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与嘉道时期的理学 ——以“汉宋之争”为视角

桐城派与嘉道时期的理学 ——以“汉宋之争”为视角

论文摘要

汉宋之争是清代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处的汉学指的是乾嘉考据学,而宋学在这里主要是指程朱理学。他们同属经学,但由于在治学原则和方法上的分歧,从汉学兴起之日,二者之间的矛盾便已出现。到乾隆年间汉学兴盛,宋学被迫退出学界主流地位,二者的对立局面形成,并在嘉庆之季、道光初期公开化,汉宋之争也随之达到高潮。在这场争辩中,尊奉程朱理学的桐城派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桐城派学者尤其是姚门弟子继承乃师精神与汉学相抗衡,在“汉宋之争”中表现突出,全面而系统、尖刻地对汉学进行了批判。桐城派学者在批判汉学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在道统、学理上为宋学辩护,维护程朱形象,竭力宣扬宋学在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作用,捍卫了程朱道统,宣传扩大了程朱理学在社会上的影响。而在这方面以方东树功绩卓著,其《汉学商兑》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汉宋双方的对峙局面发生扭转,学术格局开始出现变化。通过这场影响广泛的争论,汉宋双方的力量消长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宋学在学界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开始快速回升,生存空间逐渐扩大,由边缘开始回归主流。因而这场论争为宋学在汉宋之争中战胜汉学,走向复兴之路奠定了基石。而桐城派学者在高潮后的汉宋调和、兼采成为热点时,以宋学为基,兼采汉学,并且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振兴宋学,这些都无疑影响了学术演进的趋向,极利于推动宋学走向复兴。可见,桐城派在嘉道时期的理学复兴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姚门弟子更是此时促使理学复兴的骨干分子。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在研究视角上以汉宋之争为突破口,综汇学术史、社会史,对嘉道时期的学界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时,把桐城派放在嘉道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力求展现出桐城派尤其姚门弟子在汉宋之争中的表现及在独特历史环境下的态度走势、价值取向,以期勾勒出此时桐城派对理学复兴的作用及其本身发展脉络;从而挖掘桐城派在嘉道时期理学中的内涵,揭示桐城派在嘉道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与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桐城派与嘉道前的清代理学
  • 1、桐城派的崛起及发展
  • (1) 桐城派崛起的时代政治背景
  • (2) 桐城派形成发展的区域文化因素
  • 2、桐城派的发展与嘉道前理学学术流变
  • 二、桐城派与19世纪上半叶的"汉宋之争
  • 1、桐城派与汉学渊源
  • (1) 汉学兴起及汉宋争辩的原因
  • (2) 桐城派与汉学渊源
  • 2、桐城派学者对汉学的驳难
  • (1) 斥责汉学离经叛道
  • (2) 挞伐汉学空疏无用
  • (3) 批判汉学家的泥古株守之弊
  • (4) 辩驳汉学理义"存乎典章制度"之说
  • (5) 斥责考据害文
  • 3、汉宋论争对桐城派的影响
  • 三、"汉宋之争"桐城派对理学的张扬
  • 1、"汉宋之争"中对程朱理学的捍卫与宣扬
  • (1) 极辩程朱之学是"得圣贤不传之道统"的圣学
  • (2) 程朱之学利于"扶植世道纲纪人伦"
  • (3) "学校兴而风俗茂"——在书院中弘扬宋学
  • 2、"汉宋之争"中对程朱理学"体"的辩护
  • (1) 驳难汉学之"理"
  • (2) "理"与"礼"之辨
  • (3) 驳汉学家"仁"为"相人偶"之说
  • (4) 对"格物致知"的辩护
  • (5) 对程朱理学与老释关系的辩护
  • 四、论争后桐城派"经济世务"与嘉道理学的经世趋势
  • 1、"汉宋之争"高潮后的学界
  • (1) 学术格局的变化
  • (2) "折衷而兼采"——论争高潮后桐城派的价值转换
  • 2、姚门弟子的经世情怀
  • 3、桐城派的经世精神与嘉道理学经世思想的形成
  • 五、嘉道时期桐城派复兴理学努力之评价
  • 1、理学复苏的契机
  • 2、对桐城派重振理学努力之评价
  • 结语
  • 附表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嘉道的主體性”與“在清朝發現歷史”——評張瑞龍《天理教事件與清中葉的政治、學術與社會》[J]. 中华文史论丛 2016(02)
    • [2].清嘉道时期的环境恶化及其影响[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6(05)
    • [3].清嘉道时期的环境恶化及其影响[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02)
    • [4].“紫禁城之变”与嘉道两朝政治[J]. 明清论丛 2016(01)
    • [5].清代嘉道时期河工捐纳及其影响[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0(06)
    • [6].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J]. 史学理论研究 2014(04)
    • [7].论嘉道之际士人人格的转变[J]. 泰山学院学报 2011(02)
    • [8].嘉道诗文中的天山北麓文化景观及其意义[J]. 兰台世界 2015(24)
    • [9].论嘉道学术精神对诗学思想的影响[J]. 泰山学院学报 2008(05)
    • [10].论清代嘉道词风之新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1].嘉道时期黄河河患频仍的人为因素探析[J]. 农业考古 2012(01)
    • [12].嘉道时期桐城派的传衍特征[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3].论嘉道时期我国的生态灾变[J]. 农业考古 2012(04)
    • [14].嘉道时期桐城派兴盛原因考论[J]. 安徽史学 2012(05)
    • [15].公地悲剧:嘉道之际治水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影响[J].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5)
    • [16].黎世序与嘉道时期黄河的治理[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7].清代财政中的摊捐——以嘉道之际为中心[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03)
    • [18].论清嘉道时期士风之颓[J]. 明清论丛 2014(02)
    • [19].水患与良田:嘉道间系列盗决黄河堤防案的考察[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0].论嘉道时期腰牌在漕运中的作用[J]. 农业考古 2020(03)
    • [21].钱塘袁氏与嘉道词坛[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2].嘉道以前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的演变及其特点[J]. 船山学刊 2016(02)
    • [23].“妇愚无知”:嘉道时期民事案件审理中的县官与下层妇女[J]. 清史研究 2012(03)
    • [24].嘉道年間江南的漕弊[J]. 中华文史论丛 2011(01)
    • [25].从“嘉道中衰”到伟大复兴:五四运动上下两百年评述[J]. 珠海潮 2019(02)
    • [26].清代嘉道时期新疆移民落籍方式初探[J]. 西域研究 2013(02)
    • [27].嘉道时期的模范满官那清安[J]. 满族研究 2013(01)
    • [28].嘉道时期的“清官”玉麟[J]. 满族研究 2010(02)
    • [29].试论桐城派与嘉道时期的理学复兴之势——围绕“汉宋之争”进行的考察[J]. 船山学刊 2013(03)
    • [30].桐城派与嘉道之际的学术格局[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标签:;  ;  ;  ;  

    桐城派与嘉道时期的理学 ——以“汉宋之争”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