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研究、区域性危害区划及GIS分析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研究、区域性危害区划及GIS分析

论文题目: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研究、区域性危害区划及GIS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草业科学

作者: 武晓东

导师: 刘德福,许志信

关键词: 啮齿动物,群落,危害区划,分析,半荒漠与荒漠区

文献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988-1993 年和 1998-2004 年在内蒙古广大的半荒漠和荒漠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114°10?,北纬 37°24?~44°59?。该区域属于内蒙古典型的大陆干旱区和极干旱区,东西界线基本与气候湿润系数 0.2~0.05 相吻合,其地理范围包括锡林郭勒西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的中西部、巴彦淖尔的中北部和阿拉善盟全境,包括了内蒙古境内的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的各类草地。采用以夹日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主的野外调查方法,夹距 5 m,行距 50 m,花生米作诱饵,布夹一昼夜内检查两次,对所捕鼠类均进行测量、称重,并逐一检查其繁殖状况及胃容物。在约380,000 km2 的调查区域内共布放 317 个样地,布放有效夹日 157,702 个,同时在阿拉善荒漠区的典型地区,选择了 4 种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分别为禁牧区、过牧区、轮牧区和开垦区,在每种干扰类型的地段设计了标志流放区,面积为 0.96 hm2,采用标志重捕法,笼距和行距为 15 m ×15 m,在 4 种不同干扰程度的地区选择了 4 条线路 (每条线路面积约 10km2 取样,每个样地面积 40 hm2),采用夹日法调查,每个样地布放 2000 夹日。在此广阔的区域内对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群落的结构和分布特征、人为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及优势种群的敏感反映、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分析、鼠害区域性危害区划和地带性鼠类群落的 GIS 分析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啮齿动物分别属 2 目 6 科 24 属 39 种,其中间颅鼠兔(Ochotona cansus)和肥尾心颅跳鼠(Salpingotus crassicauda)为内蒙古新记录 ,其中优势鼠种为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和子午沙鼠,常见种 10 种,捕获量比例低于 1%的有 23种,但稀有种只有五趾心颅跳鼠、三趾心颅跳鼠、肥尾心颅跳鼠、间颅鼠兔和喜玛拉雅旱獭,其它鼠种如赤颊黄鼠、蒙古羽尾跳鼠、小家鼠、棕背平等,平均捕获量比例较低,但在某一局部地区可成为优势种或常见种。 根据 9 类分类结果,结合作者对该区域前期的工作及地带性植被特征,将该区域地带性群落划分为 9 个,即Ⅰ 草原黄鼠 + 长尾仓鼠 + 花鼠群落;Ⅱ 小毛足鼠 + 黑线仓鼠 + 长尾仓鼠群落;Ⅲ 长爪沙鼠 + 小毛足鼠 + 长尾仓鼠群落;Ⅳ 五趾跳鼠 + 巨泡五趾跳鼠 + 草原黄鼠群落;Ⅴ巨泡五趾跳鼠 + 三趾跳鼠 + 长爪沙鼠群落;Ⅵ子午沙鼠 + 草原黄鼠 + 五趾跳鼠群落;Ⅶ五趾跳鼠 + 巨泡五趾跳鼠 + 三趾跳鼠群落;Ⅷ小毛足鼠 + 三趾跳鼠 + 五趾跳鼠群落;Ⅸ子午沙鼠 + 五趾跳鼠 + 三趾跳鼠群落。群落Ⅰ集中分布于阴山山脉中断的次生林地及山前草场,处于研究区域内东南端较湿润的地区,在大青山南的凉城和和林县的蛮汉山呈连续分布;群落Ⅱ和群落Ⅲ集中分布于阴山山脉中断的山顶农田和北麓的旱作农田,在察右后旗、武川、达茂及四子王旗南部呈连续分布是整个半荒漠区域内景观严重破碎化后形成的地带性群落;群落Ⅳ和群落Ⅴ是该研究区域内两个独特的地带性群落,为研究区域内典型的草原化荒漠及其向典型荒漠草原的过渡带,集中分布于苏尼特右旗西部和达茂旗和四子王旗及乌拉特后旗的北部;群落Ⅵ集中分布于西苏旗、达茂旗和四子王旗的中南部,呈连续带状分布,为研究区域内半荒漠中荒漠化草原内受人为严重干扰的地区,群落Ⅶ为研究区域内整个荒漠化草原;群落Ⅷ分布于研究区域内面积广阔的沙漠(如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布齐、浑善达克);群落Ⅸ为研究区域内广阔的荒漠地区,分布于整个阿拉善及狼山以北的乌拉特中、乌拉特后旗地区。 在人为不同干扰程度下在较大尺度范围( 40 hm2)上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格局表现出较大差异,从各个群落组成的鼠种数看,两个年度表现出一致的特征是禁牧区组成种数均为 6 种,最少。相应受到干扰后的斑块(其它三个群落)组成种数均有增加;从组成鼠种的种类和数量上看,各个群落的差异很大:在开垦区最突出的特征是完全适应农田和半荒漠的鼠种——长爪沙鼠出现,并且有增高的趋势,同时,黑线仓鼠的数量最高,三趾跳鼠完全消失,而且开垦区鼠类的数量最高;在过牧区,严重沙化,三趾跳鼠的数量大量增加;轮牧区三趾跳鼠的数量也很高,说明该种干扰类型的生境已出现严重的沙化;禁牧区突出的特征是五趾跳鼠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在小的斑块面积上(标志样地 0.96 hm2),群落组成的种数无明显的差异,但组成种的数量却有很大差异,明显的特征是开垦区生境完全破碎,其群落的组成种的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适应农田的鼠种黑线仓鼠的数量极大增加,而适应沙地和荒漠生活的种类三趾跳鼠完全消失;另一个特征是过牧区在超载过牧的情况下,原生植被荒漠已沙化极为严重,因此适应沙地的鼠种三趾跳鼠的数量大量增加;轮牧区是正在受到频繁干扰的放牧区,子午沙鼠的数量增加,而且捕鼠的总数也是最高的 。 无论是在较小的尺度域(标志样地,0.96 hm2)上,还是在较大的尺度域(线路样地,40 hm2)上,2002 年和 2003 年两个年度反映出突出的特点是在 4 种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中优势种群对不同干扰条件的反应表现为:在开垦区突出地表现为黑线仓鼠种群在 2 个年度的两种尺度对这种干扰类型反应最为敏感,也就是说黑线仓鼠种群的出现和数量上升是开垦这种干扰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啮齿动物研究的历史回顾

