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

杂交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大花蕙兰植株潇洒,花朵硕大,花形端庄,花期特长,加上植株外观和花形与传统国兰相似,又栽培简便,因而颇得我国园艺界的推崇。但由于以往杂交育种所选用的亲本缺少香味遗传因素,所以育成的大花蕙兰往往没有香味。这对习惯于欣赏传统国兰“色、香、韵”的国人而言,难免感到美中不足。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um×faberi)是蕙兰与大花蕙兰交配育出的新品种,是具有芳香味的大花蕙兰。它具有大花蕙兰的大花、色艳及国兰的清香味,弥补了大花蕙兰没有香味的缺点,因而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市场前景。兰花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困难,且实生苗难以保持其父本的优良性状特征。传统栽培靠分株繁殖,繁殖周期长,且繁殖率低,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由杂交兰茎尖诱导出原球茎,再由原球茎大量增殖,从而可得到大量性状一致的种苗,是商业化生产杂交兰的最佳途径。但杂交兰不同于大花蕙兰和国兰,加之国内还无人对此杂交兰进行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为探索杂交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杂交兰的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原球茎增殖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建立了杂交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如下:(1)杂交兰组织培养适宜条件为昼温26℃,夜温24℃,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lx,相对湿度为75%。(2) PLB诱导: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1+IBA0.5mg·L-1+AC3.0g·L-1,30天后诱导率可达100%。(3) PLB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1+IBA 0.1mg·L-1+AC 1.0g·L-1时增殖倍数最高,平均每外植体半个月可增殖3.4倍。(4) PLB分化:培养基为1/2MS+6-BA 1.5mg·L-1+NAA 0.5mg·L-1时分化率最高,平均每外植体可分化出3.2个芽。(5) PLB增殖的优化条件:AC浓度为1.0g·L-1,糖浓度为30g·L-1,外植体大小为0.3cm×0.3cm,接种密度为相隔约2.0cm时增殖倍数最高。(6)成苗阶段:促进苗生长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1.5mg·L-1+IBA0.05mg·L-1+AC0.2 g·L-1;促进根生长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0.5mg·L-1+IBA0.05mg·L-1+AC1.0g·L-1。(7) AC对防止外植体褐变有一定作用,浓度为3.0g·L-1诱导培养效果最好,在PLB增殖阶段则以1.0g·L-1浓度效果较优。(8)小苗在苔藓中生长良好,成活率可达100%。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兰花概述
  • 1.2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 1.2.1 大花蕙兰的生物学特性
  • 1.2.2 大花蕙兰育种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3 国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3.1 组织培养中的形态建成
  • 1.3.2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
  • 1.3.3 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1.4 蕙兰的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 1.5 杂交兰研究概况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整体技术路线
  • 3.3 试验准备
  • 3.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3.2 各种激素的配置
  • 3.3.3 MS 及 KC 培养基配方
  • 3.3.4 MS 及 KC 培养基母液的配置
  • 3.3.5 培养基的制备
  • 3.4 试验方案
  • 3.4.1 初代培养试验方案
  • 3.4.2 继代培养试验方案
  • 3.4.2.1 原球茎( Protocorm-Like Bodies 简称 PLB)继代增殖试验方案
  • 3.4.2.2 PLB 芽分化试验方案
  • 3.4.2.3 生根壮苗试验方案
  • 3.4.3 PLB 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 3.4.3.1 AC 最佳浓度的筛选
  • 3.4.3.2 糖最佳浓度的筛选
  • 3.4.3.3 适宜外植体大小的筛选
  • 3.4.3.4 接种密度的筛选
  • 3.4.4 选择试管苗不同部位进行试验
  • 3.4.5 炼苗移栽
  • 3.4.6 试验结果观测
  • 3.4.7 数据统计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初代培养
  • 4.2 继代培养
  • 4.2.1 PLB 增殖
  • 4.2.2 PLB 分化
  • 4.2.3 再生苗的生根壮苗
  • 4.3 PLB 增殖培养的优化
  • 4.3.1 AC 最佳浓度的筛选
  • 4.3.2 糖最佳浓度的筛选
  • 4.3.3 适宜外植体大小的筛选
  • 4.3.4 接种密度的筛选
  • 4.4 成苗培养
  • 4.5 取生根试管苗各部位为外植体的试验
  • 4.6 炼苗移栽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2.1 外植体褐变及各种处理措施
  • 5.2.2 活性炭(AC)的作用
  • 5.2.3 一次性成苗的可能性
  • 5.2.4 不同外植体的影响
  • 5.2.5 接种密度的影响
  • 5.2.6 原球茎增殖系数的计算
  • 5.2.7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杂交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