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变化和黑质及被盖腹侧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并探讨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对PD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 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1) 对照组:于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和被盖腹侧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两点各注射6μl生理盐水(natural saline,NS);(2) PD模型组: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于左侧SNC和VTA两点注射建立PD模型;(3) PD模型+NS组:建立PD模型,每隔两天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NS;(4) PD模型+aFGF组:建立PD模型,每隔两天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改构体aFGF(0.2μg/μl)。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于术后1、2、4周末处死大鼠,用Nissl染色法观察神经元丢失的情况,透射电镜观察黑质超微结构的改变,ABC法观察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1) 大鼠行为学变化:PD模型组和PD+NS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旋转速度逐渐加快,至术后2周旋转行为趋于稳定;PD+aFGF组在术后2周以后,旋转行为较前两组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2) 组织病理学变化:3组PD大鼠在术后各时间点左侧SN及VTA区神经元有显著减少,比较各组左侧SN及VTA区神经元发现,PD模型组和PD+NS组术后2周、4周均较同组术后1周有显著减少,PD+aFGF组在各时间点均较前两组有显著增加,但其组内各时间点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D模型组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受损,出现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以及突触前后膜肿胀,突触间隙消失等改变;PD+aFGF组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受损较轻,与PD模型组相比,神经元胞核、线粒体、突触等结构形态有明显改善。(3) TH免疫阳性神经元变化:3组PD大鼠在术后各时间点左侧SN及VTA区TH阳性神经元有显著减少,比较各组左侧SN及VTA区TH阳性神经元发现,PD模型组和PD+NS组术后2周、4周均较同组术后1周显著减少,PD+aFGF组在各时间点均较前两组显著增加,但其组内各时间点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