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作为一个独特的形象群体沿着时代的长河一路发展而来,它在先秦两汉时期初现,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呈现了独有的风貌,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传统,成为文学的一大景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商埠、通商口岸、市镇的数量比鸦片战争前大为增加,大批农民失去佃种土地的机会而流入城市,成为在市镇、码头、口岸居留的雇佣工人或失业人口。西方资本主义的商潮、商品经济迅速入侵,中国的封建经济形态日益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转化。此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商人形象既有前代同类形象,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人形象。这些商人形象既是对前代同类形象继承的结果,又是晚清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巨变、观念变迁、社会思潮发生大变革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因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商人形象具有时代特色的独特个性。这一形象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揭示了晚清封建社会“官商一体化”的阶级结构,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化等,以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和认识价值,丰富了中国商人形象。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选题意义1.2 学术回顾1.2.1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相关研究1.2.2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商人形象的相关研究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章 古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2.1 宋元以前小说中的商人形象2.1.1 先秦两汉小说中的商人形象2.1.2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商人形象2.1.3 唐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2.1.4 宋元小说中的商人形象2.2 明清小说中的商人形象2.2.1 追逐钱财、敢冒风险的商人2.2.2 精明理智、生财有道的商人2.2.3 重情仗义、乐善好施的商人2.2.4 见利忘义、趋炎附势的商人第3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商人形象的新变3.1 从与官场的关系看商人形象的新变3.1.1 弃官从商3.1.2 不仕而商3.1.3 与官斗法3.2 从经营方式看商人形象的新变3.2.1 金融诈骗3.2.2 走私3.2.3 合股经营3.3 从依附对象看商人形象的新变3.4 从社会怪现状看商人道德新变第4章 商人新变的原因4.1 政治上,晚清政府对商人有了新认识4.2 经济上,晚清商业政策有了积极变化4.3 观念上,传统价值观念的变迁第5章 商人形象新变的价值5.1 小说中的商人形象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商一体化"的阶级结构特点5.2 小说中的商人形象预示着中国近代社会两类资产阶级的不同命运5.3 小说中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角色的转化5.4 小说中的商人形象揭示了改良道德人心的社会意识第6章 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论文; 商人形象论文; 新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