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广州是中国洪灾风险最高的城市之一。随着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旦发生洪水灾害,洪灾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影响的领域将不断扩大。广州洪水灾害的基本特征是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灾情严重。本文运用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广州洪灾的成灾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运用GIS等软件,重点对广州市水灾风险进行了评价。主要包括:(1)构建评价模型,即AHP决策分析模型,并介绍了其计算步骤;(2)洪水危险性评价:对各危险性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图层;再结合各因子权重,对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相应的危险性评价图;(3)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对各脆弱性因子影响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图层;再结合各因子权重,对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形成相应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图;(4)结合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的权重,运用GIS软件生成洪灾风险评价图。通过对洪灾风险评价图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的看来,南部风险高,北部风险低;东、西两翼风险高,中央风险低的格局。导致这种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的差异与河流分布的差异。其中,越秀和南沙的绝大部分、荔湾的大部分、番禺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增城市增江中下游平原、西福河下游平原及东江右岸平原风险最高,风险度高于0.75,这些地区应高度重视防洪建设;海珠区的绝大部分、番禺北部的大学城以南地区、荔湾区的部分、黄埔区的东部和南部、增城市的中南部、白云区的西部、花都区南部以及从化市的新华镇等风险较高,风险度高于0.65,应特别加以防范;萝岗区大部分、白云区东部、增城北部及天河区北部等风险较低;风险最低处分布于从化、花都、白云、萝岗和增城等区(市)的山区。评价结果可为广州市防洪减灾提供借鉴。指出要转变治水理念,突出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并从防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降低洪灾风险的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湖南省洪灾经济损失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32)
- [2].1998年洪灾以来国内洪灾防治新进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5)
- [3].居民洪灾风险认知及避难行动影响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08)
- [4].全球变暖下的洪灾“杀手”[J]. 科学新闻 2018(01)
- [5].明代汾河流域洪灾研究[J]. 福建农业 2015(02)
- [6].洪灾无情 民本第一[J]. 民生周刊 2020(15)
- [7].如何做好洪灾过后的传染病预防[J]. 家庭生活指南 2020(07)
- [8].地震、洪灾来了怎么办?别担心,请收好这份应急科普[J]. 健康之家 2020(07)
- [9].未看到的洪灾新闻与分发中心化[J]. 青年记者 2020(21)
- [10].黑龙江流域跨境洪灾防治的跨时段多层次合作机制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3)
- [11].一个人的洪灾[J]. 山西文学 2014(01)
- [12].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4(04)
- [13].洪灾与涝灾哪个危害更大?[J]. 生命与灾害 2010(07)
- [14].巴基斯坦洪灾及其影响[J]. 国际资料信息 2010(09)
- [15].75·8洪灾中洪汝河流域受灾严重的原因新探[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10)
- [16].萤火虫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在云南省洪灾评估中的应用[J]. 水利经济 2015(06)
- [17].洪灾“新闻场”的角度选择[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13)
- [18].洪灾(外三首)[J]. 岷峨诗稿 2018(04)
- [19].南方洪灾[J]. 黄河 2012(05)
- [20].大灾之后无大疫 直击甘肃陇南特大洪灾现场[J]. 环境与生活 2020(09)
- [21].巴黎卢浮宫的洪灾[J]. 世界环境 2013(01)
- [22].“新疆50年洪灾突变检验及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研究”项目简介[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05)
- [23].澳洪灾对镍市供应影响几何[J]. 中国金属通报 2011(04)
- [24].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四川省洪灾评估[J]. 水利学报 2010(02)
- [25].太湖流域江苏片区洪灾风险区划[J]. 自然灾害学报 2010(04)
- [26].巴基斯坦洪灾预示未来环境的残酷[J]. 世界环境 2010(05)
- [27].洪灾风险的定量表示及其分析流程的探讨[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8(Z1)
- [28].洪灾期间须防寄生虫感染[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02)
- [29].基于复杂性测度的中国洪灾受灾面积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 2008(02)
- [30].基于神经网络的蓄滞洪区洪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