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方联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

狼疮方联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

一、以狼疮方为主配合西药治疗狼疮肾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阳晓[1](2021)在《狼疮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文中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成人SLE患病率为30~150/100 000例,死亡风险高于普通人群2~5倍[1,2]。狼疮肾炎(LN)是SLE最常见的严重靶器官损伤,受累患者超过60%[2,3]。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体的标准治疗方案的应用使SLE预后大为改观,10年生存率达91%[4]。然而LN治疗12个月仍有一半患者不能获得完全缓解,高达50%患者治疗缓解后出现复发,超过10%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2,3]。

苏琼[2](2017)在《中药联合LEF治疗LN的疗效观察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分析在我院肾病中心采用中药联合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以近10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9年-2016年间在我院肾病中心治疗的采用中药联合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不小于6个月的32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病史、用药情况、中医证候等一般资料,治疗期间记录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Scr、ALB、补体C3、抗ds-DNA、中医证候积分、SLEDAI及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第3、6、12个月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发率,观察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检索2007年-2016年发表并收录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期刊数据库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样本量、治疗方案、疗效、证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共32例患者,其中女性26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3.97± 12.41岁,中位病程46.1(11-68.7)月,既往高血压病史6例,曾用CTX或MMF无效或复发14例,病理类型方面,Ⅳ或Ⅳ+V有18例,Ⅲ型5例,Ⅱ型3例,未行肾穿6例;疾病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第3、6、12月后,完全缓解率为3.13%、21.88%、34.48%,总有效率分别为50%、90.63%、93.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第3、6、12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93.75%、96.55%;实验室指标方面,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Scr、ALB、C3、抗ds-DNA、中医症候积分、SLEDA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时间6-56个月[平均(21.53±13.75)个月],2例肾脏复发,1例肾外复发,复发率10.34%,复发时间为缓解后第9-14个月[平均(12±2.65)个月];观察期间不良反应有感染(25%),肝酶升高(3.13%),白细胞下降(3.13%)、带状疱疹(3.13%)、腹泻(3.13%),月经不调(3.13%),其中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15.63%)为主,所有不良反应较轻微,经治疗后消失或好转,不影响治疗;中医证型方药方面,以脾肾气/阳虚证最常见,兼证以血瘀证最常见,其次为湿热证,中药有补益药、活血药、祛湿药使用最多。2.文献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共93篇,其中无对照组11篇(11.83%),非随机对照文献8篇(8.6%),假随机对照文献3篇(3.23%),随机对照文献71篇(76.34%),其中随机对照文献中,12篇描述具体随机方法,仅有1篇实施盲法,随机化隐藏和样本量估算情况不清楚;样本量方面,3篇(3.23%)大于100例,56篇(60.22%)为59-99例,34篇(36.53%)小于50例;治疗方面,西医治疗方案以激素+CTX为主,占56.99%,其余还有单用激素、单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91篇(97.85%)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成药或中药汤剂,用自拟方治疗有35篇(37.63%);治疗疗程在0.5-24个月,平均5.86个月;疗效方面,文献疗效评价标准来源不一,80篇(86.02%)文献报道了总有效率,总有效率在74%-100%,随机对照文献中,92.96%文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总体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但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不高。结论:回顾性分析表明中药联合来氟米特、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疗效良好,且能延长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文献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有优势,但文献质量低,证据不强。

