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目的:挖掘传统中医理论中的痰湿体质相关理论,总结近现代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中医痰湿体质理论及其应用。明确痰湿体质的基本概念、形成因素、判定标准、发病趋势、调理方法,指导中风、眩晕、胸痹、消渴等相关疾病的预防、诊疗以及痰湿体质的养生康复。探索痰湿体质基因表达特征,分析痰湿体质相关基因功能,阐发痰湿体质的内在分子机制,建立痰湿体质基因表达谱,实现痰湿体质的基因检测。方法:采用传统文献梳理与现代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学中痰、湿及痰湿体质等相关理论的源流、内涵与外延,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探讨痰湿体质理论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选用Affymetrix Gene Chip Human Genome U133+2.0高通量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探索痰湿体质的基因表达特征。结果:中医传统文献中对痰、湿及痰湿体质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痰、湿与痰湿体质之间,既具有密切联系,又有层次上的区别。历代医家对痰湿体质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认为,痰湿体质是受禀赋遗传、营养失衡等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体结构、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的,表现为对相关疾病具有易罹性的一种体质类型。痰湿体质具有可调性,对痰湿体质的调整是相关疾病预防的有效措施。应用Affymetrix Gene Chip Human Genome U133+2.0芯片,对痰湿体质5例与平和体质6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高通量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结果显示,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组间比较,表达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共442个,其中上调基因222个,下调基因220个。结论:理论研究表明:痰湿体质是体内水液代谢紊乱,以痰湿内蕴为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的形成与先天遗传、营养失衡、运动不足等因素相关;痰湿体质特征量表及痰湿体质评分OR值计算是判定痰湿体质的基本标准;痰湿郁滞、痰瘀交阻,逐渐形成眩晕、中风、胸痹、消渴等病证是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健脾利湿、行气化痰以及运动与食疗是调理痰湿体质的主要方法。基因研究表明:痰湿体质是与多基因表达相关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相比在基因表达上,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总体表现为代谢紊乱以及与免疫增强、炎症反应亢进、疾病发病、疾病抵抗基因相关的表达特征。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英文缩略词前言第一部分 痰湿体质及其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综述)1 痰、湿及其相关研究探析1.1 痰、湿概念及其实质研究概况1.1.1 痰概念研究1.1.2 痰实质研究1.1.3 湿概念研究1.1.4 湿实质研究1.2 痰湿病证研究现状1.2.1 痰湿病证的文献研究1.2.2 痰湿证治理论与应用研究1.3 痰、湿及其病证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1.3.1 痰、湿及其病证研究现状分析1.3.2 痰、湿理论与体质研究的关系2 痰湿体质现代研究概况2.1 痰湿体质理论研究2.1.1 痰湿体质源流探讨2.1.2 痰湿体质概念的表述2.1.3 痰湿体质形成因素的分析2.1.4 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2.2 痰湿体质临床研究2.2.1 痰湿体质与疾病相关性临床调研2.2.2 痰湿体质与疾病相关的生化检测2.3 痰湿体质实验研究2.3.1 痰湿体质的免疫遗传学检测2.3.2 痰湿体质中药干预研究2.4 痰湿体质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2.4.1 痰湿体质研究现状分析2.4.2 痰湿体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参考文献第二部分 痰湿体质理论研究1 痰、湿及其相关概念源流考证1.1 痰字本义及演绎考释1.1.1 痰字考证1.1.2 痰义演绎1.2 湿义源流考释1.2.1 《内经》湿义考1.2.2 湿分内、外考1.2.3 湿分阴、阳考1.3 痰、饮、湿三者关系及其实质考证1.3.1 痰、饮、湿的联系1.3.2 痰、饮、湿的区别1.3.3 痰、饮、湿的实质考证1.4 痰、湿及其病证与痰湿体质的关系考证1.4.1 痰、湿及其病证与痰湿体质的联系1.4.2 痰、湿与痰湿体质的区别1.4.3 痰、湿病证与痰湿体质的关系2 痰湿体质理论的历史沿革2.1 《内经》中有关痰湿体质的表述2.1.1 《内经》中与痰湿体质相关的体质分类2.1.2 《内经》对痰湿体质与疾病相关性的认识2.2 《伤寒杂病论》对痰湿体质调治的贡献2.2.1 《伤寒杂病论》对痰湿体质的表述2.2.2 《伤寒杂病论》中调治痰湿体质的方药2.3 晋、隋、唐、宋医家对痰湿体质的认识2.3.1 晋、隋医家对痰湿体质的认识2.3.2 唐、宋医家对痰湿体质的认识2.4 金、元、明、清医家对痰湿体质的论述2.4.1 金、元医家对痰湿体质的论述2.4.2 明、清医家对痰湿体质的论述2.5 痰湿体质的提出及其现代研究2.5.1 痰湿体质的提出2.5.2 痰湿体质的现代研究3 痰湿体质的内涵与外延3.1 痰湿体质基本概念的阐述3.1.1 痰湿体质的概念3.1.2 痰湿体质概念解析3.2 痰湿体质的构成要素3.2.1 痰湿体质的形态结构要素3.2.2 痰湿体质的生理要素3.2.3 痰湿体质的心理要素3.3 痰湿体质的形成因素3.3.1 先天禀赋因素3.3.2 后天获得因素3.4 痰湿体质的形成机制3.4.1 脾失健运精不归化3.4.2 升降失调气不布津3.5 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3.5.1 痰湿体质判定的理论依据3.5.2 痰湿体质判定标准的建立3.6 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3.6.1 易患眩晕3.6.2 易患中风3.6.3 易患胸痹3.6.4 易患消渴3.7 痰湿体质的调理原则3.7.1 因人制宜原则3.7.2 标本兼顾原则3.8 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3.8.1 中药调理方法3.8.2 养生保健方法4 痰湿体质理论的应用4.1 痰湿体质与疾病诊疗4.1.1 辨体、辨病与辨证4.1.2 辨痰湿体质论治4.1.3 痰湿体质调体专方4.2 痰湿体质与疾病预防4.2.1 调体防病4.2.2 调体防变4.2.3 病后调体5 讨论5.1 关于痰湿体质理论的形成过程5.2 关于痰湿体质理论体系的构建参考文献第三部分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谱研究1 受试人群筛选与取样1.1 受试者纳入与排除标准1.1.1 纳入标准1.1.2 排除标准1.2 受试人群筛选办法1.2.1 初步筛选1.2.2 体格检查1.3 筛选结果与取样1.3.1 受试人群筛选结果1.3.2 血液样品采集2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2.1 主要试剂与仪器2.1.1 实验试剂2.1.2 实验仪器2.2 实验设计与质量控制标准2.2.1 实验设计2.2.2 质量控制标准2.3 实验步骤2.3.1 总RNA 提取与纯化2.3.2 总RNA 定量和质量检测2.3.3 靶标制备过程2.3.4 真核生物靶标杂交2.3.5 真核生物阵列的清洗、染色2.3.6 图像扫描2.4 数据处理2.4.1 扫描芯片分析2.4.2 数据质量控制2.4.3 数据分析内容及说明3 实验结果3.1 平和体质与痰湿体质样品检测值对比结果3.1.1 平和体质、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混合样品检测值一对一比较3.1.2 平和体质与痰湿体质差异基因信号均值组间比较3.2 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比较表达上调基因分析结果3.2.1 