合管廊分期建设策略 |
4.4.1 分期建设策略 |
4.4.2 近期建设规划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污水入廊工程工艺设计及BIM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立交及新机场管廊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可行性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国内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 |
2.1 燃气入廊 |
2.2 污水入廊 |
2.3 与地铁等结合 |
2.4 兼顾人防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综合管廊工艺设计研究 |
3.1 项目概况 |
3.2 横断面设计 |
3.3 平面设计 |
3.4 纵断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力流污水入廊研究 |
4.1 污水管线入廊的先决条件 |
4.2 污水管线入廊要点 |
4.3 入廊污水管道管材选择 |
4.4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接驳设计 |
4.5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检修设施 |
4.6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防水问题 |
4.7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管线通风设施 |
4.8 重力流(污水)管线入廊管线监控设施 |
4.9 污水管线入廊同舱管线分析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岛市污水入廊工程实例分析 |
5.1 中德生态园纵七路综合管廊工程 |
5.2 青岛新机场工作区、航站区综合管廊工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BIM在综合管廊出线井中的应用 |
6.1 出线井分类 |
6.2 直埋出线 |
6.3 十字出线 |
6.4 T形出线 |
6.5 端墙出线 |
6.6 节点结合 |
6.7 设计修改 |
6.8 BIM应用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4)基于平面设计优化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风险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 |
2.1 综合管廊的特点 |
2.2 综合管廊的空间设计 |
2.3 综合管廊的规划 |
2.4 综合管廊的附属工程设计 |
2.5 综合管廊推行中的典型问题 |
2.6 综合管廊的发展方向 |
2.7 本章小结 |
3 管廊平面设计优化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地下综合管廊覆土厚度及优化距离分析 |
3.3 管廊内部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风险评价体系 |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 |
4.2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
4.3 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的构建 |
4.4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5 评价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机理与投入产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一、研究内容 |
二、论文结构 |
第五节 研究意义 |
一、从智慧城市的研究对象方面 |
二、从智慧城市的评价形式方面 |
三、从智慧城市实践的指导方面 |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智慧城市评价相关的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二节 经济学相关的基础理论 |
一、宏观经济理论 |
二、福利经济学理论 |
三、公共经济学理论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投入产出理论模型 |
二、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三章 智慧城市内涵及其建设模式的研究 |
第一节 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界定 |
三、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
第二节 城市化与信息化互动对智慧城市的影响分析 |
一、城市化与信息化互动对智慧城市的管理领域影响 |
二、城市化与信息化互动对智慧城市的社会领域影响 |
三、城市化与信息化互动对智慧城市的经济领域影响 |
四、城市化与信息化互动对智慧城市的影响小结 |
第三节 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模式 |
一、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
二、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框架 |
第四节 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化模式 |
一、城市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
二、城市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框架 |
第五节 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
一、国外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
二、国内智慧城市案例分析 |
第四章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效率的机理 |
第一节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非基础设施投资顺序的研究 |
第二节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带动效应研究 |
一、公共设施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研究 |
二、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促进作用的研究 |
第三节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和启示 |
第五章 我国智慧城市相关行业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及对智慧城市的启示 |
第一节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分析 |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
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
三、封闭经济下的拉动效应 |
四、非竞争投入产出框架 |
第二节 我国各智慧城市相关行业投入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
一、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测算 |
二、各部门总产品的完全拉动系数测算 |
三、各部门增加值拉动系数测算 |
四、各部门就业拉动系数测算 |
五、智慧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投资拉动案例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和启示 |
第六章 我国试点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比较分析 |
第一节 DEA和 SFA模型的应用分析 |
一、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 |
第二节 数据来源和相关说明 |
第三节 智慧城市之间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比较——DEA模型 |
一、静态效率比较——三阶段DEA 模型和超效率DEA 模型 |
二、动态效率比较——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四节 智慧城市之间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评价——SFA模型 |
第五节 本章小结和启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启示 |
一、结论 |
二、政策启示 |
第二节 主要创新 |
第三节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大数据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2、相关概念与大数据产业相关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大数据与互联网 |
2.1.2 大数据产业的基本概念 |
2.1.3 水电消纳概念 |
2.1.4 大数据产业园的定义 |
2.2 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 |
2.2.1 国内大数据产业政策梳理 |
2.2.2 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趋势 |
2.2.3 大数据产业分布及影响因素 |
2.2.4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
2.3 大数据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相互关系 |
2.3.1 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空间诉求 |
2.3.2 大数据产业发展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大数据产业园案例研究 |
3.1 重庆市渝北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 |
3.1.1 项目概况 |
3.1.2 产业园总体布局 |
3.1.3 产业园功能结构 |
3.1.4 产业园区建筑风格 |
3.1.5 对大数据产业园规划启示 |
3.2 福建省龙岩市大数据产业园 |
