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21世纪新时期下,拓展我国石油贸易,稳定石油供给,满足国内石油需求,在国际石油市场争得主动地位,维护我国石油贸易利益的方法、途径和对策。通过大量数据图表的直观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未来供需缺口仍将继续增大,石油对外贸易依存度呈上升趋势。借助石油供需函数以及石油价格变动模型的引入,得出油价仍保持高位运行。借助国际油价长期波动模型的引入,得出我国石油贸易战略的制定以及石油石化企业的贸易经营活动应建立在国际石油价格长周期波动之上。在中日韩三国石油贸易的比较分析中,得出我国应通过和平外交发展同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关系,运用陆地管道进口石油;充分利用地理区位、资金和技术等相对优势条件,与中亚、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区的产油国合作,参与到国际石油市场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博弈中。我国开征燃油税,实现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有利于调节和控制石油消费增长;我国应大力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努力将我国建成世界重要的石油期货市场;勘查可供储油的地上岩洞,海底洞穴以及天然盐洞。只要我国坚持扩大油源,调节石油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一定能够在国际高油价下保障我国石油贸易稳定,争得我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的主动权。
论文目录
提要Abstract引言1.1 研究目的、范围及意义1.2 本题研究背景1.3 文献综述1.4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1.5 结构安排及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1 我国石油贸易的现状1.1 我国石油贸易概况1.1.1 石油贸易以进口为主1.1.2 石油出口贸易下降1.1.3 石油供需缺口仍逐年增大1.1.4 石油贸易逆差增大1.2 我国石油贸易伙伴呈多元化发展1.2.1 石油进口的多元化1.2.2 石油出口的多元化1.3 我国石油消费结构特征1.4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1.5 我国石油贸易的经营主体1.6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逐步建立2 中国石油贸易存在的问题2.1 石油对外贸易依存度高2.2 国际石油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2.3 石油贸易方式和运输方式单一2.4 石油能耗高和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3 影响中国石油贸易发展的因素3.1 国际石油贸易环境3.1.1 国际剩余石油探明储量情况3.1.2 国际原油产量情况3.1.3 国际石油消费量情况3.1.4 国际石油贸易量概况3.1.5 国际石油贸易流向3.1.6 国际石油贸易的特点3.1.6.1 国际石油资源争夺激烈3.1.6.2 国际石油价格走高3.2 我国未来用油供需因素3.2.1 石油需求状况3.2.1.1 石油消费的驱动因素3.2.1.2 石油消费结构3.2.2 我国石油供给及运输渠道3.2.2.1 石油供给情况3.2.2.2 石油运输情况3.3 影响我国石油贸易的其他因素3.4 加入WTO对我国石油贸易的影响3.4.1 石油贸易政策的变化3.4.2 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4 我国石油贸易的国际比较分析4.1 石油贸易的外交努力4.1.1 石油供给多元化4.1.2 石油贸易多元化发展的努力4.1.2.1 积极展开同产油国的外交4.1.2.2 石油贸易中的军事外交努力4.2 石油贸易中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发挥4.2.1 资金和技术优势的运用4.2.2 拓展海外石油开发项目4.3 官民一体的石油储备制度4.4 进口石油合理利用的政策4.5 成品油定价机制5 我国石油贸易的发展策略5.1 调节和控制石油消费5.2 保障石油进口5.2.1 积极发展与产油国的合作5.2.1.1 继续稳定中东地区的石油供给5.2.1.2 利用中非经济的互补性大力发展中非石油贸易合作5.2.1.3 在互利合作的原则下发展中俄石油贸易合作5.2.1.4 开拓中亚地区石油供应源5.2.1.5 抓住机遇发展同中南美洲的石油贸易5.2.1.6 与东盟石油贸易合作前景广阔5.2.2 加强同石油消费大国的对话5.2.3 积极争取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5.3 改革石油储备体系5.3.1 石油储备的数量5.3.2 石油储备的方式5.3.3 石油储备的管理和运营5.4 完善石油贸易安全发展的政策措施5.4.1 开征燃油税5.4.2 成品油实现市场化定价5.4.3 石油贸易方式的多样化5.4.4 加强石油贸易融资便利,提高石油运输安全系数5.5 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我国石油贸易论文; 石油对外贸易依存度论文; 石油储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