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

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

论文摘要

本文的基本论点是量刑作为一种刑事司法行为,不仅仅是个实体问题,也是个程序问题。面对司法实践中令人担忧的量刑偏差现象,不仅应该通过刑事实体的路径予以改进,程序进路亦有其功效。笔者运用刑事一体化、比较与借鉴及构造分析等方法,对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视角的引入、量刑中的权力(利)配置与运行、量刑程序、量刑中的证据运用以及量刑公正救济程序等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量刑中的权力(利)配置与运行是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核心,量刑程序是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载体,量刑中的证据运用是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关键,而量刑公正的救济程序则为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保障。在现实考察与前瞻思考相结合的基础上,力图构建完整的量刑公正程序进路理论。全文除导论外,共分五章,近二十二万字。量刑公正作为人们感受司法公正的形式,具有两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罪责刑是否相适应,二是量刑是否一致。“罪责刑相适应”主要用于评价单个犯罪行为的量刑是否公正;“量刑一致”用于评价不同的犯罪人的量刑是否公正。量刑公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刑事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刑罚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犯罪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然而,量刑公正的对立面,量刑偏差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人们为了追求量刑公正的目标,从实体上采取了诸如量刑指南、电脑量刑和数字化量刑等多种方式,但是效果并不佳。其实,量刑不仅仅是个实体问题,更是个程序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量刑公正不仅包括实体公正,还包括程序公正的内容。程序是达致量刑公正目标的重要进路。量刑领域中的权力(利)的配置与运行是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核心。刑罚裁量权是指量刑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业已定罪的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以及判处什么刑罚予以酌情决定的权力。刑罚裁量的标准、根据以及裁量的主体是刑罚裁量权的三大要素。刑罚裁量应在报应的基础上,再根据功利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刑罚裁量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根据,同时还要考虑刑事政策的需要;刑罚裁量应注重法官的选拔与培训,注重完善合议、陪审、级别管辖等制度,以尽量减少刑罚裁量主体因素对量刑公正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量刑建议权,是指检察官在案件起诉时或庭审过程中,把对被告人量刑的意见,向法院表示的权利。量刑建议权虽然只是公诉人所享有的权利,不是公诉人的诉讼义务,但却是法院公正量刑的重要参考依据,是量刑公正程序进路的重要方式,具有限制抗诉和上诉的关键。我们看待量刑建议权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确立量刑建议权行使与否由检察官自由裁量的原则;对于实行量刑建议制度的案件,要注意配套措施的完善。量刑辩护权,是指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指控人的指控,向审判机关提出被告人从轻、减轻、免除刑罚的意见,以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权利。量刑辩护权包括获悉有关量刑信息的权利、对不利的量刑信息进行质疑和质证的权利、量刑建议的权利、量刑答辩的权利等内容。量刑辩护权与量刑建议权、刑罚裁量权成为量刑领域中运行的三大主要的权力(利),并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权力(利)配置模式。量刑理由展示制度是连接刑罚裁量权与量刑建议权和量刑辩护权的纽带,量刑协商制度中三种权力(利)的互动关系却呈现出一定的异化。并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权力(利)配置模式。量刑理由展示制度是连接刑罚裁量权与量刑建议权和量刑辩护权的纽带,量刑协商制度中三种权力(利)的互动关系却呈现出一定的异化。量刑程序是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载体。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两种量刑程序模式:一是英美法国家的独立量刑程序模式,二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混合量刑模式。我国量刑程序属于混合量刑模式。由于定罪与量刑在理念、原则、性质与任务、审理依据、审理内容以及适用证据规则上的诸多分野,这就要求将量刑程序从定罪与量刑合一的审判程序中独立出来,以体现量刑程序的独立性。根据定罪环节与量刑环节是否有时间间隔的不同,独立量刑程序分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和完全独立的量刑程序。我国在构建独立的量刑程序时,应该根据控辩双方是否达成量刑协议,被告人是否认罪、案件的严重程度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意愿等因素作不同的选择。