羊维[3](2015)在《基于TLR-9/MyD88信号通路研究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保护机制》文中指出目的阐明解毒祛瘀滋肾方对TLR9-MyD88-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以明确其治疗SLE的增效机制。研究成果将为中医药治疗SLE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0只MRL/lpr狼疮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泼尼松治疗组、中药组共3组,对各治疗组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HE染色法、PAS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分别对MRL/lpr小鼠肾脏切片进行病理染色,观察比较3组小鼠病理变化及治疗效果;采用Real-time PCR法观察比较各组小鼠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肾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呈现中到重度系膜细胞增多,系膜基质显着增宽,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中药组与之相比病变较轻,泼尼松组肾脏病理改善最为明显;PAS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呈现明显的阳性反应,系膜细胞及基质均明显增多,肾小球系膜、基底膜以及肾小管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中药组与之相比病变较轻,泼尼松组肾脏病理改善最为显着;Masson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可见大量蓝色胶原物沉积,肾小球呈现节段性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显着增厚,中药组与之相比病变较轻,泼尼松组病理改善最为明显。Real-time PCR法结果显示:各用药组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均降低,其中TLR-9 mRNA表达量:中药组、泼尼松组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中药组与激素组TLR-9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D88 mRNA表达量:中药组、泼尼松组MyD88 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中药组与泼尼松组MyD88 mRNA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NF-κB mRNA表达量:中药组、泼尼松组NF-κBmRNA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中药组与泼尼松组NF-κBmRNA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①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对其病理变化产生影响,减轻其肾脏损害,延缓病程。②解毒祛瘀滋肾方可对MRL/lpr小鼠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方堃[4](2013)在《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病特点,探讨其中医辨证规律。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现场调查的方法统计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及千佛山医院肾病科、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共计150例Ⅳ型狼疮性肾炎病例,在此基础上借助聚类分析和频次描述的方法,探讨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辨证规律。结果:符合筛选标准病例150例,男性20例,女性130例,男女比例为2:13。年龄范围为14到60岁。按2003年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ISN/RPS)分型标准定义Ⅳ型狼疮性肾炎(IV型LN)病理可分为6个亚型,本次所纳入病例包括IV-G(A/C)53例,IV-S(A/C)40例,IV-G(A)24例,IV-S(A)17例,IV-S(C)10例, IV-G(C)6例。Ⅳ型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比较复杂,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其中阴虚是其发病的根本,病位主要在肝肾,也可见脾肾阳(气)虚、阴虚内热、热扰心神、湿热瘀血阻络;标实主要为热毒、湿热和瘀血。结论: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为主,主要涉及肝肾,病程日久及药物影响也可见脾肾阳(气)虚、阴虚内热、热扰心神、湿热瘀血阻络;标实以热毒、湿热、瘀血为主。阴虚是其发生的基础。上述病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本病病情趋于复杂,缠绵难愈。

方永光[5](2011)在《黄世林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继承与总结黄世林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清温解毒、健脾补肾法治疗LN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清温解毒方中药的作用效果。方法:整理黄世林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LN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LN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以清温解毒方、清温益肾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LN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尿潜血、LN活动性积分、白蛋白、肌酐及肾脏病理学的变化。以NZBxNZW F1狼疮小鼠为基础进行动物实验,通过尿蛋白、尿素氮、肾脏病理学改变,研究清温解毒方中药的作用效果。结果:通过对黄世林教授治疗LN临床经验的总结,认为脾肾亏虚是LN的内在因素,温毒是致病关键,采用活动期、缓解期分期辨证论治,活动期以清温解毒法为治则,缓解期以清温益肾法为治则,同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回顾分析42例LN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39例,年龄11-55岁,平均年龄29.55±12.41岁。尿蛋白、尿潜血、LN活动性积分、白蛋白、肌酐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6月、第12月、第18月、第24月、第36月、第48月、第60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2.38%、69.05%、62.5%、80.77%、85%、85.71%、87.5%(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95.24%、93.75%、88.46%、90%、100%、100%(P>0.05)。治疗前LNV型1例,Ⅳ型6例,Ⅲ型4例,Ⅱ型1例;治疗后LNⅠ型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5年无死亡病例。清温解毒方组、地塞米松组NZBxNZW F1狼疮小鼠治疗后尿蛋白逐渐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尿素氮未见增高(P>0.05),实验结束时两组尿蛋白、尿素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之间尿蛋白、尿素氮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温解毒方组、地塞米松组狼疮小鼠治疗后肾脏病理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黄世林教授以清温解毒、健脾补肾为总治则,采用分期辨证论治,创立了以清温解毒方、清温益肾方为代表的基础方,确立了伍用联合免疫抑制即CVMP方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方案,该方案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生存率高,为LN患者的长期生存带来希望。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清温解毒方中药的作用效果,其可明显减少尿蛋白和改善尿素氮、肾脏病理学变化。

