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房贷险全称“个人抵押商品住房保险”,是购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为防范房贷风险要求借款人必须购买的保险,其实质是一种信用保证保险。本文所指“贷款”为商业银行贷款,不含公积金贷款部分。保险在我国《保险法》中的定义为:“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房贷险,可以说成是保险这一独特的风险处理手段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的运用。作为信用保证保险,它是以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作为保险标的.保证保险是指,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要求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风险;信用保险是指,保险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担保被保险人信用的保险。国内的“房贷险”主要是保证保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启动住房消费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己有了长足发展。随着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和房贷险的发展,目前市面上的房贷险已经突破了信用保证保险的限制,衍生出了抵押房地产财产损失保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人身保险等险种。这些为了分散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中的有关风险,通过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方式提供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虽然从本质上来说不属于房贷险,但是它们在防范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方面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可以纳入广义的房贷险的范畴。当然,随着保险技术的进步,房贷险业务的领域会不断地拓展,房贷险的内涵会不断地拓宽。房贷险因其风险转移和损失赔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和化解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其重要性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逐渐为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所认识。但是,目前我国房贷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1)监管力度薄弱。我国自1992年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除1997年施行的《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与1998年施行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其进行了初步规定外,至今仍无一部法规对其进行明确、适当的安排。上述这两部法规的部分规定还存在明显的缺陷,甚至和相关的法律相冲突。(2)风险保障欠缺。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建立阶段,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基础,保险公司的信用数据库不完备,缺乏可靠性。(3)产品缺乏创新。保险责任范围过窄,保险金额计算方式不够准确,提前还清贷款的处理考虑不周。(4)保险资源分配不合理,我国的房贷险仅仅依靠商业保险公司在支撑,没有政策性保险公司对房贷险进行扶持。分析其根源,与目前相对垄断的住房金融市场和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信用体系等有关,我国信用体系的缺失是束缚房贷险这种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缺少信用体系就无法建立风险保证机制,创新更是无源之水。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房贷险成为防范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主要手段,对房贷险进行革新非常紧迫和必要。发达国家完善的房贷险运行体系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也能为我国房贷险运行机制的改革提供一些经验。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房贷险的一般分析,阐释了房贷险的概念、特点。指出风险的存在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存在的前提,对房贷险及其派生险种进行了定义,阐述了房贷险对社会、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作用。第二章阐述了我国房贷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定义了房贷险运行机制的概念,即在房贷险的运行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的方式与协作的关系。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规范和监督机制,风险保障机制,产品更新机制,保险资源的分配机制。其次,分析四个方面之间的相互的关系。最后,从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房贷险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章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外房贷险运行的状况及经验,对于发达国家先进的房贷险运行模式以及规章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得出一定的启示。第四章为完善我国房贷险机制而提出的建议。从运行机制包含的四个方面并结合国外的经验阐述了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如,完善房贷险的规章制度,建立监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设计新险种、完善房贷险外部环境。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几个方面。首先,在选题上,对我国房贷险的运行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深入分析。目前国内缺乏针对房贷险进行的专门研究,一般都是将其放在房地产保险中泛泛而谈,而本文比较系统、全面地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进行了研究,定义了房贷险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阐述了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笔者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实际运作当中的几个焦点问题,如强制保险、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过高、指定保险公司等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再次,笔者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房贷险模式提出个人的见解。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房贷险规章制度,政府介入房贷险运行机制的意义、新险种的开发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在分析方法上,笔者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房贷险目前在我国运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与国外的房贷险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规范我国房贷险的建议。总之,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房贷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设计了一些新险种,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房贷险运行机制险的险种结构,并可供政府和保险公司参考。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女性借款人对降低网贷市场违约风险有积极效应吗?——来自“拍拍贷”的实证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网贷平台对本地借款人倾斜策略及其效果分析[J]. 消费经济 2020(04)
- [3].杜绝“裸贷”,教育责无旁贷[J]. 雷锋 2017(02)
- [4].农户视角的林权抵押贷款借款人风险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 2015(03)
- [5].女大学生“裸条借贷”之法律担保效力分析[J]. 商业故事 2016(28)
- [6].锐词·锐新闻[J]. 东西南北 2017(12)
- [7].女大学生裸贷:如坠深渊的日子度日如年[J]. 分忧 2017(08)
- [8].我国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8)
- [9].借条丢失,如何防止借款人赖账?[J]. 金桥 2016(06)
- [10].借款人社会资本会降低其贷款违约概率吗——来自现金贷市场的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10)
- [11].基于信息增益与多元逐步回归组合技术的网贷平台借款人违约风险影响因素辨识[J]. 财经理论研究 2020(04)
- [12].借款人特征对网络借贷风险的影响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3].官司赢了也不能擅自处置查封物品[J]. 农村百事通 2011(21)
- [14].名义借款人问题——客车按揭业务的风险防范重点[J]. 商用汽车 2009(03)
- [15].地理距离、信息不对称与借款人违约风险[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6].借款人信息结构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09)
- [17].有利网:用P2P的模式做流量的生意[J]. 中关村 2013(07)
- [18].借款人死亡,银行贷款向谁追偿[J]. 中国农村金融 2019(21)
- [19].为何持有借款人打的借条却被法院判为败诉[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07)
- [20].借款人死亡后,谁来偿还借款?[J]. 妇女生活 2011(02)
- [21].网贷平台风险分析[J]. 互联网天地 2017(08)
- [22].软信息对网贷平台借款人的借款获得与违约风险的影响——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03)
- [23].银行鉴别“二套房” 锁定八类借款人[J]. 卓越理财 2010(04)
- [24].民间借贷纠纷案中借款人自愿给付行为的性质界定[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9)
- [25].防范借名贷款做到“六个要”[J]. 金融博览 2018(07)
- [26].借款人未按协议履行分期还款义务应视为预期违约[J]. 商 2014(18)
- [27].隐性约束与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基于借款人选择的解释[J]. 南开经济研究 2010(02)
- [28].信贷配给、借款人特征与信贷市场结构[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01)
- [29].P2P场景中借款人违约成本的评价指标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20)
- [30].借款人涉嫌诈骗,出借人如何维权?[J]. 分忧 2020(03)
标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论文; 房贷险论文; 运行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