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 ——启蒙运动之前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法律

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 ——启蒙运动之前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法律

论文摘要

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开始,中欧交流的历史帷幕被徐徐打开,一批批欧洲传教士、探险家、商人前赴后继地来到中国,开始了对古老中国艰难而又漫长的探索和认知过程。其中,传教士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着广博学识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写下了大量的游记、著作、报告。在他们的著述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关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的内容。他们在把中国文明介绍到了欧洲的同时,也使得古老的中国法律渐渐走进了欧洲人的视野。在中国,研究欧洲人视野中的中国法律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虽然有很多法史、法理和法律文化学者都已经以不同的进路和方式触及到这一领域,但他们的研究在方法和视角上都存在不少局限。本文的研究就是试图突破这种局限,从历史的维度出发,梳理从十三世纪中叶到启蒙运动之前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文本;同时以人类学的“他者”理论、法律的文化解释方法、跨文化研究方法等作为工具,分析不同时期的欧洲人对中国法律的认知和表述与欧洲的文化背景、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了解欧洲社会关于中国法律的认知和表述的历史及其积淀,同时分析这些关于中国法律的认知和表述在欧洲社会是如何产生影响的。论文的第一章讲述的是十三世纪的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法律。1250年前后出使蒙古的传教士柏朗嘉宾和鲁布鲁克,在将最初的中国形象带入中世纪晚期欧洲文化视野的同时,也开启了欧洲人关于中国法律的了解和认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左右来到中国,虽然他只是在游记中零星留下了一些有关元朝法律制度的记述,但却在那个时代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三世纪的欧洲人对中国法律的描述和认知不仅极为模糊,并且处处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传奇色彩。论文的第二章分析的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人笔下的中国法律。十六世纪中叶,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把佩雷拉、克鲁斯、平托等一大批早期欧洲观察家推向了中国的大门。从门缝中的窥探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学识渊博的法官、公平正义的审判、残酷血腥的刑罚和仁慈美好的社会救济制度;迷雾中的中国法律开始在欧洲人的面前显现出它神秘的轮廓。论文的第三章分析的是门多萨神父笔下的中国法律。书斋中的门多萨神父,使中华帝国第一次在西方文本与文化中获得了一个历史化的清晰完整的形象。他在《中华大帝国史》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优越的中华帝国形象,这里有清廉正义的法官、有优越的司法制度、有花园般美丽的监狱、有完善的慈善机构。在门多萨笔下,中国华帝国的法律制度完美得令人感觉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在这种想象的完美与真实之中,一个清晰的中国法律形象却在欧洲人的面前显露了出来。论文的第四章要论述的是利玛窦笔下的中国法律。从十七世纪初开始,天主教的宣教事业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1601年,利玛窦进入了北京城,这是天主教的中国宣教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时刻,这同时也是一个欧洲人真正深入古老中国心脏的时刻。从欧洲人对中国社会的认知程度上来讲,利玛窦是第一个真正打开古老中国大门的欧洲人;从欧洲人对中国法律的认知程度上来讲,利玛窦也是第一个真正深入、清晰了解中国法律的欧洲人。论文的第五章论述的是曾德昭神父眼中的中国法律。作为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个极为通晓中国语言文字的欧洲人,曾德昭来华的年代正好是十七世纪中叶的明清交替时期。和走“上层路线”的利玛窦不同,在中国丰富的游历和广博的见闻让曾德昭更加真实地认识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法律。曾德昭对中国法律制度的认识和评价,在很多方面甚至比利玛窦更为全面和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说他发现了真实的中国法律。论文的第六章分析的是闵明我和李明神父笔下的中国法律。清初的顺治朝和康熙朝前期,是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来华的闵明我神父眼中,中国法官的和善、中国皇帝仁慈爱民的“德政”、中国严肃的婚姻法规和“管理良好”的中国监狱,使得异教中国的法律充满了阳光般温和的色彩。“国王的数学家”李明神父于十七世纪末期来到中国。在李明神父笔下,的中国刑罚有着残酷腐败的一面,但是中国的君主制度却是世界上最“完美无暇”的政治体制,而且中国的法律也是“与本民族的精神和特性契合的天衣无缝”的。在李明神父的眼中,异教中国的法律制度仍然散发着难以掩盖的光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主要概念的厘清
  • 一、关于"中国法"
  • 二、关于"想象"
  • 第二节 问题与内容