周赛[6](201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我院肾内科2006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80例资料完整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80例狼疮性肾炎(LN)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选病例采取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统计其疗效,并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狼疮性肾炎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情分级)、中医证型、西医临床分型、病理分型、相关理化检查、活动指标等之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意义。结果1.8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25例(占31.3%),部分缓解46例(占57.5%),无效9例(占11.2%),总有效率为88.8%。经治疗后,无活动及轻度活动的狼疮性肾炎病例数较前明显增加,中度活动的LN患者较前明显下降,重度活动的患者较前减少;且患者的LN活动指数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积分改变差异有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分级变化方面,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轻度例数明显上升,中度病例数略降低,重度例数明显下降,说明经治疗病情明显较前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着,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各项实验室指标方面,经治疗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沉下降,差异显着,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体升高,血清白蛋白升高,IgG降低,且治疗前后数值经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LN,可明显减少尿蛋白,升高补体,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IgG及血沉;在血清肌酐方面,经治疗后,患者肌酐较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及HGB方面,治疗后数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方面,治疗前后数值经有显、着性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方面,中医证型与西医临床分型相关性方面,卡方检验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相关性方面,卡方检验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病例中,中医证型以脾肾气(阳)虚型患者最多,占总数33.8%,其次为湿热内阻,占28.8%,气阴两虚型和热毒炽盛型最少,分别为21.2%和16.2%。四个证型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1.3%、88.2%及92.3%。组间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各证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中,小于35岁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4%;35岁以上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方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向心性肥胖、感染、痤疮、消化道出血及高血糖患者分别有46例(57.5%)、21例(26.2%)、15例(18.8%)、8例(10%)及3例(3.8%),经治疗后可好转,无其他特殊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8.8%,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LN活动指数,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如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和补体C3,改善凝血、血沉及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出现特殊及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王娟[7](2011)在《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合了近十年来的文献报道,从病名、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疗、分期治疗、专方治疗、中药研究等几方面阐述了近些年中医药在狼疮性肾炎(LN)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果。虽可见硕果累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单味药、复方的作用机理研究、统一疗效标准和分型划分、加强基础研究等。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加以总结,以便明确日后的研究方向。

陶琼[8](201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为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内科门诊及病房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收治的狼疮性肾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选出合格病例3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参照200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环磷酰胺+辨证中药),总疗程为8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ANA抗体+滴度、抗ds-DNA、补体(C3、C4、CH50)、血常规(WBC、HGB、PLT)、肝功能(ALT、AST、ALB)、肾功能(BUN、SCr)、ESR、24h尿蛋白定量等),填写临床观察表并计算LN活动指数积分和中医证侯积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激素及环磷酰胺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7.9%。2.脾肾阳虚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2%、90.0%、75.0%和100%,各证型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女性LN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男性(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4-35岁之间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5%)高于35-60岁之间的患者(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初次发病患者总有效率(96.0%)高于复发患者(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患者的LN活动指数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治疗前后数值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7.治疗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白蛋白和补体C3升高,治疗前后数值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血肌酐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观察有效病例至起效时最短需使用激素15天,最长215天,平均78.43±50.62天;CTX用量最少需1.0克,最多6.0克,平均2.80±1.87克。9.向心性肥胖与感染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率较高的不良反应,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治疗后均能好转或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LN活动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和补体C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谢超[9](2010)在《益肾活血汤对狼疮肾炎患者血清sIL-2R、IL-6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系统观察益肾活血汤治疗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中药方剂治疗LN的作用机制,旨在从新的角度了解LN发生发展的机制和用中医药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病例纳入标准选取LN患者脾肾两虚、痰瘀互结者共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激素疗程,联合环磷酰胺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肾活血汤。观察时间为2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计算狼疮活动指数,按要求定期检查生化、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指标的水平,根据积分和结果进行疗效判定和统计学处理。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临床证候积分、控制疾病活动程度,减少24小时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提升补体C3方面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3)治疗组在改善自身免疫状态,降低血清sIL-2R、IL-6方面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1)益肾活血汤可以显着改善LN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控制疾病活动。(2)能明显降低血清sIL-2R、IL-6水平,为中药治疗LN,延缓其发生发展,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为该药用于临床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

