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硅氢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对称催化,不对称硅氢化,受阻路易斯酸碱对,手性螺二烯
硅氢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桥天,韩彩芳,冯向青,杜海峰[1](2019)在《手性螺环骨架硼烷催化酮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rustrated Lewis pairs, FLPs)是目前合成化学的前沿挑战性研究领域之一,为非金属催化的氢化和Piers-type硅氢化反应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但是相应的不对称反应发展比较缓慢.缺乏高效、高选择性的手性催化剂仍然是制约这一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手性螺环是配体设计中的优势骨架.基于前期所发展的联萘骨架手性FLP催化剂及其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和硅氢化反应的应用,设计并合成了基于手性螺环骨架的手性双烯,通过与HB(C_6F_5)_2的硼氢化反应原位制备了新型手性硼烷路易斯酸.利用其与叁叔丁基膦形成的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简单酮的不对称Piers-type硅氢化反应,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0%.(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程彪[2](2019)在《铁、钴催化的单取代烯烃硅氢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碳的下方。硅和氧以及其他一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硅酸盐,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碳可以和自身及其他元素形成多种形式的化学键,构成了有机化合物的基础。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的化合物,即硅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有机基团的碳原子。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有机硅化合物。化学家们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创造了有机硅化合物,发现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用途。手性有机硅烷在有机合成和硅代药物等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合成手段,因此发展精准高效构建手性有机硅烷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不对称硅氢化反应是构建手性有机硅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廉价易得的单取代烯烃和硅氢为原料,以地球丰产且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廉价金属为催化剂的高效高选择性的烯烃不对称硅氢化反应是构建手性有机硅化合物的最理想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催化剂和催化体系,目前该领域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本文作者发展了适合铁、钴的新型手性咪唑啉亚胺吡啶(IIP)配体和噻唑啉亚胺吡啶(TIP)配体,并利用该类配体的铁、钴络合物发展了单取代烯烃的脱氢硅化、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烯基硅烷和手性硅烷化合物。据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IIP配体和TIP配体的设计与合成。作者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IIP配体和TIP配体,并与本课题组同学合作,将其分别应用于炔烃不对称串联硼氢化/氢化反应和不对称串联Nazarov环化/亲电氟化反应。第二部分:钴催化单取代芳香族烯烃的脱氢硅化反应。咪唑啉亚胺吡啶钴络合物可以有效促进单取代芳香族烯烃的脱氢硅化反应并能显着提高反应的化学选择性。文中同时描述了该反应可放大到克级规模制备及可能的反应机理。第叁部分:钴催化单取代烯烃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大位阻哑唑啉亚胺吡啶钴络合物可以有效促进单取代烯烃的不对称马氏硅氢化反应。该反应有较好的官能团容忍性,芳香族烯烃的对映体选择性都大于98%ee,脂肪族烯烃的对映体选择性为81-87%ee。第四部分:铁催化单取代脂肪族烯烃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大位阻哑唑啉亚胺吡啶铁络合物可以有效解决单取代脂肪族烯烃不对称马氏硅氢化反应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不高的问题。该反应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都在96/4和97%ee以上。第五部分:实验部分。描述了本论文的反应操作步骤和化合物鉴定数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21)
潘锦,佟峰[3](2018)在《多晶硅副产四氯化硅氢化生成叁氯氢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产多晶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四氯化硅,将其氢化生成原料叁氯氢硅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主要介绍了热氢化、冷氢化以及等离子体氢化制备叁氯氢硅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27期)
汪耀,梁高道,韩清,胡迅,张启伟[4](2018)在《甲胺化衍生结合基于硅氢化物固定相的正相色谱用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N-糖基化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甲胺化衍生结合基于硅氢化物固定相的正相色谱(SiH-NPC)分析单抗的N-糖基化。样品经酶切、甲胺化衍生、纯化后由液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SiH-NPC分离机制不同,使用常规的无盐流动相即可实现高分离度,避免污染质谱,色谱柱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更适合快速分析。结合唾液酸衍生方法,SiH-NPC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酸性糖和糖异构体方面呈现显着优势,在生物制药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8年07期)