1.1.1 古代有关啮齿动物的记载

1.1.2 我国近代有关啮齿动物的记载

1.1.3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工作

1.2 啮齿动物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本研究提出的意义和目的

第2章 草原啮齿动物防治与群落生态研究概况

2.1 我国草原鼠害防治研究概况

2.1.1 研究总体概况

2.1.2 主要害鼠综合治理研究概况

2.2 国内外啮齿动物群落研究概况

2.2.1 国外齿动物群落研究的概况

2.2.2 国内有关啮齿动物群落研究概况

2.3 鼠害区域性危害区划与GIS分析研究概况

2.3.1 鼠害危害类型区划研究概况

2.3.2 GIS分析及在动物资源与分布的应用概况

第3章 自然环境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自然环境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研究区啮齿动物区系组成与种类分析

4.1.1 啮齿动物区系组成

4.1.2 两种小型兽类在我国的新分布区和荒漠区啮齿动物地理区划

4.2 啮齿动物群落分类

4.2.1 方法概述

4.2.2 快速聚类

4.2.3 地带性鼠类群落的分类

4.3 啮齿动物地带性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

4.3.1 群落结构特征

4.3.2 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分析

4.3.3 地带性鼠类群落的排序分析

4.4 地带性鼠类群落分布特征

4.4.1 群落分布图

4.4.2 群落的分布特征

4.5 区域内不同环境条件下地带性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化及其与退化生态系统的联系

4.5.1 地带性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化特征

4.5.2 地带性鼠类群落的变化及其与退化生态系统的联系

4.6 不同干扰程度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及优势种群的敏感性

4.6.1 群落格局的变动趋势

4.6.2 群落中优势种群在不同干扰程度下的敏感性分析

4.6.3 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典型相关分析

4.7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主要害鼠分布特征图

4.8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及其主要害鼠分布的GIS分析

4.9 基于地带性鼠类群落分布特征的鼠害危害区划

4.9.1 荒漠与沙地危害区

4.9.2 荒漠草原危害区

4.9.3 草原化荒漠危害区

4.9.4 阴山北麓旱作农田危害区

4.9.5 阴山山脉中段山前草场和次生林地危害区

4.10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鼠害危害的特点、成因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4.10.1 鼠害危害的特点

4.10.2 鼠害成因分析

4.10.3 防治策略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关于地带性群落的划分和分布问题

5.1.2 关于啮齿动物群落格局与退化生态系统及栖息地破碎化的联系问题

5.1.3 关于人为干扰下啮齿动物群落优势种群的敏感性反映问题

5.1.4 关于GIS分析

5.1.5 关于群落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5.1.6 关于区域性鼠害区划与治理问题

5.2 结论

5.2.1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的种类与数量

5.2.2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地带性啮齿动物群落的分类和分布特征

5.2.3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地带性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5.2.4 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变动特征和优势种群的敏感反应..

5.2.5 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分析

5.2.6 主要害鼠和地带性群落的GIS分析

5.2.7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区域性鼠害区划

5.2.8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鼠害区域性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不同干扰和尺度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研究[D]. 付和平.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 [2].三峡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动物的影响[D]. 王建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
  • [3].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及其优势种对不同干扰的响应机制[D]. 袁帅.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 [4].不同干扰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数量和生物量格局[D]. 王利清.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 [5].啮齿动物中冠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登革病毒在非疫区的再现[D]. 王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
  • [6].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种群和群落动态研究[D]. 张福顺.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不同干扰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数量和生物量格局[D]. 王利清.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 [2].基于GIS的牧草适应性及其在退耕还草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孙娟.甘肃农业大学2004
  • [3].GIS中栅格数据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 陈志泊.北京林业大学2005
  • [4].基于组件GIS的造林决策支持模型的研究[D]. 谭伟.北京林业大学2005
  • [5].基于RS与GIS的内蒙古正蓝旗草原沙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 吕子君.北京林业大学2005
  • [6].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D]. 刘杏梅.浙江大学2005
  • [7].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种群进化生态学研究:高原鼠兔种群生活史进化对策[D]. 聂海燕.浙江大学2005
  • [8].基于GIS的人口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 陈楠.山东科技大学2005
  • [9].不同干扰和尺度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研究[D]. 付和平.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 [10].大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栖息地选择及种群动态的研究[D]. 赵天飙.内蒙古大学2006

标签:;  ;  ;  ;  ;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研究、区域性危害区划及GIS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