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及其诱发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及其诱发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一、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的关系研究目的:分析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SAM)、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的关系,筛选职业应激客观评价指标,揭示慢性职业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整群抽取涵盖体力(乘务员292人)、脑力(一般办公人员130人)和脑体混合(乘警100人)三类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应激(OSI—R)量表、A型行为、状态—特质焦虑(STAI)对其进行职业应激及应激因素调查。随机抽取部分乘警90人、办公人员90人、乘务员180人,采集血样进行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的放射免疫检测。控制职业、工龄,偏相关分析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的相关性,协方差分析不同职业应激和应激因素评分水平的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浓度,以及协方差交互模型分析职业应激与A型行为、职业应激与状态—特质焦虑的交互作用对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升高的危险因素以及三条通路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相互作用对职业应激的影响。结果:1.SAM系统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与职业应激的关系肾上腺素(Ad)与职业应激以及应激中介因素(A型行为)、应激情绪反应(状态—特质焦虑)均呈正相关,其中职业业应激总分与肾上腺素(Ad)相关最大(r=0.252,p=0.000),去甲肾上腺素(NE)与职业应激及特质焦虑也呈正相关,多巴胺(DA)与职业应激及应激因素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应激及大部分应激因素的高、中评分组的Ad浓度均高于低评分组,职业应激总分中中等职业应激评分组的NE浓度高于低评分组,而职业应激总分高评分组的DA浓度低于中评分组:职业应激与状态焦虑对Ad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F=3.061,P=0.043),职业应激与应激因素对NE、DA影响均无交互效应存在;工龄、职业应激和状态焦虑进入Ad升高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OR分别为0.696、2.031和1.769),特质焦虑进入NE升高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OR=1.882),职业应激进入DA升高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OR=0.400)。2.HPA轴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皮质醇)与职业应激的关系皮质醇(COR)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r=0.125,p=0.017),职业应激总分及应激反应高评分组的COR浓度均高于低评分组,A型行为和状态—特质焦虑的不同评分水平的皮质醇浓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应激与应激因素对COR浓度影响无交互作用存在,职业应激进入COR升高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OR=1.923)。3.RAAS系统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与职业应激的关系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与职业应激及绝大部分应激因素的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职业应激及应激因素评分水平对PRA和AngⅡ浓度的影响也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应激反应高评分组ALD浓度浓度高于中评分组;职业应激与应激因素对PRA、AngⅡ和ALD影响无交互效应;多因素分析,婚姻(已婚)进入PRA升高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OR=2.325);工龄和特质焦虑进入AngⅡ升高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OR为0.427和1.183),A型行为进入ALD升高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OR=3.060)。4.三条神经内分泌通路的生物标志物间相互作用对职业应激的影响在高职业应激组,HPA轴的COR与RASS系统的PRA和ALD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1和0.334);低职业应激组,三条神经内分泌通路之间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SAM系统的Ad、NE与RASS系统的ALD对职业应激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其的交互OR分别为2.770、2.780;Ad升高、特质焦虑、职业进入职业应激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分别为3.178、4.161和3.069。二、应激性生物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分析目的:分析应激性生物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揭示长期慢性职业应激下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针对以上人群,调查高血压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育活动、盐饮食、高血压遗传史、超重和肥胖等),同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年龄分层后比较不同高血压患病情况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浓度,等级相关分析血压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通过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协方差分析不同血压水平生物标志物浓度,以及分别在高、低应激组比较不同高血压患病情况生物标志物浓度差别,并在高血压患者中分析高血压危险因素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结果:1.SAM系统应激性生物标志物(儿茶酚胺)与高血压及血压值的关系儿茶酚胺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层后,仅肾上腺素(Ad)在高血压组中,高年龄组浓度低于低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均以正常高值和轻度高血压组的浓度最低;高职业应激中非高血压组的Ad浓度高于低应激中高血压组,高职业应激中高血压组的DA浓度低于低应激中的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患者中,有高血压遗传史、超重肥胖的其NE浓度高于无这两个因素暴露时,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对儿茶酚胺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2.HPA轴应激性生物标志物(皮质醇)与高血压及血压值的关系皮质醇(COR)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OR在年龄组间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COR浓度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增高,其中中度及以上高血压组的COR浓度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职业应激中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的COR浓度均高于低应激中的非高血压组;高血压危险因素对COR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3.RAAS系统应激性生物标志物(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与高血压及血压值的关系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中,高年龄组PRA、AngⅡ浓度低于低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LD在年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ALD与血压呈正相关(r=0.161,p=0.008),ALD