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子与白桂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药子与白桂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黄药子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二章主要介绍白桂木中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成分研究,第三章为黄药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综述。黄药子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干燥块茎,其性寒、味苦、小毒,有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瘤,吐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等疾病。而现代临床多用其治疗甲状腺肿、甲状腺癌、食管癌、胃癌、糖尿病等。目前,从黄药子中分离得到了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内酯类、黄酮类等;同时药理研究也相继发现,黄药子有多种多样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甲状腺肿等。其中,有报道显示黄药子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对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报道却很少。因此,我们对黄药子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6个二萜内酯类化合物:黄独素B (diosbulbin B,Ⅰ-4),黄独素D (diosbulbin D,Ⅰ-2),黄独素E (diosbulbin E,Ⅰ-1),黄独素F(diosbulbin F,Ⅰ-3),黄独素G(diosbulbin G,Ⅰ-5),黄独素L (diosbulbin L,Ⅰ-6);4个菲类化合物:2,3,5,7-四羟基菲(2,3,5,7-phenanthrenetetraol,Ⅰ-7),2,3,5,7-四羟基二氢菲(9,10-dihydro-2,3,5, 7-phenanthrenetetraol,Ⅰ-8),5,7-二甲氧基-2,6-二羟基菲(5,7-dimethoxy-2, 6-phenanthrenediol,Ⅰ-9),密茎贝母兰醌A (ochrone A,Ⅰ-10);2个黄酮类化合物:杨梅素(myricetin,Ⅰ-11),槲皮素(quercetin,Ⅰ-12);1个木脂素: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ciresinol,Ⅰ-13)和1个色原酮:柴胡色原酮A (saikochromoneA,Ⅰ-14)。其中化合物Ⅰ-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9,Ⅰ-10,Ⅰ-13,Ⅰ-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 Hance)系桑科波罗蜜属植物,味甘、淡,性温,具有祛风利湿、活血通络等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头痛、腰膝酸软、胃痛、黄疽、产妇乳汁不足等。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白桂木的化学成分仅有少量的研究报道。我们课题组前期对白桂木粗提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活性筛选表明,白桂木茎枝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对胰脂肪酶具有抑制作用,并对其中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酪氨酸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35±0.01μg/ml。酪氨酸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等色素的关键酶、限速酶,酪氨酸酶的活性与黑色素合成量呈正相关。酪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生成,可用来预防和治疗色素沉着、黄褐斑和黑色素瘤等疾病。为寻找天然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我们有必要对白桂木的乙酸乙酯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筛选。作者共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白桂木黄酮(artohypaflavone,Ⅱ-1), brosimone H(Ⅱ-2), artonin A (Ⅱ-3),artocarpin(Ⅱ-4),artopetelin B(Ⅱ-5),(-)-表阿福豆素((-)-epiafzelechin,Ⅱ-6),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Ⅱ-7), (+)-阿福豆素((+)-afzelechin,Ⅱ-8), (+)-儿茶素((+)-catechin,Ⅱ-9),(+)-阿福豆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Ⅱ-10).其中化合物Ⅱ-1为新的异戊烯基黄酮;化合物Ⅱ-2,Ⅱ-4~Ⅱ-6,Ⅱ-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6和Ⅱ-7对酪氨酸酶显示了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3.50±0.96μM和0.47±0.02μM。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黄药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 1.1 前言
  • 1.2 结果与讨论
  • 1.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1.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1.3 实验部分
  • 1.3.1 仪器与试剂
  • 1.3.2 植物材料
  • 1.3.3 提取分离
  • 1.3.4 化合物理化数据
  • 参考文献
  • 2 白桂木中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成分研究
  • 2.1 前言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2.2.2 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3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 2.3 实验部分
  • 2.3.1 仪器与试剂
  • 2.3.2 植物材料
  • 2.3.3 提取分离
  • 2.3.4 化合物理化数据
  • 2.3.5 生物活性测试
  • 参考文献
  • 3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种用FITC标记红桂木凝集素方法的比较[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01)
    • [2].野生水果胭脂子(红桂木)的驯化利用价值概述[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3)
    • [3].濒危植物白桂木种子育苗技术研究[J]. 热带林业 2010(03)
    • [4].广东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2)
    • [5].白桂木生殖物候和繁育系统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0(03)
    • [6].濒危植物白桂木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动态[J]. 林业资源管理 2010(06)
    • [7].濒危植物白桂木种子萌发生理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2)
    • [8].濒危植物白桂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10(02)
    • [9].濒危植物白桂木种子繁殖苗年生长规律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 2009(03)
    • [10].濒危植物白桂木组培育苗技术研究[J]. 热带林业 2011(03)
    • [11].白桂木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8(02)
    • [12].不同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红桂木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1(01)
    • [13].白桂木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21)
    • [14].26份红桂木种质经济性状的初步评价[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01)
    • [15].红桂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07)
    • [16].菠萝蜜嫁接桂木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08)
    • [17].运用种间联结分析濒危植物白桂木在群落中的地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18].白桂木凝集素基因cDNA克隆及其性质预测[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6)
    • [19].红桂木凝集素对树突状细胞生长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2(06)
    • [20].基于MaxEnt模型的江西省白桂木生境适宜性评价[J]. 南方林业科学 2020(02)
    • [21].白桂木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筛选[J]. 中草药 2010(11)
    • [22].红桂木凝集素受体在大鼠消化组织的表达[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02)
    • [23].铝毒胁迫下不同木豆品种的耐铝性差异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04)
    • [24].两种提取白桂木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研究[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25].红桂木凝集素对Jurkat T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1(04)
    • [26].红桂木凝集素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03)
    • [27].白桂木凝集素基因的5’RACE与3’RACE扩增及序列分析[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
    • [28].红桂木凝集素受体在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8)
    • [29].桂木叶中儿茶素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
    • [30].米味[J]. 中学生 2009(32)

    标签:;  ;  ;  ;  ;  ;  ;  ;  

    黄药子与白桂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