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特性且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本论文主要调查了泉州市表层土壤中PAHs的含量,分析其主要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选用采自厦门市的5个PAHs含量相对较高的野外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实验,研究了土壤不同粒径组分结合的PAHs生物有效性,为PAHs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泉州市不同功能区的33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中15种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控PAHs总量范围为28.2~1432.3μg·kg-1,以4~6环PAHs为主。不同功能区土样中PAHs含量高低顺序为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农业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生物质燃料(秸秆)、液体化石燃料(汽油、柴油)的燃烧。土样中15种PAHs的TEQBaP范围为1.6~131.6μg·kg-1,平均值为38.9μg·kg-1。在36.4%的土样中,10种PAHs的总TEQBaP超过荷兰土壤目标参考值,表明泉州市部分表层土壤中PAHs有潜在的生态风险。(2)研究了5个野外污染的表层土壤(0~20 cm)不同粒径组分(粘粒、细粉粒、粗粉粒、细砂粒和粗砂粒)中15种USEPA优控的PAHs分配特征。结果表明,PAHs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分配很不均匀,PAHs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细砂粒>粗粉粒>粗砂粒>细粉粒>粘粒。不同粒径组分中PAHs总量占原土中PAHs总量百分比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细砂粒>粗砂粒>细粉粒>粗粉粒>粘粒。不同粒径组分中,四环PAHs对PAHs总量贡献最大。粗粉粒组分中有机质对PAHs的富集能力最强。(3)利用黄槐作为修复植物,经过180 d的盆栽实验后,5个野外污染土样中PAHs,总量下降了28.0%~45.6%。土样粗砂粒、细砂粒、粗粉粒、细粉粒和粘粒组分中的PAHs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2.5%、38.0%、21.7%、54.8%和59.2%。粗粉粒组分中的PAHs与其它粒径组分相比生物有效性较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城市土壤中PAHs污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 0.3 土壤有机质对PAHs环境行为的影响
  • 0.3.1 土壤有机质组成和性质对PAHs迁移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0.3.2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0.4 土壤有机质结构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0.5 土壤不同有机-矿质复合体对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0.6 本文研究的内容
  • 0.7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章 泉州市表层土壤中PAHs污染状况及其源解析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供试土壤
  • 1.2.2 PAHs的提取和测定
  • 1.2.3 色谱条件
  • 1.2.4 质量控制
  • 1.2.5 统计分析
  • 1.3 结果与讨论
  • 1.3.1 土壤中PAHs污染状况
  • 1.3.2 PAHs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 1.3.3 PAHs生态风险评价
  • 1.4 小结
  • 第2章 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PAHs的分配特征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供试土壤
  • 2.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2.2.3 土壤粒径分组
  • 2.2.4 PAHs的提取和测定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土壤粒径分组的质量回收率和PAHs回收率
  • 2.3.2 土壤粒径组分的有机质碳含量
  • 2.3.3 PAHs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
  • 2.3.4 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对PAHs富集能力比较
  • 2.4 小结
  • 第3章 土壤中不同粒径组分PAHs生物有效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供试土壤
  • 3.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3.2.3 盆栽实验
  • 3.2.4 土壤粒径分组
  • 3.2.5 PAHs的提取和测定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种植前后土壤中PAHs总量的变化
  • 3.3.2 种植前后土壤不同粒径组分PAHs的降解率
  • 3.3.3 种植前后不同粒径组分中PAHs的量占土壤中PAHs总量的变化
  • 3.4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PM2.5的研究进展[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9(02)
    • [2].δ~(13)C法解析乌鲁木齐市PM_(2.5)来源[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8(06)
    • [3].重庆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02)
    • [4].杭州市主城区大气PM2.5中多元素特征及来源解析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22)
    • [5].石化企业典型区域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现代化工 2019(09)
    • [6].宿迁市主城区大气PM_(2.5)来源解析[J]. 环境与发展 2018(09)
    • [7].江宁河小流域地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来源解析[J]. 环境与发展 2018(12)
    • [8].PM2.5源解析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8)
    • [9].太原市冬季一次PM_(2.5)重污染过程特征及来源分析[J]. 山西科技 2019(04)
    • [10].日照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来源的识别和解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1].常州春季PM_(2.5)中WSOC和WSON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19(01)
    • [12].不同类型外源稀土化合物与农业面源磷流失关联性的对比[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4)
    • [13].汾河中上游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来源解析[J]. 山西科技 2019(03)
    • [14].短链氯化石蜡的分析方法、污染现状与毒性效应[J]. 化学进展 2017(09)
    • [15].吉林省典型城市大气中PAHs来源解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6)
    • [16].基于OP-FTIR在线监测的气态污染物源解析技术[J]. 环境工程 2019(07)
    • [17].肇庆市一次典型污染天气的污染物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 2019(10)
    • [18].2017年1月天津市区PM_(2.5)化学组分特征及高时间分辨率来源解析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03)
    • [19].江西省土壤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水平和来源及其健康风险[J]. 土壤通报 2016(06)
    • [20].PM_(2.5)源解析中受体模型应用现状研究[J]. 化工管理 2016(06)
    • [21].PIXE用于北京市新镇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研究[J]. 核技术 2018(12)
    • [22].2016—2017年武汉市城区大气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9(01)
    • [23].喀什市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释[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6)
    • [24].安徽滁州市春季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分析[J]. 环境保护 2018(09)
    • [25].济南市小清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生态风险及源解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6].PM_(2.5)污染特征及污染源模拟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09)
    • [27].应用PMF和PCA探究长春市大气中PM_(10)污染来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8)
    • [28].常州市2014年降水化学组成及来源浅析[J]. 环境化学 2015(11)
    • [29].西宁市环境空气中TSP和PM_(10)来源解析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3)
    • [30].土壤中La与P迁移的关联性初步研究[J]. 环境科学 2009(09)

    标签:;  ;  ;  ;  

    多环芳烃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