3.2.1 项目概况 |
3.2.2 产业园总体布局 |
3.2.3 产业园功能结构 |
3.2.4 产业园建筑风格 |
3.2.5 对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启示 |
3.3 河南省洛阳大数据产业园 |
3.3.1 项目概况 |
3.3.2 产业园总体布局 |
3.3.3 产业园功能结构 |
3.3.4 产业园建筑风格 |
3.3.5 对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启示 |
3.4 大数据产业园发展可借鉴经验 |
3.5 我国大数据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4、大数据产业园基础研究 |
4.1 大数据产业园发展特点 |
4.2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概况 |
4.2.1 国外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概况 |
4.2.2 国内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概况 |
4.3 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现状 |
4.3.1 地理位置 |
4.3.2 区位条件 |
4.3.3 自然条件 |
4.3.4 现状条件 |
4.4 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发展条件分析 |
4.4.1 优势条件分析 |
4.4.2 劣势条件分析 |
4.4.3 发展机遇分析 |
4.4.4 面临挑战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规划设计策略 |
5.1 园区总体规划概述 |
5.1.1 规划背景 |
5.1.2 园区产业发展思路 |
5.1.3 园区产业定位及发展目标 |
5.2 园区规划要求及发展思路 |
5.2.1 园区规划要求 |
5.2.2 园区发展思路 |
5.3 园区总体规划设计 |
5.3.1 园区用地布局规划设计 |
5.3.2 园区功能分区规划设计 |
5.3.3 园区道路系统设计 |
5.3.4 园区绿地景观系统设计 |
5.3.5 园区空间形态设计 |
5.3.6 园区市政工程设计 |
5.4 园区开发执行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城市综合管廊中通信线缆入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光缆网现状及分析 |
2 城市综合管廊分类 |
2.1 管廊断面容量分类 |
2.2 管廊地理位置分类 |
3 入廊原则及敷设方式 |
3.1 相容性敷设原则 |
3.2 缆线敷设方式 |
4 管线分支口 |
5 通信缆线入廊的场景 |
5.1 新建区域 |
5.2 旧城改造区域 |
5.3 入廊费用 |
6 结束语 |
(8)关于5G背景下通信线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策略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网络通信管道的需求及目标 |
1.1 通信管道需求 |
1.2 网络通信管道规划的目标 |
2 现阶段网络通信线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
2.1 规划缺乏统一性 |
2.2 网络通信线路分布不均 |
2.3 网络通信管道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严重 |
2.4 信息化需求冲击 |
3 5G网络通信管道规划思路 |
4 5G网络通信管道规划内容 |
5 网络通信线路规划容量 |
6 结语 |
(9)探讨城市通信管道的规划与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信管道规划 |
2.存在问题 |
3.管道工程设计 |
3.1 勘察路由 |
3.2 方案设计 |
3.2.1 人(手)孔位置 |
3.2.2 管道埋深 |
3.2.3 管线净距 |
(10)“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范围管理 |
2.2 项目进度计划 |
2.2.1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方法 |
2.2.2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
2.3 项目进度控制 |
2.3.1 项目进度控制的定义 |
2.3.2 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 |
2.3.3 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
2.4 识别影响项目进度因素的主要方法 |
2.5 项目进度/成本综合管理 |
2.5.1 项目进度与成本的关系 |
2.5.2 挣得值分析系统模型 |
2.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1 国内研究综述 |
2.6.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章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概况 |
3.1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背景 |
3.2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范围定义 |
3.3 项目实施方案 |
3.3.1 总体规划方案 |
3.3.2 技术方案 |
3.4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WBS |
3.5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计划里程碑 |
3.6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人员组织架构 |
3.7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预算 |
第四章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计划 |
4.1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资源需求估计 |
4.2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 |
4.3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验收计划的编制 |
4.3.1 基本信息 |
4.3.2 人员与角色 |
4.3.3 成果审查计划 |
4.3.4 验收测试计划 |
第五章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控制 |
5.1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内容 |
5.1.1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控制文件 |
5.1.2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项目进度风险控制 |
5.2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跟踪 |
5.2.1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跟踪系统设计 |
5.2.2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跟踪检查 |
5.3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调整 |
5.3.1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偏差分析 |
5.3.2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纠偏措施 |
5.4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挣得值分析 |
5.4.1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实际成本分析 |
5.4.2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成本综合控制 |
5.5 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验收报告 |
5.5.1 遗留问题处理 |
5.5.2 交付的文件清单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全文总结 |
6.2 经验与教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城市综合通信管道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J]. 徐楚. 计算机与网络, 2021(22)
-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以防城港市为例[D]. 郭成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污水入廊工程工艺设计及BIM应用研究 ——以青岛某立交及新机场管廊项目为例[D]. 蔺世平.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平面设计优化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风险体系研究[D]. 刘军.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机理与投入产出分析[D]. 康正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6]大数据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甘孜州新都桥大数据水电消纳产业园为例[D]. 张琪.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7]城市综合管廊中通信线缆入廊研究[J]. 古方奎,李凤武,顾晨,王虬,赵一民.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0(03)
- [8]关于5G背景下通信线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策略的探讨[J]. 陈伟杰. 信息通信, 2020(01)
- [9]探讨城市通信管道的规划与工程设计[J]. 张鑫.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24)
- [10]“莆田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D]. 朱傲.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