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元(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中心学校四川珙县644500)
摘要: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对计算不感兴趣、易错的原因;并就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培养兴趣、加强训练等五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4-0126-01
培养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也最重。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有效地抓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结合相应策略给学生一恰当的辅导,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学生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都比较粗心,尤其现在四年级以后的学生,计算量相当大,可以说教材基本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四则运算、简算、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等内容。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下面谈谈我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学生的信心
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一定能实现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计算过程中会遇到计算量大,大数字、多步骤、多运算法则的题目时有出现。因此,学生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认真审题、冷静计算;在课堂上同学们不要嘲笑回答错误的学生,学生也不要害怕被嘲笑;老师也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的进步,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加以奖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格外的去关注,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二、引导学生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
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收者。因此,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观察,并主动的去探索,参与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对于获得的知识,才能理解得深刻,并自觉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乘法分配律”是计算中经常应用的定律,可以通过长方形周长的两种不同解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例如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用两种解法。(1)(5+4)×2=9×2=18(米(2)5×2+4×2=10+8=18(米)教师把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两个算式结果相同,证明了“5乘2的积,再加上4乘2的积”与“5加4的和乘2的积”是相等的。再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比如98×64+98×36可引导学生想:“64个98加上36个98,一共是多少个98?”学生能很快的说出是100个98,于是98×64+98×36=98×(64+36)=98×100=9800。这样学生在做形如99×99+99的计算题时就能快速、正确的计算了。
三、提升和发展运算思维素质
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仅包括运算技能的提高,还包括运算思维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要改变注重算法技巧的模式,着力引导学生将计算学习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计算33333伊99999时,直接计算繁琐且容易出现错误,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公式,简化计算过程,将原式转化为33333伊(100000-1)。计算思维的形成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速度。新课标中的课程观要求教师将课程与生活相联系,拓展教育资源,挖掘生活中潜在的教育素材,打破生活与课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从短期来看,计算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有利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四、注重口算训练,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要帮助每个学生打好口算基础,以切实提高口算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在课前会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2~4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笔者还在班内举行每月一次的“数学达人”比赛,计时4分钟,120道口算题。4分钟的时间虽然很快,可这短暂的4分钟也是高效的4分钟,孩子们在4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百多道口算。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口算、笔算的速度及正确率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在班内掀起了练口算、做笔算、争做“速算小达人”的学习高潮。甚至在课间,也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围着老师做口算卡片的身影,由此可见,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他们已经把数学学习逐渐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五、学会估算和检查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范围。
验算是计算的程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验算重要的意识,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验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便捷的方法进行,使其发挥根本的作用。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六、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的确,学生的有些错误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不是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过提炼,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七、注重验算习惯的培养。
验算是学生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重视验算方法的指导,让验算成为学生在计算时一种习惯,培养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的检验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