痰湿体质上调基因及其上调倍数与信度参考值3.2.2 痰湿体质上调基因名称及其所参与的生理功能过程阐述3.3 痰湿体质上调基因功能分类3.3.1 参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基因3.3.2 具有潜在的肿瘤抑制功能的蛋白质3.3.3 与糖代谢和脂类代谢有关的蛋白质3.3.4 有多种与疾病相关的基因3.3.5 其他3.4 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比较下调基因结果分析3.4.1 痰湿体质下调基因及其信度参考值3.4.2 痰湿体质下调基因名称及其所参与的生理功能过程阐述3.5 痰湿体质下调基因功能分类3.5.1 与糖代谢和脂类代谢有关的基因3.5.2 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有关的基因3.5.3 疾病相关基因4 痰湿质基因表达谱研究结论与展望4.1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表现为代谢紊乱的总体特征4.2 痰湿质基因表达与多种疾病发病相关4.3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与部分疾病抵抗相关4.4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与免疫及炎症反应相关4.5 发现一些名称、功能尚未明确的基因4.6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谱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全文总结1 痰湿体质理论阐述1.1 痰湿体质理论的历史沿革1.2 痰湿体质与痰湿证候的区别1.3 痰湿体质的概念1.4 痰湿体质的构成要素1.5 痰湿体质的形成因素1.6 痰湿体质的形成机制1.7 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1.8 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1.9 痰湿体质的调理原则1.10 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2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特征2.1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以代谢紊乱为总体特征2.2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与多种疾病发病相关2.3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与部分疾病抵抗相关2.4 痰湿体质与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相关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3.1 痰湿体质理论与应用新论3.2 高通量人类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应用3.3 痰湿体质基因表达谱的初步发现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为例[J]. 科技风 2019(35)
- [2].闽西城区老年人体质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新罗区为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3].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2)
- [4].环境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2)
- [5].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教学实践研究[J]. 运动精品 2019(11)
- [6].大学生体质健康“四位一体”机制的研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7].智慧校园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S1)
- [8].“健康中国”视域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成果深化与促进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 2020(01)
- [9].体质辨识在围生期保健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02)
- [10].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探析[J]. 智库时代 2020(05)
- [11].大学生体力活动影响体质健康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3)
- [12].中国学校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流变逻辑及启示[J]. 体育科学研究 2020(01)
- [13].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6)
- [14].大学生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态度的质性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5].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抗荷体质训练1年体型变化观察[J]. 空军医学杂志 2020(01)
- [16].青少年体质测评与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20(02)
- [17].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J]. 体育科技 2019(06)
- [18].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困境及其破解路径[J]. 体育学刊 2020(02)
- [19].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与促进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5)
- [20].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构想——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5)
- [21].构建“体医融合”模式下社区体质测控服务体系[J]. 湖北体育科技 2020(01)
- [22].老年人多维度体质综合评估量表的实证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23].“健康中国”背景下湘潭市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机制创新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02)
- [24].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新路径分析[J]. 档案管理 2020(03)
- [25].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J]. 粘接 2020(03)
- [26].2018年某高校新生体质指数及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J]. 中国校医 2020(05)
- [27].中医辨识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者的血脂水平差异研究[J]. 中外医疗 2020(05)
- [28].场地障碍课程对男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 青少年体育 2020(04)
- [29].“化整为零”模式对体质未达标群体的体质干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20(02)
- [30].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18)
标签:痰湿体质论文; 理论研究论文; 基因表达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