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测定了特征温度14~32℃(14℃、20℃、25℃、27.5℃和32℃)和25℃条件下、pH值为6.0~8.0(6.0、7.0、8.0)的不同规格(Ⅰ:6.6~6.7cm,Ⅱ:8.7~9.2cm,Ⅲ:平均25.8cm)耗氧量、耗氧率昼夜变化规律和窒息点。1.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Ⅰ--1=0.0053X1.4848(R2=0.9962)、YⅡ--1=0.0038X1.7671(R2=0.9857);耗氧率关系式分别为:YⅠ--1=0.0030X1.5106(R2=0.9604)、YⅡ--2=0.0014X1.6503(R2=0.9866)。从规格Ⅰ和规格Ⅱ不同温度段耗氧率增加的幅度分析,黑尾近红鲌鱼种的适温范围为14~32℃,以25~27.5℃为最适。2.规格Ⅰ和规格Ⅱ黑尾近红鲌鱼种在水温25℃、三种pH值(6.0、7.0、8.0)条件下的耗氧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二种规格的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从大到小的pH值依次为:7.0>8.0>6.0。由此分析可见,黑尾近红鲌鱼种在中性和微碱性水域中养殖较适宜。3.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和体长的增加略有升高;在水温为25℃、pH值6.0~8.0的范围内,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无明显变化。规格Ⅰ的黑尾近红鲌鱼种在水温25℃时的窒息点为0.34 mg/L;经与其它鱼类分析比较,黑尾近红鲌鱼种具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有利于高密度养殖和活鱼上市。4.黑尾近红鲌鱼种在水温14~32℃条件下,生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根据黑尾近红鲌鱼种昼夜变化规律和生产实际,尽可能在耗氧率出现高峰时投喂饲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意义
  • 1.1 黑尾近红鲌研究概况
  • 1.2 鱼类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概况
  • 1.2.1 鱼类耗氧率及窒息点的测定研究
  • 1.2.2 鱼类体重对耗氧率的影响
  • 1.2.3 温度对鱼类耗氧率的影响
  • 1.2.4 PH值对鱼类耗氧率的影响
  • 1.2.5 鱼类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特征水温条件下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初步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鱼
  • 2.1.2 特征水温
  • 2.1.3 方法
  • 2.1.3.1 耗氧率的测定
  • 2.1.3.2 窒息点的测定
  • 2.1.4 数据统计
  • 2.2 实验结果
  • 2.2.1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特征水温条件下的昼夜变化
  • 2.2.1.1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水温14℃时昼夜变化规律
  • 2.2.1.2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水温20℃时昼夜变化规律
  • 2.2.1.3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水温25℃时昼夜变化规律
  • 2.2.1.4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水温27.5℃时昼夜变化规律
  • 2.2.1.5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水温32℃时昼夜变化规律.
  • 2.2.2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与水温的关系
  • 2.2.3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与体重的关系
  • 2.2.4 特征水温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
  • 2.3 讨论和小结
  • 2.3.1 耗氧量、耗氧率与水温的关系
  • 2.3.2 耗氧率与鱼体规格的关系
  • 2.3.3 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 2.3.4 窒息点
  • 第3章 不同pH值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鱼
  • 3.1.2 PH值范围和实验条件
  • 3.1.3 方法
  • 3.1.3.1 耗氧率的测定
  • 3.1.3.2 窒息点的测定
  • 3.1.4 数据统计
  • 3.2 实验结果
  • 3.2.1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昼夜变化规
  • 3.2.1.1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pH值为6.0时昼夜变化规律.
  • 3.2.1.2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pH值为7.0时昼夜变化规律.
  • 3.2.1.3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在pH值为8.0时昼夜变化规律.
  • 3.2.2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耗氧率与pH值的关系
  • 3.2.3 黑尾近红鲌鱼种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窒息点
  • 3.3 讨论与小结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江上游濒危特有鱼类黑尾近红鲌物种的保护与利用[J]. 中国水产 2020(07)
    • [2].蟹池套养黑尾近红鲌技术研究[J]. 中国水产 2017(01)
    • [3].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J]. 淡水渔业 2017(01)
    • [4].黑尾近红鲌健康养殖技术总结[J]. 河南水产 2015(03)
    • [5].黑尾近红鲌精子活力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8)
    • [6].黑尾近红鲌精子低温保存方法研究与应用[J]. 淡水渔业 2016(06)
    • [7].黑尾近红鲌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殖技术[J]. 中国水产 2014(08)
    • [8].池塘主养黑尾近红鲌高产技术试验[J]. 科学养鱼 2013(06)
    • [9].黑尾近红鲌池塘养殖技术[J]. 农家顾问 2012(08)
    • [10].黑尾近红鲌网箱养殖试验[J]. 水产养殖 2012(11)
    • [11].黑尾近红鲌池塘养殖试验[J]. 中国水产 2010(03)
    • [12].黑尾近红鲌引种及池塘养殖试验[J]. 江西水产科技 2010(01)
    • [13].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J]. 江西水产科技 2010(02)
    • [14].黑尾近红鲌成鱼池塘 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研究[J]. 渔业致富指南 2019(23)
    • [15].蟹池套养黑尾近红鲌技术研究[J]. 渔业致富指南 2017(05)
    • [16].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与夏花培育效果初探[J]. 科学养鱼 2017(06)
    • [17].河蟹、黑尾近红鲌混养试验报告[J]. 渔业致富指南 2015(13)
    • [18].河蟹、黑尾近红鲌混养技术试验[J]. 当代水产 2015(08)
    • [19].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J]. 水产养殖 2017(06)
    • [20].黑尾近红鲌池塘套养试验[J]. 科学养鱼 2013(08)
    • [21].鲌鲂“先锋2号” 长速快 抗逆抗应激强[J]. 海洋与渔业 2019(10)
    • [22].全雄性黄颡鱼池塘套养黑尾近红鲌养成试验[J]. 科学养鱼 2017(10)
    • [23].鲌鲂"先锋2号"[J]. 中国水产 2020(03)
    • [24].小型水库网箱养殖黑尾近红鲌病害防治一例[J]. 科学养鱼 2014(08)
    • [25].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研究[J]. 水产养殖 2010(05)
    • [26].基于线粒体基因nd5对长江上游黑尾近红鲌遗传多样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5)
    • [27].鲌鲂新品种“先锋二号”通过国家审定[J]. 农村百事通 2019(14)
    • [28].黑尾鲌养殖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09(11)
    • [29].近十年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J]. 中国水产 2011(12)
    • [30].黑尾鲌养殖实用技术[J]. 中国水产 2009(11)

    标签:;  ;  ;  ;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