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留苏运动的历史考察

建国初期留苏运动的历史考察

论文摘要

留学工作是一个国家,特别是后发国家争取时间,缩小差距,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抉择。留学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留学工作的重心是留学生的选拔和派遣,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留学生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的报喜鸟和弄潮儿。值得关注的是,留学高潮的兴起从一开始就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留学运动的兴衰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晴雨表。新中国初期的留苏高潮(1949-1965)有着与其他几次留学运动所不同的特点。大规模派遣留苏学生作为中苏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的国内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作为新中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派遣留苏学生赴苏联学习,一方面能够弥补当时国内经济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从长远考虑,能够借鉴苏联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追寻历史的足迹,还原新中国初期的留苏运动全貌。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分析新中国派遣留苏学生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出台和中苏同盟的建立,使得国内掀起了全面学习苏联的高潮。虽然新中国通过全面接收建国前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自办高等教育,争取建国前留学生回国,以及接受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供求的矛盾,但总的来说,科技人才短缺的情况还是非常严重,影响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派遣留苏学生就是为了尽快弥补这种缺陷而作出的战略决策。第二章分阶段地介绍了选派留苏学生的历史进程。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派遣了一部分革命干部留学苏联,他们的主要使命是学习苏联的政治理论和军事技能,回国参加革命。20世纪30、40年代,部分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的子女在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和学习,他们中的部分人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回国参加工作。这些早期的留苏学生对建国初期的留苏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48年中共东北局选派的21名留苏学生,拉开了新中国选派留苏学生的序幕。1951年8月,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派遣留苏学生,虽然准备比较仓促,但是意义深远。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大规模派遣留苏学生的阶段,也是留学成效最明显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选派留苏学生骤然减少,以至最后完全停止。第三章以档案和实证材料介绍留苏预备部的组建,以及对留苏学生培训工作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学生在苏联学习的困难,特别是语言困难,1952年初成立了留苏预备部。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留苏预备生进行一年左右的强化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业务培训主要集中在俄语强化学习上,除此之外还有政治理论课;通过忠诚老实运动配合学校的政审工作;后勤保障主要是确保留苏预备生在高强度的学习中保持健康的体魄。此外,留苏预备部还具体负责留学生出国的各项物资准备事宜。第四章介绍新中国留苏学生的海外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大量留苏学子的回忆以及相关的档案文献,详细介绍留苏学生如何克服语言难关、选择专业、考试和论文答辩以及日常政治学习等问题;同时对留苏学生在国外的业余生活、暑期劳动、生病疗养、异国婚恋等问题加以介绍。第五章主要介绍新中国留苏学生的归国贡献。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知识精英,他们中间涌现了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两百多名省部级干部,还有两百多名两院院士;在科技、农业、铁路、教育、艺术、地质、航空等领域可以看到众多留苏学生的身影,其中一些留苏学子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六章从理论上总结建国初期留苏运动的特点,以及对这次留学运动的历史评价。建国初期的留苏运动和国家建设紧密相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选拔过程异常严格,同时深受中苏两国关系影响。虽然存在着派遣国家单一、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建国初期的留苏运动从总体上是成功的。留学苏联不但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同时留苏学生勤奋刻苦、爱国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也为后来的留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新中国留苏运动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和中苏同盟的建立
  •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的国家人才战略
  • 第二章 新中国选派留苏学生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新中国派遣留苏学生序幕
  • 第二节 1951年新中国首次派遣留苏学生回顾
  •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选派留苏学生工作的全面展开
  • 第四节 20世纪60年代选派留苏学生工作的延续和终结
  • 第五节 新中国选派留苏学生工作的几个问题
  • 第三章 新中国留苏学生的国内培训工作
  • 第一节 留苏预备部的组建
  • 第二节 留苏预备部的培训工作
  • 第三节 留苏预备部工作的反馈与改进
  • 第四章 留苏学生国外学习生活情况
  • 第一节 留苏学生国外学习情况
  • 第二节 留苏学生国外生活情况
  • 第五章 新中国留苏学生回国后对国家建设事业的贡献
  • 第一节 20世纪50、60年代留苏学生的归国历程
  • 第二节 部分归国留苏群体的贡献
  • 第三节 部分归国留苏行业的贡献
  • 第四节 部分归国留苏个人的贡献
  • 第六章 反思与评价
  • 第一节 新中国留苏运动的特点
  • 第二节 新中国留苏运动的历史评价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9(05)
    • [2].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J]. 电影评介 2019(19)
    • [3].新中国的第一[J]. 宁夏画报 2019(10)
    • [4].《为新中国塑像》[J]. 美术 2019(11)
    • [5].新中国70年发展的财政逻辑[J]. 中国财政 2019(22)
    • [6].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J]. 林业与生态 2019(10)
    • [7].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8].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新发展 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J]. 前线 2019(01)
    • [9].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年群体的变迁[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9(03)
    • [10].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一代教育家学术脸谱之王越[J]. 重庆高教研究 2019(05)
    • [11].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17)
    • [12].新中国七秩感怀[J]. 源流 2019(10)
    • [13].新中国七秩欢歌[J]. 源流 2019(10)
    • [14].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J]. 中国穆斯林 2019(05)
    • [15].礼赞新中国[J]. 河北金融 2019(10)
    • [16].新中国:中国老百姓的福祉[J]. 钟山风雨 2019(05)
    • [1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形象的建构[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8].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9(05)
    • [19].歌儿向着北京唱——献给新中国70华诞[J]. 民族音乐 2019(05)
    • [20].《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J]. 创意与设计 2019(04)
    • [21].与新中国同生共长[J]. 中国社会工作 2019(26)
    • [22].献给新中国七十华诞的精美礼品——《政策》杂志第10期读者来信摘登[J]. 政策 2019(11)
    • [23].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12)
    • [24].新中国当年那些报喜队[J]. 文史博览 2016(12)
    • [25].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的治国理政韬略[J]. 党史文苑 2017(14)
    • [2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评述[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J]. 当代贵州 2015(28)
    • [28].新中国的证明[J]. 时代报告(奔流) 2019(11)
    • [29].七律·新中国七十年感怀[J]. 中国老年 2019(23)
    • [30].七律·庆新中国华诞七十年[J]. 中国老年 2019(23)

    标签:;  ;  ;  ;  

    建国初期留苏运动的历史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