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岛西北海域气旋式涡旋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吕宋岛西北海域气旋式涡旋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论文摘要

吕宋岛西北海域受到局地风应力和黑潮的共同作用,使其成为南海海洋涡旋的多发地带,也是南海两大季节性气旋式涡旋之一的吕宋冷涡形成区。了解吕宋岛西北海域的海洋涡旋结构,揭示该海域海洋涡旋的生成机制不仅是对南海海洋环流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对边缘海与大洋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贡献。本文首先利用气候态的温盐资料及卫星高度计资料等,分析了吕宋岛西北海域海洋要素场的气候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情况;然后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并结合IPRC提供的平均海平面高度资料,对吕宋岛西北海域气旋式涡旋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借助Okubo-Weiss函数分析了该海域的流场特性,进一步证实了吕宋岛西北海域气旋式涡旋的组成。本文还利用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研究了局地风应力和黑潮与吕宋西北海域气旋式涡旋的关系。最后利用数值试验成功地模拟了黑潮在吕宋岛西北海域诱生的气旋式涡旋。由于本文使用了高时空分辨率的资料和较高水平分辨率的数值模式,对前人有关吕宋冷涡研究中存在的争议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性成果:1)研究指出冬季传统意义下的吕宋冷涡实际上是由两个气旋式涡旋所组成的。一个气旋式涡旋位于吕宋岛的西侧(LCE1),另一个气旋式涡旋位于吕宋岛的西北侧(LCE2)。LCE1的水平尺度约为LCE2水平尺度的两倍,但LCE2的强度要稍强于LCE1。2)研究发现位于吕宋岛西侧的气旋式涡旋(LCE1)只存在于冬季,而位于吕宋岛西北侧的气旋式涡旋(LCE2)则是全年存在。在冬季,两个气旋式涡旋有时会交融在一起,但是大部分时间(约占总样本的3/4),两个涡旋都有各自的中心。3)利用Okubo-Weiss函数对吕宋岛西北海域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LCE1区和LCE2区的流场均主要以气旋式旋涡形式存在,从而用Okubo-Weiss函数证明了两个气旋式涡旋的存在性。但是相比较而言,LCE2的旋涡特性要强于LCE1。4)对观测资料的分析指出LCE2的主变化周期约为60天,而吕宋海峡处的黑潮流量除了有60-70天的季节内振荡外,还有周期为100天的振荡;LCE2主要水体构成为南海水,因此可以推断它是由黑潮所诱生的南海局地的气旋式涡旋。5.研究发现吕宋岛西北海域的两个气旋式涡旋的生成机制不同:位于吕宋西部的冬季气旋式涡旋(LCE1)的形成与吕宋岛西北角的正的风应力旋度有关,而位于吕宋岛西北侧的气旋式涡旋(LCE2)则由黑潮所诱生。HYCOM模式的数值试验也证明,当数值试验中没有南海局地风强迫作用时,黑潮会在吕宋岛的西北侧诱生出一个气旋式的涡旋,该气旋式涡旋的强度会随着黑潮强度的增强(减弱)而增强(减弱)。数值试验表明,当黑潮的强度增强(减弱)原来的1/4时,相应的气旋涡的强度会变为原来的2倍(1/2倍)。总之,本论文首次指出前人所描述的冬季吕宋冷涡实际上是由两个形成机制不同的气旋式涡旋组成,一个是由冬季风绕过吕宋岛后的正的风应力旋度驱动,另一个是黑潮进入吕宋海峡后所诱生,前者对冬季吕宋冷涡的贡献是2/3,后者的贡献是1/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背景知识
  • 1.1.1 南海的地理地形
  • 1.1.2 影响南海的因子:风场和外部环流场
  • 1.1.3 南海上层基本流场及其动力机制
  • 1.2 前人研究结果
  • 1.2.1 与吕宋冷涡联系紧密的相关研究
  • 1.2.2 吕宋冷涡的前人研究
  • 1.2.3 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拟研究的重点内容及创新点
  • 2. 吕宋岛西北海域海洋要素的气候态特征分析
  • 2.1 资料介绍及处理方法
  • 2.1.1 资料介绍
  • 2.1.2 资料处理
  • 2.2 吕宋岛西北海域海洋要素的气候态特征
  • 2.3 吕宋岛西北海域的季节变化
  • 2.3.1 吕宋岛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
  • 2.3.2 吕宋岛西北海域的季节变化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本章附图
  • 3. 吕宋岛西北海域涡旋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成机制初探
  • 3.1 资料介绍及数据处理
  • 3.2 吕宋岛西北海域的环流结构
  • 3.2.1 涡旋的强度表征
  • 3.2.2 吕宋岛西北海域的地转流及地转流涡度分布
  • 3.2.3 LCE2 存在性及其季节变化情况
  • 3.2.4 LCE1与LCE2的空间配置情况
  • 3.3 Okubo-Weiss函数来讨论吕宋西北海域的流场特征
  • 3.3.1 Okubo-Weiss 函数介绍
  • 3.3.2 Okubo-Weiss函数在吕宋岛西北海域的应用
  • 3.4 LCE1与LCE2的生成机制初探
