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自体静脉移植为冠心病或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自体静脉移植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机制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雷帕霉素被证实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也被证实可预防血管再狭窄,但将雷帕霉素制成纳米粒剂型,血管腔内局部灌注治疗移植血管再狭窄的研究未见有报道。因而,本研究欲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达到如下目的:1.建立可靠的兔移植静脉再狭窄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移植静脉狭窄的程度并评价两者的相关性,寻求一种操作简单、结果精确可用于在动物实验中判定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检查方法;2.制备出生物学相容性好的雷帕霉素纳米粒,通过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确定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能和局部组织滞留能力;3.在移植静脉模型中,了解雷帕霉素纳米粒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处理后局部静脉组织和血浆中雷帕霉素的浓度、毒副作用以及对移植静脉内膜和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4.探讨血浆ADM和ET-1与兔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关系;5.在临床试验中,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血浆ADM和ET-1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分成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动物实验,第二部分为临床试验。在动物实验部分,首先对建立的兔移植静脉模型进行评价。采用游离的颈外静脉间位移植至颈总动脉之间的方法建立兔移植静脉模型,共18只,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及28天各处理6只兔,在处死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静脉内膜厚度、狭窄处静脉内径、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处死后,组织学病理定量分析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和内径,相应的对侧正常颈外静脉作为对照;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其次,雷帕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和理化特性评价。采用溶剂扩散法,以不同浓度的卡波姆为乳化剂制备具有生物粘附性的雷帕霉素纳米粒,并用相应的方法对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表征,包括形态学、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释放等进行评价;在兔移植静脉模型中,对纳米粒的生物学性质进行评价,分为两组,每组各5只,一组用自制的药物灌注装置对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不含纳米粒子的生理盐水,另一组用同样的方法灌注所制备的雷帕霉素纳米粒,术后7天切取两组的移植静脉,对其行形态学分析,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周围炎性反应程度,评价纳米粒的生物学相容性。再次,探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纳米粒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处理后的药理学行为。根据所处理的雷帕霉素纳米粒浓度的不同,将模型兔分为两组,每组各20只,低浓度组为100μg/ml,高浓度组为500μg/ml,分别于术后1天、7天、14天及28天各处理5只兔,心脏穿刺留取血标本后处死,采用高效能液相层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局部静脉组织中雷帕霉素的药物浓度,血标本用于肝肾功能检查和血浆雷帕霉素药物浓度的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28天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最后,分析雷帕霉素纳米粒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对兔移植静脉内膜和血浆ADM及ET-1的影响。将模型兔分为三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用雷帕霉素纳米粒(500μg/ml)对移植静脉行血管腔内局部灌注处理,对照组用相同浓度的雷帕霉素纳米粒周围静脉给药,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即刻、1天和7天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血浆ADM及ET-1的浓度;术后28天时切取移植静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Van Gieson胶原染色,采用Image pro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比以及胶原容积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比以及胶原容积指数和血浆ADM及ET-1浓度的相关性。在临床试验部分,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对患者血浆ADM和ET-1的影响。选取体外组、非体外组以及对照(普通开胸手术)组患者各4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即刻、1天、7天及14天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血浆ADM及ET-1的浓度。结果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静脉移植术后,移植静脉的内膜增厚,内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PI和RI升高,与正常对侧颈外静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静脉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这些指标变化更明显,即术后7天、术后14天和术后28天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也显示,术后7天、术后14天和术后28天各时间点移植静脉的内膜均增厚,内径均缩小,与正常对侧颈外静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7天、术后14天和术后28天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7天、术后14天和术后28天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和内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定量分析结果呈正相关关系(r=0.905,r=0.971,r=0.928;r=0.924,r=0.829,r=0.940)。2.