浓度以中度及以上高血压组最高,正常血压组最低,PRA、AngⅡ在不同血压水平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低职业应激中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PRA、AngⅡ和ALD浓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职业应激中高血压组的ALD浓度高于低应激中高血压和非高血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患者中,高盐饮食组ALD浓度高于正常饮食组,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对PRA、AngⅡ和ALD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研究对象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1.SAM系统参与了慢性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该系统的活性能够反映职业应激的程度主要与其分泌的生物标志物的水平有关;长期慢性高应激作用下,肾上腺素(Ad)能够较好的反映职业应激的负荷程度,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可能存在耗竭的现象,外周血中Ad应与DA结合作为职业应激负荷程度的客观评价指标;2.儿茶酚胺分泌随着职业应激程度升高而增加,但增加的程度可有不同,在中等应激水平增加最明显,高应激水平增幅明显降低或浓度反而下降,SAM系统在不同慢性应激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调控作用;3.HPA轴是参与慢性应激作用的重要途径,HPA轴的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皮质醇(COR)与职业应激关系密切,也可作为职业应激评价的指标;4.RAAS系统的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与职业应激的关系较小,且受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作为反映职业应激水平的参考;5.由于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除了受到职业应激影响,还受到体内外其他应激因素的影响,因此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应始终同基于工作情况分析的心理学参数和资料一起衡量职业应激的负荷;6.高职业应激下,SAM、HPA轴和RAAS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职业应激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7.长期慢性高职业应激,导致SAM、HPA和RAAS应激系统活性增强,主要通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醛固酮(ALD)分泌的增加,诱发或促进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在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遗传史、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存在时,NE和ALD作用更加显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的关系研究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应激性生物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研究[J]. 医学信息 2020(10)
    • [2].肺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06)
    • [3].肺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及其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8)
    • [4].一例前列腺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术后复发的总结与反思[J]. 现代医学 2016(06)
    • [5].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J]. 中外医疗 2013(20)
    • [6].男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一例[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2(04)
    • [7].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分化[J]. 医学新知杂志 2008(04)
    • [8].合并神经内分泌分化前列腺腺癌23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0(01)
    • [9].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高危因素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 2020(01)
    • [10].胃体神经内分泌瘤合并胃窦早癌1例[J]. 重庆医学 2019(07)
    • [11].卵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阑尾神经内分泌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01)
    • [12].神经内分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09)
    • [13].髓质激素增多的肾上腺皮质腺瘤神经内分泌分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06)
    • [14].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改变及其治疗[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S6)
    • [15].结直肠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研究进展[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9(06)
    • [16].卵巢癌肉瘤伴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并文献复习[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04)
    • [17].难以确诊的神经内分泌瘤[J]. 健康之家 2016(10)
    • [18].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02)
    • [19].胃的肝样癌伴灶性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报道[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12)
    • [20].内镜诊治直肠神经内分泌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04)
    • [21].胃癌与神经内分泌瘤共存1例[J]. 胃肠病学 2018(05)
    • [22].奇士肽神经内分泌网络与生殖功能调控[J]. 生殖医学杂志 2017(02)
    • [23].神经内分泌瘤药物治疗进展[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5)
    • [24].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肺腺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分析[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04)
    • [25].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现代医学影像诊断[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5)
    • [26].舒尼替尼治疗神经内分泌瘤的研究进展[J]. 药品评价 2012(30)
    • [27].肺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10(06)
    • [28].多发息肉样胃神经内分泌瘤1例报道[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0(07)
    • [29].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33例临床分析及其预后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23)
    • [30].慢性心衰患者辨证分型与神经内分泌激活关系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  ;  

    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与职业应激及其诱发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