  •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 一、关于"他者"
  • 二、关于"法律的文化解释方法"
  • 三、关于"跨文化研究"
  • 四、关于比较法中的"文化比较方法"
  • 第一章 从柏朗嘉宾到马可波罗:鞑靼传奇与君权神话
  • 第一节 历史背景:十三世纪的欧洲社会
  • 一、混乱的封建割据与黑暗的教会统治
  • 二、伊斯兰世界的扩张与十字军东征
  • 三、蒙古帝国的扩张与欧亚大陆的贯通
  • 第二节 鞑靼传奇:没有法律的野蛮人
  • 一、柏朗嘉宾眼中鞑靼人的习惯与法律
  • 二、鲁布鲁克笔下鞑靼人的法律
  • 第三节 大汗传奇:君主权威与军事强权
  • 一、大汗的绝对权威
  • 二、严格的军事法规
  • 三、大汗传奇背后的欧洲梦想
  • 第四节 马可波罗眼中的元朝法制
  • 一、鞑靼人的遗风
  • 二、鞑靼人的新形象
  • 三、蛮子传奇:公平与正义的国度
  • 第二章 从贝尔西奥到平托:在迷雾中读到真实
  •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社会
  • 一、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求
  • 二、欧洲新君主的崛起和与新兴商人阶层的联盟
  • 三、伊比利亚的宗教狂热与海外扩张
  • 四、中国对于欧洲的吸引力
  • 第二节 中华王国的法官
  • 一、行政职能和司法职能的合二为一
  • 二、依据学识和品行来选任官员
  • 三、官员必须异地任职
  • 四、保证官员"毫无所缺"
  • 第三节 中华王国的司法制度
  • 一、审判:令人赞叹的公开和审慎
  • 二、察院:正义和权力的化身
  • 三、死刑:"费尽一切苦心"避免杀人
  • 四、欠债:一些与欧洲不同的解决方法
  • 第四节 中华王国的监狱
  • 一、贝尔西奥神父听说的中国监狱
  • 二、佩雷拉亲身经历的中国监狱
  • 第五节 中华王国的酷刑
  • 一、棍棒:"一种足以让人改邪归正的惩罚"
  • 二、枷和囚笼:痛苦的折磨
  • 三、两种"让人怜悯"的刑讯方法
  • 第六节 中华王国的社会救济制度
  • 一、慈善救济机构:国王的医院
  • 二、平托笔下中国美好的社会救济制度
  • 第七节 十六世纪的欧洲人对中国司法的评价
  • 一、赞许之声:来自于站在中国司法对立面的人
  • 二、最高的赞美:"胜过罗马人以及其他任何一种人"
  • 三、异教国土上的正义:"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证据来赞扬"
  • 第三章 门多萨:塑造理想中的真实与完美
  • 第一节 《中华大帝国史》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十六世纪西班牙王室的对华策略
  • 二、门多萨未能如愿的中国之行
  • 三、《中华大帝国史》的编纂
  • 四、《中华大帝国史》与时代要求的密切契合
  • 第二节 中华大帝国的法官
  • 一、法官们要奉行的严厉指令
  • 二、官员仪仗的象征意义
  • 三、官员的优厚待遇
  • 第三节 中华大帝国优越的司法制度
  • 一、好法官的榜样
  • 二、拥有绝对权威的"察院"
  • 三、慎之又慎的死刑制度
  • 第四节 中华大帝国的监狱与刑罚
  • 一、花园般的监狱
  • 二、被美化的拷刑
  • 第五节 中华大帝国完善的社会救济制度
  • 一、管理穷人和残疾人的官员
  • 二、供养穷人和老人"医院"
  • 第六节 "记中国的一条法律":海禁制度
  • 第四章 利玛窦:打开现实中国的大门
  • 第一节 耶稣会士书简与利玛窦来华
  • 第二节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政治体制
  • 一、中国的政府形式:君主制与贵族政体的结合
  • 二、震惊欧洲的发现:科举与文官制度
  • 三、对皇族的制约和对功臣的豁免制度
  • 第三节 利玛窦眼中的监察制度与官员考核制度
  • 一、监察官员:"模仿的好榜样"
  • 二、严肃认真的官员考核制度
  • 第四节 利玛窦眼中的中国司法制度
  • 一、利玛窦对中国法律的评说
  • 二、欧洲对中国司法机构的第一次清晰认识
  • 三、针对法官及其亲属的各种回避制度
  • 四、一个特别的职务:恤刑法官
  • 五、"并不太严厉"的中国刑法
  • 第五节 利玛窦对中国海禁制度的新认识
  • 第五章 曾德昭:发现真实的中国法律
  • 第一节 曾德昭神父的中国经历与《大中国志》
  • 一、曾德昭神父在明清交替之际的传奇经历
  • 二、曾德昭神父的《大中国志》
  • 第二节 大明帝国的司法机构
  • 一、曾德昭对"三法司"的认识
  • 二、曾德昭对作为司法机构的厂卫的认识
  • 三、曾德昭对恤刑制度的认识
  • 第三节 大明帝国的法庭审判
  • 一、曾德昭笔下的中国法官和中国法庭
  • 二、曾德昭笔下的中国审判制度
  • 第四节 大明帝国的监狱
  • 一、多礼好客的囚徒
  • 二、宽大的监狱和"冷铺"
  • 三、对囚犯的管理
  • 四、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打肥的"
  • 五、监狱的腐败和狱吏的勒索
  • 第五节 大明帝国的刑罚
  • 一、大明帝国的刑罚种类
  • 二、一种葡萄牙所没有的刑罚:枷号
  • 三、统治中国的工具:棍棒
  • 四、拷刑:桚子和夹棍
  • 五、从与欧洲的比较中看到中国刑罚的仁慈面
  • 第六节 曾德昭对中国法律礼法二元结构的认知
  • 第六章 闵明我与李明:揭示异教中国的美德
  • 第一节 从耶稣会的"适应政策"到"礼仪之争"
  • 一、耶稣会的中国文化"适应政策"
  • 二、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美好时代
  • 三、闵明我、李明与"礼仪之争"
  • 第二节 闵明我神父眼中的中国法
  • 一、中国政治体制的"缺点"
  • 二、中国皇帝的"德政"
  • 三、官员征税的"高招"
  • 四、不可思议的离婚理由
  • 五、中国的庭审与杖刑
  • 六、"管理良好"的中国监狱
  • 第三节 李明神父眼中的中国法
  • 一、"完美无瑕"的君主制度
  • 二、"天衣无缝"的中国法律
  • 三、"残酷"腐败的中国刑罚
  • 余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 ——启蒙运动之前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法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