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穿孔仿真研究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穿孔仿真研究

论文摘要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是近年来生物检测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生物分子及化学物质的检测。其中的单分子DNA测序技术因其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第三代测序技术,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以Coulter计数器原理为基础。用带有纳米孔的薄膜分隔电解液溶液,并在膜两端施加电压可检测到流经纳米孔的离子电流,当表面带有电荷的分子颗粒和穿过纳米孔时,因其体积占据将使穿孔电流有所下降,穿孔电流的特征即反应了待测分子的性质。本文以Nernst-Planck模型为基础,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的有限元模型,仿真了纳米孔及带电分子颗粒穿过纳米孔时的电流变化、电场分布、离子电荷的分布和流体流动的情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对纳米孔电学性能的仿真实验发现,在各溶液浓度条件下,纳米孔的I-V曲线均为线性;但纳米孔电导却在低浓度条件时,随浓度的变化非线性的改变,究其原因,是由于纳米孔中的电渗作用在低浓度条件下更显著而造成的。在带电颗粒穿越纳米孔的过程中,颗粒对孔的部分阻塞会造成纳米孔电流的下降,但同时,孔中的电渗效应则增大了纳米孔电流,因此,总的穿孔电流大小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渗效应的增强效果,在很低的溶液浓度条件下,穿孔电流甚至会出现较初始值升高的情况。带电颗粒的尺寸对穿孔电流特征曲线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一般地,颗粒越细短,穿孔过程对电流的变化影响越小。本文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的较好,能够很好的解释各种现象的原因。同时,针对本模型的限制,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孔DNA 分子穿孔的相关研究
  • 1.1.1 核酸链组成的影响
  • 1.1.2 链方向的影响
  • 1.1.3 链长度的影响
  • 1.1.4 分子穿孔频率
  • 1.1.5 陷捕DNA 分子
  • 1.2 人造固态孔DNA 分子穿孔的相关研究
  • 1.2.1 链长对穿孔时间的影响
  • 1.2.2 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影响
  • 1.2.3 DNA 分子链折叠
  • 1.2.4 减缓DNA 穿孔速度
  • 1.3 肽、蛋白、聚合物的纳米孔检测
  • 1.4 纳米孔分子识别位点检测
  • 1.4.1 基因工程化的识别位点
  • 1.4.2 共价键连接位点
  • 1.4.3 非穿孔电流的检测方法
  • 1.4.4 分析物固定于纳米孔
  • 1.4.5 纳米孔的离子选择
  • 1.5 纳米孔计算机仿真的研究
  • 1.5.1 分子动力学
  • 1.5.2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
  • 1.5.3 连续性方程的方法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物理基础与模型建立
  • 2.1 微观流体中的物理效应
  • 2.1.1 电渗效应(Electroosmosis)
  • 2.1.2 电泳效应(Electrophoresis)
  • 2.1.3 小雷诺数效应
  • 2.2 纳流体模型
  • 2.2.1 NP 模型
  • 2.2.2 PB 模型
  • 2.3 本文采用的模型
  • 2.3.1 几何模型
  • 2.3.2 符号说明
  • 2.3.3 控制方程
  • 2.3.4 边界条件
  • 2.3.5 网格划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米孔电学性能
  • 3.1 电势及净电荷分布
  • 3.1.1 电势分布
  • 3.1.2 纳米孔周围电解质溶液的电荷分布
  • 3.2 纳米孔微观状态及影响因素
  • 3.2.1 电势分布情况
  • 3.2.2 溶液电荷分布
  • 3.2.3 流体流动
  • 3.3 纳米孔I-V 特性
  • 3.3.1 I-V 曲线及溶液浓度的影响
  • 3.3.2 表面电荷对I-V 曲线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带电颗粒穿孔电流变化及影响因素
  • 4.1 电势和净电荷分布
  • 4.2 颗粒长度对穿孔电流的影响
  • 4.3 颗粒直径对穿孔电流的影响
  • 4.3.1 杆状颗粒
  • 4.3.2 球状颗粒
  • 4.4 浓度对穿孔电流的影响
  • 4.4.1 杆状颗粒
  • 4.4.2 球状颗粒
  • 4.5 孔壁表面电荷对穿孔电流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纳颗粒[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2)
    • [2].《颗粒,颗粒!》[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03)
    • [3].9月防城港硫磺市场趋于平稳[J]. 硫酸工业 2015(05)
    • [4].感麦[J]. 黄河之声 2014(09)
    • [5].浅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法用量[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6)
    • [6].芩麻颗粒前处理工艺的优化[J]. 中成药 2020(02)
    • [7].胆胃平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6)
    • [8].生产辅酶Q_(10)颗粒的方法[J]. 石油化工 2010(03)
    • [9].眠安宁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01)
    • [10].2012—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复舒颗粒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03)
    • [11].观察扶正消瘤颗粒联合综合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12].萎胃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06)
    • [13].颗粒离散元法的颗粒碎裂研究进展[J].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3)
    • [14].模拟舱内颗粒物分布状态评估[J]. 商业故事 2018(19)
    • [15].经典名方四妙勇安汤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 生物化工 2020(02)
    • [16].吸附雾霾颗粒的小卫士——叶[J]. 中学生物教学 2015(24)
    • [17].考虑颗粒旋转的颗粒动力学模拟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特性[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0(05)
    • [18].汽油车和天然气汽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J]. 汽车工程 2009(02)
    • [19].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J]. 九江学院学报 2008(06)
    • [20].妇科保胎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 甘肃科技 2016(19)
    • [21].兽药板青颗粒辨别方法[J]. 北方牧业 2016(10)
    • [22].滚筒干燥器中杆状颗粒混合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3].小儿连番止泻颗粒成型工艺和含量测定[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24)
    • [24].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振荡循环现象的实验研究[J]. 化工学报 2015(08)
    • [25].钛颗粒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01)
    • [26].颗粒羟基氧化锆的除氟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6)
    • [27].特粗WC颗粒的制备方法研究[J]. 金属功能材料 2012(04)
    • [28].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6)
    • [29].室内颗粒物分布运动的研究进展[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05)
    • [30].雪糕表面喷涂大颗粒特殊生产工艺的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22)

    标签:;  ;  ;  ;  ;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纳米孔及带电颗粒穿孔仿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