如果控辩双方在审前已经达成量刑协议,则实行简化的量刑程序;对于被告人认罪的案件,或者案情简单、不需要特别收集量刑证据的案件,则实行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对于有可能判处重刑特别是死刑的案件,以及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希望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准备量刑程序的案件,则应该实行完全独立的量刑程序。同时,我国在构建独立量刑程序时,还应该完善量刑前人格调查制度和量刑庭审程序。量刑中的证据运用是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关键。“量刑证据”是指证明量刑事实存在与否的证据。“量刑证据”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证据裁判原则的要求,体现了独立量刑程序的要求,不仅丰富了证据的分类理论,而且为证据分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量刑程序中的待证事实包括可以与犯罪行为区分的量刑情节和处罚条件的事实;量刑程序中的免证事实,主要是指本来应由证据证明的量刑事实,由于在先前的程序或司法裁决中已经被确认而不需在量刑程序中再次予以证明的事实。在量刑程序中,量刑情节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程序与定罪程序并不相同。证明责任的分担,应该作不同的分配:附属于犯罪行为的与犯罪行为不可分的案中量刑情节,证明责任只能由控诉方承担;其他量刑情节,则应该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控辩双方共同承担。定罪事实和量刑情节的证明标准不能笼统规定,量刑情节的证明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低于定罪事实,但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量刑情节的证明标准应该设定的更严格一些,须达到“量刑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程度。量刑情节的证明,应该坚持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同时,量刑情节的举证程序、质证程序、认证程序也有诸多特殊之处。在量刑证据的审查认定中,需要特别注意自首、立功材料,年龄证据和品格证据等对量刑具有特殊意义的证据的审查与认定。量刑公正的救济程序是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的保障。量刑公正之救济程序,是指在量刑过程中,有关当事人的公正量刑的要求受到侵害或得不到保障时,有权要求有关机关采取法律措施予以纠正,或者有关上级机关依职权主动予纠正的程序。量刑公正之救济程序包括量刑公正之上诉程序、量刑公正之再审程序和专门针对死刑裁决的死刑复核程序。量刑上诉理由可以分为量刑不当和量刑错误,量刑再审理由可以分为量刑错误和量刑明显不当。将对量刑不服的上诉程序和再审程序与普通的上诉程序和再审程序中作出区别,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适用不同的审理方式和原则的需要。量刑公正之上诉救济和再审救济程序,除死刑案件之外,其审理范围和审理方式并不应笼统地适用我们平时所主张的全面审理原则和开庭审理方式。同时,在量刑上诉和量刑再审程序中,应该采纳上诉不加刑和再审不加刑的原则。死刑复核程序对于保障死刑适用的公正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之际,我们应该重点把握复核死刑的标准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一) 学术意义
  • (二) 实践价值
  • 二、写作中的一些基本思路与方法
  • (一) 刑事一体化的分析
  • (二) 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 (三) 构造分析法
  • 第一章 量刑公正之程序视角的引入
  • 一、量刑公正:量刑之最高价值
  • (一) 公正的属性
  • (二) 量刑公正的要义
  • (三) 量刑公正的意义
  • 二、量刑公正的现状: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 (一) 量刑偏差的现状
  • (二) 原因分析
  • 三、量刑公正之程序视角的引入
  • (一) 量刑公正实体进路的介评
  • (二) 量刑公正的程序视角的引入
  • (三) 量刑领域中的程序公正
  • 第二章 程序进路的核心:权力(利)配置与运行
  • 一、刑罚裁量权
  • (一) 刑罚裁量权概述
  • (二) 刑罚裁量的标准
  • (三) 刑罚裁量的根据
  • (四) 刑罚裁量权的主体
  • 二、量刑建议权
  • (一) 量刑建议概述
  • (二) 量刑建议的性质与地位
  • (三) 量刑建议的意义和局限
  • (四) 我国对量刑建议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 三、量刑辩护权
  • (一) 量刑辩护权概述
  • (二) 量刑辩护权的地位和意义
  • (三) 量刑辩护权的行使方式与具体权能
  • (四) 死刑案件的量刑辩护权
  • 四、三种权力(利)之间的关系
  • (一) 量刑理由展示制度
  • (二) 量刑协商制度
  • 第三章 程序进路的载体:独立量刑程序
  • 一、量刑程序的两种模式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独立量刑程序模式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混合量刑模式
  • (三) 两种模式差异的原因
  • 二、独立量刑程序的理论分析
  • (一) 定罪与量刑的分野
  • (二) 独立量刑程序的价值蕴涵
  • (三) 混合量刑模式的负价值
  • 三、独立量刑程序在我国的构建
  • (一) 我国量刑程序的现状
  • (二) 构建独立量刑程序的可行性分析
  • (三) 独立量刑程序的具体设立
  • 第四章 程序进路的关键:量刑中的证据运用