朱晶[5](2018)在《可见光驱动Eosin Y催化的α-酮酸酯的Pinacol偶联反应和碳—碳不饱和键的硅氢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可见光驱动的光化学反应领域正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该类反应的核心反应机制是基于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吸收光能被激发到激发态,而这种高活性的化学物种可以通过和底物之间的电子或能量的交换诱导底物转化为自由基中间体,从而推动后续化学反应的进行。目前已被报道的常用可见光催化剂依据其结构特点可以分为过渡金属催化剂和有机催化剂两类。前者比如[Ru(bpy)3]CI2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并且表现出了杰出的催化性能。然而,该类催化剂多为以重金属(比如Ru,Ir等)为中心原子的联吡啶类络合物,具有价格昂贵,毒性较大等缺点,限制了其工业化发展的可能性。相较而言,廉价易得、低毒甚至无毒的有机光催化剂就更具发展潜力了。后者比如EosinY,目前已经被使用于多种类型的光化学反应当中,并且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其光化学性能与[Ru(bpy)3]Cl2相当,但是价格却不足后者的百分之一。而且,作为颜料添加于化妆品中的EosinY,还表现出了低毒性甚至无毒性的特点。基于Eosin Y的这些优点,我们组期望利用其特有的光化学性质,开发出一些新颖的反应类型,并且发展出一些更高效、更具实际运用价值的合成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我们以EosinY为光催化剂,成功发展了通过可见光驱动的α-酮酸酯的Pinacol偶联反应制备2,3-二烷基化的酒石酸衍生物的方法,并且开发了可见光驱动的烯烃以及炔烃的硅氢化反应。具体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1:可见光驱动的Pinacol偶联反应:我们通过该反应成功制备了多种2,3-二烷基化的酒石酸衍生物,根据相关机理实验我们推测了可能的通过质子电子协同转移(PCET)过程生成Ketyl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并且通过克级规模反应大量制备了该类化合物,并借由手性拆分,我们成功得到了光学纯的对映异构体。2:可见光驱动的烯烃的硅氢化反应:我们设计并且成功实现了这一机理新颖的硅氢化反应方式。同时也考察了该反应对于不同取代类型和不同电子效应的烯烃的兼容性,研究了在使用复杂烯烃作为底物时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最后我们成功的将该方法运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结构修饰工作中。3:可见光驱动的炔烃的硅氢化反应: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硅自由基产生方式,依据条件控制实验和相关的机理实验,提出了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使用该方法,我们高效地实现了单取代炔烃和二取代炔烃的硅氢化反应。在使用二取代炔烃为底物时,由于取代基效应的差异,该反应又表现出了不同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以上反应机理新颖,反应效率高,底物兼容性好,催化剂廉价易得,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具备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较高的工业化潜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7-01)
季美琴,赵鑫,张英东,岳冬梅,张立群[6](2018)在《硅氢化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制备与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硅氢化反式-1,4-聚异戊二烯(Hs TPI)的制备与结构。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的最佳硅氢化反应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12 h,催化剂相对TPI质量分数0.07,叁乙基硅烷与TPI中乙烯基等摩尔。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硅谱表证Hs TPI的结构,确认叁乙基硅烷接枝在TPI的碳-碳主链上。热重分析表明,Hs TPI的分解温度随着硅氢化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热质量损失由TPI的一阶变为两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Hs TPI的玻璃化温度随着硅氢化度的增大而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随着硅氢化度的增大,Hs TPI的晶型发生转变,随后结晶能力变小。Hs TPI的力学性能随着氢化度的增大而变差。(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韩彩芳[7](2018)在《硼烷催化氢化和硅氢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阻路易斯酸碱对”的发展十分迅猛,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金属催化策略。但仍然面临着诸如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催化剂的种类较少且合成困难,催化的底物范围有限,对映选择性不高等问题。本文对“受阻路易斯酸碱对”种类及催化的底物进行了拓展。1.使用B(C_6F_5)_3作为催化剂,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首次实现了非金属催化2-喹啉羧酸酯类化合物的氢化反应,得到了产率为57-99%的四氢喹啉羧酸酯类化合物。使用联萘骨架的手性二烯化合物与Piers’硼烷HB(C_6F_5)_2原位制备的新硼烷,与叁环己基膦组成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作为催化剂,尝试对2-喹啉羧酸甲酯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但遗憾的是,只得到14%的对映选择性。2.使用0.1 mol%的HB(C_6F_5)_2与等量商品化的五氟苯乙烯反应制得的新硼烷为催化剂,首次实现了非金属催化黄酮、色酮类底物的硅氢化反应,以60-99%的较高收率得到只还原双键的黄烷酮、色烷酮类产物。3.合成新型螺环骨架的双烯及单烯化合物,使与Piers’硼烷HB(C_6F_5)_2原位制备的新硼烷为路易斯酸,与路易斯碱叁叔丁基膦组合成的手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作为催化剂,初步探索了苯乙酮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条件,目前得到80%的对映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3)
[8](2018)在《锰催化炔烃的立体选择性硅氢化反应:金属有机和自由基双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基硅烷具有低毒、稳定、易于操作及转化等优点,在有机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炔烃的硅氢化反应是制备烯基硅烷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目前工业上此类反应主要是依靠贵金属催化来实现,而锰催化的炔烃硅氢化反应尚未见报道.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从洋课题组首次实现了锰催化的炔烃立体选择性硅氢化反应.通过采用单核(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3期)
