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的研究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的研究

论文摘要

从安徽省肥东、全椒、潜山、庐江、宣城等地样本分离获得5个稻曲病菌株,分别为FD、QJ、QS、LJ、XC。通过对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稻曲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低于5℃则菌丝不能生长,高于35℃菌丝生长受抑制,菌丝生长与温度之间满足二次曲线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6、0.9728、0.9674、0.9283、0.9595。稻曲病菌5个不同菌株在产孢及孢子萌发之间存在差异。菌株XC在液体培养基中不能产孢,而其他4个菌株均能够产生分生孢子,但各自的产孢量存在差异,其中菌株FD产孢能力最强,产孢量在105-107个/ml;在3种不同的培养基质中,PS中产孢量最大,显著高于胁本哲氏液体和马铃薯-麦芽糖液这2种培养基质;不同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最低温度为15℃,温度高于37℃时孢子不能正常萌发,其致死温度为56℃;在16℃-30℃的温度区间内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间满足逻辑斯蒂模型,4菌株QJ、QS、FD、LJ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92、0.9921、0.9927、0.9824。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7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与pH值之间满足3次多项式关系,5菌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4、0.9567、0.9600、0.9386、0.9685等;4个不同菌株的分生孢子的萌发均对pH值敏感,最适pH值在6-7之间,孢子萌发率与pH值之间满足3次多项式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0.9928、0.9826、0.9990。稻曲病菌的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L-天冬门酰胺,其最适浓度分别为2%和0.2%-0.3%,稻曲病菌丝生长与碳、氮源的不同浓度之间分别满足二次曲线和三次多项式模型。通过对稻曲病菌的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化学药剂均表现敏感。供试的9个化学单剂其对稻曲病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烯唑醇对病原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0.14μg/ml,其次分别是丙环唑EC50=0.26μg/ml、咪鲜胺EC50=0.30μg/ml、腈菌唑EC50=0.41μg/ml、松脂酸铜EC50=0.57μg/ml、戊唑醇EC50=0.89μg/ml、多菌灵EC50=0.89μg/ml、苯菌灵EC50=1.13μg╱ml、井冈霉素EC50=13.60μg/ml,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5、0.9187、0.9175、0.9342、0.8519、0.9093、0.9643、0.8242、0.8911。进一步进行复配的筛选,共获得10个有明显增效的组合12个增效配方。其中有5个配方的协同系数SR大于2.0,表现较强的增效作用,它们分别是烯唑醇与咪鲜胺(B),其SR=3.70;井冈霉素与苯菌灵(B),其SR=2.49;烯唑醇与井冈霉素(E),其SR=2.28;烯唑醇与咪鲜胺(A),其SR=2.08;烯唑醇与腈菌唑(F),其SR=2.01等。在这5个增效配方中,除井冈霉素与苯菌灵(B)的配方其实际抑制中浓度EC50=3.95μg/ml以外,其它4个配方的实际抑制中浓度EC50均小于0.5μg/ml,表现较高的毒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稻曲病的概况
  • 2 稻曲病的研究进展
  • 2.1 稻曲病的症状与危害
  • 2.2 稻曲病病原生物学
  • 2.3 稻曲病病穗与病粒的空间分布型
  • 2.4 稻曲病发生规律
  • 2.5 稻曲病病级的划分标准
  • 2.6 治理技术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原菌的分离
  • 1.1 组织切块法
  • 1.2 涂平板法
  • 1.3 厚垣孢子萌发法
  • 2 供试菌株
  • 3 培养基的筛选
  • 3.1 供试培养基
  • 3.2 培养基筛选
  • 4 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4.1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4.2 不同基质对病原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
  • 4.3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4.4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
  • 4.5 pH值对病原菌菌丝体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4.6 不同碳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影响
  • 4.6.1 不同浓度C源菌丝生长影响
  • 4.6.2 不同C源对菌丝生长影响
  • 4.7 不同N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4.7.1 N源的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4.7.2 不同N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5 杀菌剂的筛选及其复配配方的确定
  • 5.1 主配剂的毒力测定
  • 5.1.1 供试药剂
  • 5.1.2 供试菌株
  • 5.1.2 实验设计
  • 5.1.3 药剂培养基的置备
  • 5.1.4 接种方法
  • 5.2 复配剂配方的确定
  • 5.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分离方法的比较
  • 2 培养基的筛选
  • 3 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3.1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基质上各菌株产孢量的影响
  • 3.3 不同温度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 3.4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5 不同pH值对分生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 3.6 C源及不同浓度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3.6.1 不同C源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3.6.2 C源的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7 N源对菌丝生长影响
  • 3.7.1 不同N源对菌丝生长影响
  • 3.7.2 N源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影响
  • 4 化学药剂的筛选与复配
  • 4.1 化学单剂药剂筛选
  • 4.2 各复配剂配方筛选
  • 4.2.1 烯唑醇与腈菌唑的复配配方筛选
  • 4.2.2 烯唑醇与丙环唑复配的配方筛选
  • 4.2.3 烯唑醇与咪鲜胺复配的配方筛选
  • 4.2.4 烯唑醇与井冈霉素复配的配方筛选
  • 4.2.5 腈菌唑与丙环唑复配配方筛选
  • 4.2.6 井冈霉素与丙环唑配方筛选
  • 4.2.7 咪鲜胺与井冈霉素复配配方的筛选
  • 4.2.8 井冈霉素与苯菌灵复配配方筛选
  • 4.2.9 腈菌唑与咪鲜胺复配配方筛选
  • 4.2.10 丙环唑与咪鲜胺复配配方的筛选
  • 讨论
  • 1 分离方法的比较
  • 2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3 稻曲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 4 混配剂配方的筛选
  • 结论
  • 1 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2 化学药剂的筛选
  • 3 复配剂配方的筛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