  • 一、"量刑证据"的基本问题
  • (一) "量刑证据"概念的提出
  • (二) "量刑证据"概念提出的意义
  • 二、量刑程序中的待证事实与免证事实
  • (一) 量刑情节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
  • (二) 量刑程序中的待证事实
  • (三) 量刑程序中的免证事实
  • 三、量刑情节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程序
  • (一) 量刑情节的证明责任
  • (二) 量刑情节的证明标准
  • (三) 量刑情节的证明程序
  • 四、几种量刑证据材料的审查与认定
  • (一) 自首、立功材料的审查与认定
  • (二) 年龄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 (三) 品格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 第五章 程序进路的保障:量刑公正之救济程序
  • 一、量刑公正之上诉救济
  • (一) 对量刑不服之上诉的意义与区分
  • (二) 量刑上诉的理由
  • (三) 量刑上诉的审理
  • (四) "上诉不加刑"原则
  • 二、量刑公正之再审救济
  • (一) 再审程序概述
  • (二) 量刑再审的理由
  • (三) 量刑再审案件的审理
  • (四) "再审不加刑"原则
  • 三、死刑复核程序
  •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
  • (二) 死刑复核程序与死刑量刑公正
  • (三) 死刑复核程序对量刑的复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定罪量刑程序分离对无罪辩护之价值[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不认罪案件中适用独立量刑程序的理论分析——基于新司法改革背景[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3].被害人参与认罪认罚从宽案件量刑程序的制度完善[J]. 社科纵横 2020(05)
    • [4].认罪案件量刑程序再思考[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5].量刑程序规范化研究[J]. 社会科学动态 2019(02)
    • [6].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中独立量刑程序模式之构建[J]. 法制博览 2019(06)
    • [7].对人民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检视与修正——以量刑程序独立改革为视角[J]. 法律适用 2019(13)
    • [8].量刑程序改革的辩护视角:误区与辩正[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9].浅析我国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的必要性[J]. 南方农机 2018(11)
    • [10].浅议量刑程序中的被害人参与[J]. 镇江高专学报 2017(04)
    • [11].量刑程序改革的价值分析及制度设计[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 [12].定罪量刑程序的相对分离与刑事辩护的困境[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 [13].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现实困境与展望——以量刑对象理论为视角[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4].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建构——以公诉案件建立二元化量刑程序为视角[J]. 山东审判 2014(06)
    • [15].论我国量刑程序的构建[J]. 法制与经济 2015(01)
    • [16].论量刑程序改革的价值分析及制度设计[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17].论量刑程序改革机制的完善[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 [18].量刑程序改革的困局及破解之策[J].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5(03)
    • [19].量刑程序参与主体的权能及其发挥[J]. 法制与社会 2015(31)
    • [20].关于我国量刑程序的若干思考[J]. 山西青年 2017(06)
    • [21].我国量刑程序刍议[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6(Z2)
    • [22].量刑程序改革的法治意蕴[J]. 法庭内外 2009(11)
    • [23].建立量刑程序的必要设计[J]. 大众商务 2009(12)
    • [24].建立量刑程序的必要设计[J]. 大众商务 2009(14)
    • [25].论量刑程序的独立[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6].浅析量刑程序中的独立性[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4)
    • [27].量刑对象视野下的量刑程序改革[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03)
    • [28].从量刑程序规范化角度看司法公正[J]. 法制与社会 2013(03)
    • [29].量刑程序模式的中国选择[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30].被告人参与量刑程序问题研究[J]. 法治研究 2013(07)

    标签:;  ;  ;  ;  ;  ;  ;  ;  

    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