方明[10](2010)在《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证候与疗效相关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医辨证论治,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条思路作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证候与疗效相关研究。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中医古籍中对狼疮肾炎认识的研究,本文认为狼疮肾炎的病位在肾,但由于其临床症状的复杂多变性,对狼疮肾炎的中医病名归属和判断难以用单一而又确切的病名来总结概括,应根据其病程长短、病情演变过程及临床表现不同而定。第二部分:对狼疮肾炎的病因病机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但有其基本病机和临床演变规律。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对本病病机的认识:1)禀赋不足、肾精亏虚为本,2)邪毒蕴结、瘀血阻络为标。第三部分:临床研究。为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本文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条思路来进行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1)以近两年我院40例狼疮肾炎病人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中医证候的客观分布情况。包括研究中医证候与病情发展不同时期的关系、中医证候与肾活检病理分型的相关性、中医证候与关键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等,对狼疮肾炎中医证候的本质作一探讨。研究发现本文收集的狼疮肾炎病例的中医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单纯的实证或虚证较少。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证,脾肾气虚、水湿内停证,气阴两虚、湿热内蕴证和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中医证候与狼疮肾炎活动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值之间有统计意义的相关性;与补体、抗核抗体、抗双联DNA抗体以及抗Sm抗体之间没有相关性。(2)以上述40例狼疮肾炎病人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手段研究中医辨证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在导师多年研究本病的基础上,总结和继承导师的学术经验,归纳狼疮肾炎理、法、方、药;探究其方药的具体运用。本文提出治疗狼疮肾炎应谨守病机,辨证分期治疗,扶正祛邪、重建平衡,同时兼顾脾胃。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狼疮肾炎,不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红斑狼疮活动度、改善各项标示狼疮活动的实验室指标,还可以明显改善本病中医证候,有效减撤激素用量。

二、以狼疮方为主配合西药治疗狼疮肾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狼疮方为主配合西药治疗狼疮肾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狼疮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狼疮肾炎治疗方案的研究及新干预靶点探索
2 LN中医辨证施治及其机制研究

(2)中药联合LEF治疗LN的疗效观察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1.2.1 分期治疗
        1.2.2 辨证分型治疗
        1.2.3 专方专药
        1.2.4 常用中成药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中药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回顾性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治疗方案
        2.1.7 病例采集方法
        2.1.8 观察项目
        2.1.9 疗效评价
        2.1.10 复发
        2.1.11 观察时间
        2.1.12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一般情况
        2.2.2 治疗情况
        2.2.3 24h尿蛋白
        2.2.4 尿红细胞计数
        2.2.5 白蛋白
        2.2.6 血肌酐与eGFR
        2.2.7 补体C3
        2.2.8 抗双链DNA
        2.2.9 SLEDAI
        2.2.10 证候积分
        2.2.11 疾病疗效分析
        2.2.1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2.2.13 复发率
        2.2.14 不良反应
        2.2.15 中药使用情况
    2.3 讨论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文献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来源
        3.1.2 检索策略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数据收集及录入
        3.1.6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文献一般情况
        3.2.2 样本量分析
        3.2.3 治疗情况
        3.2.4 疗效情况
    3.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3)基于TLR-9/MyD88信号通路研究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保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品
        3. 实验器材
    (二)实验方法
        1. 分组与用药
        2. 动物取材
        3.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4. Realtime-PCR法检测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TLR9、MyD88、NF-κBmRNA的影响
二、实验结果
    (一)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1. 肾组织切片HE染色
        2. 肾组织切片PAS染色
        3. 肾组织切片Masson染色
    (二)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TLR9、MyD88、NF-κB mRNA的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一)SLE的概况及发病机制
        1. SLE的概况
        2. SL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西医治疗现状
    (三)中医对SLE的认识
    (四)MRL/lpr小鼠模型与SLE
    (五)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与SLE
    (六)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的治疗作用
        1.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病理的影响
        2.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TLR-9、MyD88、NF-κB mRNA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4)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临床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录入与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Ⅳ型狼疮性肾炎病例中医症状出现频次的描述性分析
        3.2 Ⅳ型 LN 患者中医症状聚类分析
讨论
    1. 中医证型的研究方法讨论
    2. Ⅳ型狼疮肾炎病机分析
        2.1 本虚
        2.2 标实
    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5)黄世林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黄世林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总结
    一 黄世林教授对LN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黄世林教授清温解毒、健脾补肾法分期辨证论治LN
    三 黄世林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LN
二、黄世林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1、对象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三、清温解毒方对NZB×NZW F1狼疮小鼠作用的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临床研究
        1.4 实验研究
    2. 现代医学对狼疮性肾炎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病理分型
        2.3 临床分型
        2.4 西医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治疗方法
        1.8 观察内容
        1.9 疗效判定标准
        1.10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结果统计
    3.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中西医结合治疗LN的疗效评价
        2.中西医结合治疗LN的安全性评价
        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综述
    1.西医研究现状
    2.中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益肾活血汤对狼疮肾炎患者血清sIL-2R、IL-6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狼疮肾炎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1.1 病名溯源
        1.2 现代医家对狼疮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辨证分型治疗
        1.4 分期辨证治疗
        1.5 专方专治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
        1.7 单味药的研究
        1.8 中医药的实验研究
    2 现代医学对狼疮肾炎的认识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 诊断
        2.5 狼疮肾炎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项目
        1.6 实验方法
        1.7 疗效评定标准
        1.8 统计方法
    2 治疗效果及分析
        2.1 疗效比较
        2.2 中医证侯总积分比较
        2.3 SLE 疾病活动指数比较
        2.4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2.5 血清sIL-2R、IL-6 水平的比较
讨论
    1 狼疮肾炎的病机病因探讨
        1.1 肾虚是发病之本
        1.2 热毒为标,痰瘀为基本病理
    2 益肾活血汤方药探讨
    3 益肾活血汤疗效分析
        3.1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影响
        3.2 SLE 疾病活动指数
        3.3 实验室检查结果
        3.4 对血清 SIL-2R、IL-6 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详细摘要