采用溶剂扩散法,以卡波姆为乳化剂制备的载雷帕霉素纳米粒,其粒径200nm左右,包封率70%以上且表面带负电荷,体外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呈缓释相释放;术后7天时,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雷帕霉素纳米粒组和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不含纳米粒的生理盐水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两组移植静脉周围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3.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雷帕霉素纳米粒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处理术后1天时,局部静脉组织和血浆中均可检测出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但局部静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与血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局部静脉组织和血浆药物浓度分别为(8.88±0.26)μg/10mg和(1.00±0.03)μg/10mg,低浓度组为(6.24±0.24)μg/10mg和(0.51±0.02)μg/10mg;术后7天,两组局部静脉组织和血浆中的雷帕霉素药物浓度均达到高峰;术后14天,两组局部静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仍稳定在高峰期水平,而血浆药物浓度己明显下降(P<0.05);术后28天,两组局部静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开始下降,而血浆药物浓度为零;术后1天、7天和14天,高浓度组的血浆和局部静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始终高于低浓度组(P<0.05)。术后1天、7天、14天和28天各时间点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的肝、肾功能在不断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雷帕霉素纳米粒对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处理术后28天时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雷帕霉素纳米粒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显著。4.静脉移植术后28天时,实验组(雷帕霉素纳米粒移植静脉腔内局部给药)、对照组(相同的雷帕霉素纳米粒周围静脉给药)和空白组(未做任何处理)移植静脉的HE染色和Van Gieson染色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侧颈外静脉比较,空白组移植静脉内膜明显增厚,内径明显缩小,内膜/中膜厚度比升高,胶原容积指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也呈现类似变化,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的这些指标变化不明显,与正常对侧颈外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及ADM检测结果显示,三组术前血浆ET-1及ADM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三组血浆ET-1及ADM浓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升高较少,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三组ET-1及ADM浓度均下降;术后7天,实验组ET-1及ADM浓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和空白组尚处于较高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法显示三组术后28天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比以及胶原容积指数和术后即刻、1天和7天血浆ADM及ET-1的浓度均有强相关性。5.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体外和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以及普通开胸手术患者血浆ADM及ET-1的浓度测定结果显示,三组术前血浆ADM及ET-1的浓度无差异(P>0.05);体外组和非体外组患者术后即刻ET-1及ADM浓度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外组升高更明显,与非体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ET-1及ADM浓度均开始下降;术后14天,非体外组患者ET-1及ADM浓度已降到正常水平,而体外组患者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仍维持较高浓度;而普通开胸手术组患者术后即刻ET-1及ADM浓度仅轻度升高,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且术后1天时,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1.采用兔自体游离颈外静脉间位移植至颈总动脉之间的方法建立的静脉移植模型能引起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精确检测实验动物的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程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有良好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方便、无创伤、可以动态观察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程度,为今后观察移植静脉再狭窄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技术方法。2.本实验所制备的雷帕霉素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生物粘附性,较高的包封率和缓释效能,与兔血管有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3.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雷帕霉素纳米粒,可在局部静脉组织中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较低,增加了药物对靶器官或组织的作用,避免了全身给药对其他器官或组织所造成的影响;雷帕霉素纳米粒浓度的不同,其在局部静脉组织和血浆中的浓度也不同,但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不明显;雷帕霉素纳米粒浓度不同,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也不同;雷帕霉素纳米粒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灌注处理,可在局部静脉组织中表现出良好的药物缓释能力,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作用。4.雷帕霉素纳米粒移植静脉血管腔内局部给药可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抑制血浆ET-1及ADM浓度升高,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而雷帕霉素纳米粒周围静脉给药则无此作用;血浆ET-1及ADM与移植静脉再狭窄有较强的相关性。5.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术后血浆ET-1及ADM水平升高,但非体外循环CABG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普通开胸手术对血浆ET-1及ADM基本无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移植静脉论文; 再狭窄论文; 彩色多普勒超声论文; 雷帕霉素论文; 纳米粒子论文; 肾上腺髓质素论文; 内皮素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