张琪,刘奥,于海珠,傅尧[9](2018)在《Ir(Ⅲ)螯合物催化醚的硅氢化反应中负氢来源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FT方法对Ir(Ⅲ)螯合物催化乙醚硅氢化生成乙烷和乙基硅醚的反应展开理论研究.反应中[H-Ir-H],[H-Ir-Si],[Ir(HSi Et3)]和[Et3Si-Ir-(H)3]化合物均为可能的负氢来源.理论研究表明[H-Ir-H]化合物是最优势的负氢来源.通过扭曲-相互作用能分析,发现其他叁种可能的负氢来源不优势的原因在于HSi Et3或Si Et3基团对铱中心的络合.更为重要的,我们发现[H-Ir-H]化合物中适中的Ir—H键解离能,小位阻以及Si Et3对醚的络合而产生的促进作用共同使得[H-Ir-H]化合物上的负氢转移相对优势.(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川阳,刘新立,牟泽怀,崔冬梅[10](2017)在《基于锌催化的硅氢化反应制备具有AIE效应的可降解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聚集态荧光现象,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合成AIE聚合物的方法主要包括AIE单体的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以及偶联聚合,而这些方法合成的聚合物都不具有可降解性,限制了AIE聚合物更为广泛的应用。AIE单体普遍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共轭体系,这使得合成AIE荧光团位于主链的聚合物极为困难。聚硅醚是一种降解速率可控的新型聚合物,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我们通过设计双甲酰基取代的四苯乙烯单体,在锌氢化物LZn H(1,L=(~(Me_Pz)_2CP(Ph)_2NPh,~(Me)Pz=3,5-dimethylpyrazolyl)催化下,成功实现了该单体与二苯基硅烷的聚合。所得聚合物具有显着的AIE效应,最大发射波长485nm,热降解温度>400℃,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硅氢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碳的下方。硅和氧以及其他一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硅酸盐,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碳可以和自身及其他元素形成多种形式的化学键,构成了有机化合物的基础。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的化合物,即硅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有机基团的碳原子。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有机硅化合物。化学家们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创造了有机硅化合物,发现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用途。手性有机硅烷在有机合成和硅代药物等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合成手段,因此发展精准高效构建手性有机硅烷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不对称硅氢化反应是构建手性有机硅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廉价易得的单取代烯烃和硅氢为原料,以地球丰产且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廉价金属为催化剂的高效高选择性的烯烃不对称硅氢化反应是构建手性有机硅化合物的最理想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催化剂和催化体系,目前该领域的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本文作者发展了适合铁、钴的新型手性咪唑啉亚胺吡啶(IIP)配体和噻唑啉亚胺吡啶(TIP)配体,并利用该类配体的铁、钴络合物发展了单取代烯烃的脱氢硅化、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烯基硅烷和手性硅烷化合物。据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IIP配体和TIP配体的设计与合成。作者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IIP配体和TIP配体,并与本课题组同学合作,将其分别应用于炔烃不对称串联硼氢化/氢化反应和不对称串联Nazarov环化/亲电氟化反应。第二部分:钴催化单取代芳香族烯烃的脱氢硅化反应。咪唑啉亚胺吡啶钴络合物可以有效促进单取代芳香族烯烃的脱氢硅化反应并能显着提高反应的化学选择性。文中同时描述了该反应可放大到克级规模制备及可能的反应机理。第叁部分:钴催化单取代烯烃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大位阻哑唑啉亚胺吡啶钴络合物可以有效促进单取代烯烃的不对称马氏硅氢化反应。该反应有较好的官能团容忍性,芳香族烯烃的对映体选择性都大于98%ee,脂肪族烯烃的对映体选择性为81-87%ee。第四部分:铁催化单取代脂肪族烯烃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大位阻哑唑啉亚胺吡啶铁络合物可以有效解决单取代脂肪族烯烃不对称马氏硅氢化反应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不高的问题。该反应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都在96/4和97%ee以上。第五部分:实验部分。描述了本论文的反应操作步骤和化合物鉴定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硅氢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桥天,韩彩芳,冯向青,杜海峰.手性螺环骨架硼烷催化酮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英文)[J].有机化学.2019
[2].程彪.铁、钴催化的单取代烯烃硅氢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
[3].潘锦,佟峰.多晶硅副产四氯化硅氢化生成叁氯氢硅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8
[4].汪耀,梁高道,韩清,胡迅,张启伟.甲胺化衍生结合基于硅氢化物固定相的正相色谱用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N-糖基化表征[J].色谱.2018
[5].朱晶.可见光驱动EosinY催化的α-酮酸酯的Pinacol偶联反应和碳—碳不饱和键的硅氢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8
[6].季美琴,赵鑫,张英东,岳冬梅,张立群.硅氢化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制备与结构研究[J].橡胶工业.2018
[7].韩彩芳.硼烷催化氢化和硅氢化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8]..锰催化炔烃的立体选择性硅氢化反应:金属有机和自由基双轨机制[J].有机化学.2018
[9].张琪,刘奥,于海珠,傅尧.Ir(Ⅲ)螯合物催化醚的硅氢化反应中负氢来源的机理研究[J].化学学报.2018
[10].李川阳,刘新立,牟泽怀,崔冬梅.基于锌催化的硅氢化反应制备具有AIE效应的可降解聚合物[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