(10)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证候与疗效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的中医古籍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狼疮肾炎的中医病名考证
    1 根据病因命名
        1.1 日晒疮
        1.2 肾风
    2 根据病机病名
        2.1 阴阳毒
        2.2 痹症
        2.3 温毒发斑
        2.4 肾损、肾着
    3 根据症状命名
        3.1 红蝴蝶斑
        3.2 赤丹
        3.3 悬饮、水肿
        3.4 关格
    4 小结
第二部分 狼疮肾炎的病因病机探究
    1 概论
    2 中医对狼疮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
        2.1 感受外邪说
        2.2 素体不足说
        2.3 痹阻瘀滞说
        2.4 伏邪致病说
        2.5 小结
    3 狼疮肾炎的病因病机要点
        3.1 禀赋不足、肾精亏虚为本
        3.2 邪毒蕴结、瘀血阻络为标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狼疮肾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及"证"实质的探讨
        1.1 概论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选择
        1.2.2 调查内容
        1.2.3 红斑狼疮活动评估
        1.2.4 狼疮肾炎活动评估
        1.2.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方法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
        1.3.2 狼疮肾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1.3.3 狼疮肾炎疾病活动度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1.3.4 狼疮肾炎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
        1.4 讨论
        1.4.1 本组狼疮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
        1.4.2 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及其意义
        1.4.3 狼疮肾炎中医证的本质探讨
    2 狼疮肾炎的辨证论治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病例选择
        2.1.2 治疗方法
        2.1.3 观察项目
        2.1.4 统计方法
        2.1.5 疗效评定标准
        2.2 结果
        2.2.1 疗效评价
        2.2.2 SLEDAI及LN活动指标积分变化情况
        2.2.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值变化
        2.2.4 治疗前后C_3、C_4值的变化情况
        2.2.5 治疗前后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变化情况
        2.2.6 激素减撤情况
        2.3 讨论
        2.3.1 狼疮肾炎辨证施治的心得体会
        2.3.2 临床常用方药
        2.3.3 中医药对狼疮肾炎患者蛋白尿的控制效果
        2.3.4 中医药对狼疮肾炎患者ANA、抗ds-DNA抗体以及抗Sm抗体指标的改善效果
        2.3.5 中医药在减撤激素过程中的作用
        2.3.6 典型病案举例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狼疮性肾炎的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狼疮性肾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一 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
附件二 2002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附件三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附件四 狼疮肾炎肾脏病理类型
附件五 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估(SLEDAI)
附件六 狼疮肾炎活动度评估
附件七 狼疮肾炎症状分级量化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以狼疮方为主配合西药治疗狼疮肾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狼疮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J]. 阳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06)
  • [2]中药联合LEF治疗LN的疗效观察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分析[D]. 苏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3]基于TLR-9/MyD88信号通路研究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保护机制[D]. 羊维.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4]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研究[D]. 方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黄世林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研究[D]. 方永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1(10)
  • [6]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分析[D]. 周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7]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王娟. 光明中医, 2011(04)
  • [8]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 陶琼.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益肾活血汤对狼疮肾炎患者血清sIL-2R、IL-6水平的影响[D]. 谢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10]中医药治疗狼疮肾炎的证候与疗效相关研究[D]. 方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狼疮方联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