  • 3.4.1 LCE与风应力、黑潮的关系
  • 3.4.2 LCE2与风应力、黑潮的关系
  • 3.4.3 LCE1与LCE2的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本章附图
  • 4. 黑潮诱生气旋式涡旋的模拟
  • 4.1 HYCOM 模式简介
  • 4.2 模式试验设计
  • 4.2.1 三组试验的粗网格试验部分
  • 4.2.2 三组试验的细网格试验部分
  • 4.3 HYCOM 粗网络试验模拟能力评估
  • 4.3.1 上层流场的模拟
  • 4.3.2 温、盐场的模拟
  • 4.3.3 吕宋海峡处上层海洋流场的模拟
  • 4.4 吕宋岛西北侧气旋式涡的模拟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本章附图
  • 5. 结论和讨论
  • 5.1 全文总结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海洋环流模式 HYCOM 简介
  • A.1 模式特点
  • A.2 HYCOM 数值模式研究现状
  • A.3 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和模式网格
  • A.4 HYCOM 中的湍流混合方案
  • A.5 垂向混合坐标的设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涡旋特征和轨迹演化的可视化研究[J]. 计算机时代 2020(02)
    • [2].北太平洋涡旋对基于细尺度参数化的海洋内部混合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20(02)
    • [3].超短涡旋脉冲产生方法研究进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5)
    • [4].可持续性涡旋的产生与测量[J]. 物理实验 2020(05)
    • [5].基于流场分析的变截面涡旋齿的强度分析[J]. 流体机械 2020(05)
    • [6].非经典涡旋光束在高数值孔径系统中的传播特性[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04)
    • [7].涡旋压缩机新型渐变壁厚涡旋齿的设计和工作特性研究[J]. 流体机械 2018(12)
    • [8].海洋涡旋自动探测几何方法、涡旋数据库及其应用[J]. 海洋科学进展 2017(04)
    • [9].基于二维超表面的多通道涡旋光束技术[J]. 光电工程 2017(03)
    • [10].高功率涡旋光束产生方法研究进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07)
    • [11].磁涡旋极性翻转的局域能量[J]. 物理学报 2016(21)
    • [12].涡旋——大海的探戈[J]. 地理教育 2011(06)
    • [13].大海的探戈——涡旋[J]. 百科知识 2010(18)
    • [14].共轴双涡旋声束形成离轴多涡旋的定位[J]. 声学学报 2020(01)
    • [15].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涡旋尺度海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7)
    • [16].涡旋激光阵列产生技术研究进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09)
    • [17].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海洋涡旋检测模型[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05)
    • [18].基于卫星高度计和浮标漂流轨迹的海洋涡旋特征信息对比分析[J]. 海洋与湖沼 2019(04)
    • [19].基于紧凑比率的海洋涡旋提取方法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09)
    • [20].涡旋电磁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 微波学报 2018(02)
    • [21].高阶相干涡旋和光涡旋的动态演化和传输轨迹[J]. 光电子·激光 2016(07)
    • [22].涡旋压缩机涡旋齿温度分布与变形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11)
    • [23].光学涡旋应用于微测量的研究进展[J]. 激光杂志 2015(06)
    • [24].大海的探戈——涡旋[J]. 科学24小时 2010(10)
    • [25].涡旋态参与的约瑟夫森效应[J]. 江西科学 2014(04)
    • [26].自散焦非局域非线性材料中的光学涡旋孤子[J]. 物理学报 2013(04)
    • [27].环形涡旋光干涉叠加形成复合涡旋光的特性研究[J]. 山东科学 2013(02)
    • [28].平面涡旋光叠加形成复合涡旋的理论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9].涡旋纹与涡旋结构的发生与演化[J]. 大舞台 2012(03)
    • [30].涡旋泵涡旋齿的压力和温度场模型[J]. 化工机械 2011(05)

    标签:;  ;  ;  ;  ;  

    吕宋岛西北海域气旋式涡旋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