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

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维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与高速经济增长同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显,城镇化速度过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桎梏越发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隐患。而作为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相比于全国平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与经济增长极、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寄予了重庆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革方面的重任与使命。重庆如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则能为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示范,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不仅对重庆和西部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对整个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也具有影响全局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切入点,对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目标差距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推进战略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研究内容论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文献回顾与评论。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对已有的实证研究和结果进行归纳,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评价,以此作为本研究理论与实证的逻辑起点。第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的规范与实证。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与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建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的判别标准与实证指标,并对中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第三,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全国为比较基准,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偏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目标的状态进行评价,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对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与分析。构建符合中国和重庆现实经济情况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统筹城乡二元经济发展进行数理经济学分析,并由理论模型推导出实证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下理论基础,并获取实证依据。第五,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推进路径研究。对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推进战略进行理论定位,并对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二、主要结论第一,现有大多数筹城乡目标构建和评价体系基本上采用建立多层级的指标体系的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或主成份分析或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评价。这些评价方法大多难以获得足够的数据支持,即使得到相关数据,在主成份分析和数据降维技术下实质退化为主要综合性指标评价。直接采用参照世界主要国家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与其城镇化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关系作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程度的判别标准,比多层次综合指标判别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得到足够的数据支撑,便于预测、评价及进行相关的数理经济模型理论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第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并非世界最高,但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对中国城镇化和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至2020年进行了预测,并对比相应年份的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值,发现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在未来十年将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未能达到模型所规范的城乡协调统筹目标值。第三,重庆直辖以来,城镇化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能维持近年来约2个百分点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在未来十年重庆的城镇化水平将可以达到统筹城乡发展模型所规范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但重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农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超过农业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7倍之多。如果重庆不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未来十年仍会继续上升,远远超过统筹城乡发展模型所规范的目标值。第四,城镇化偏向的财政政策、城乡劳均固定资产投入的差距、城乡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工农产品价格差距等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对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有显著的动态影响。虽然非农与农业贷款差距是所有二元经济要素投入差距的最大者,但该差距变量在实证分析中并没有成为显著因素,恰恰说明了由于正规金融体系对农村资金支持的严重缺失,正规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不能反映农业资金对农业生产的真实作用与需求,从而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与城乡金融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第五,二元经济结构静态模型分析表明,在充分长的时间内,只要维持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的充分竞争,就能满足实现城市和农村两部门在追求最大效益的生产均衡的同时实现劳动力有效转移。但前提条件是农村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城乡劳动力一视同仁,不存在就业歧视,要素和产品两个市场都是充分竞争的。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消除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现有效城镇化,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必要条件。第六,二元经济结构动态模型分析结果从理论上支持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固化的恶性循环的假设:“生产制度的路径依赖→家庭小规模经营→粗放型农业生产→城乡收益差距→劳动力转移→城乡劳动力素质的差距扩大→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城乡要素投入差距→粗放型农业生产→……”。要破解这样的恶性循环,农村部门生产要素的积累率必须大于其折旧率与时间贴现率之和,从而必须加大对农村部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第七,由二元经济结构动态数理模型得到城乡收益差距的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乡收益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均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反映城乡一体化就业程度的二元结构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即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并非显著地更高,而城乡经济增长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则有显著的影响。第八,提出了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层次,并对其进行了数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统筹城乡长远最高目标应该是城乡要素获得完全相同的收益率,二元经济结构完全消除。但由于城乡经济各方面的刚性约束,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追求的短期调控目标则应该是使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城乡收益差距控制在合理与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必须提高政府重视降低城乡收益差距的决策偏好,提高农村部门利益集团的谈判能力及其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社会各界对二元经济结构危害的认识,使各利益集团在对待城乡收益差距问题处理上达成共识,并通过政府这个调控者付诸实施。第九,在对重庆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及城乡教育与人力资本因素分析和统筹城乡资金与物质资本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四大方面提出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1)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推进城镇化进程;(2)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水平;(3)缩小城乡资金与物质资本投入差距水平;(4)坚持综合统筹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路径。三、创新之处第一,在国际经验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规范,改进了现有评价统筹城发展的方法,并对中国和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偏离目标的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二,构建了贴近中国和重庆现实情况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城乡两部门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影响变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数理经济学分析。改进了现有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模型,采用更大的样本数据和更优的计量经济学估计方法,得到比已有研究更有解释力的结果。第三,对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层次进行了数理经济学分析,分析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路径,提出紧扣重庆现实的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 1.2.1 研究的思路
  • 1.2.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的方法与数据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数据的来源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论
  • 2.1 国外文献回顾与评论
  • 2.1.1 国外研究的文献回顾
  • 2.1.2 简要评论
  • 2.2 国内文献回顾与评论
  • 2.2.1 国内研究的文献回顾
  • 2.2.2 简要评论
  • 第3章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的规范与实证
  • 3.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规范
  • 3.1.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的判据指标
  • 3.1.2 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标准
  • 3.2 城镇化及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目标差距
  • 3.2.1 简要文献回顾与实证理论依据
  • 3.2.2 数据来源说明及实证结果
  • 3.2.3 统筹城乡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目标差距
  • 3.3 经济发展阶段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目标差距
  • 3.3.1 简要文献回顾与实证理论依据
  • 3.3.2 经济发展阶段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实证
  • 3.3.3 统筹城乡二元结构强度的目标差距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重庆与全国城乡差距现状及比较
  • 4.1.1 重庆与全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比较
  • 4.1.2 重庆与全国城乡二元结构强度比较与分析
  • 4.1.3 重庆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比较
  • 4.2 重庆统筹城乡趋势与目标差距分析
  • 4.2.1 重庆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的演变趋势与目标差距
  • 4.2.2 重庆城乡二元结构强度演变趋势与目标差距
  • 4.3 重庆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3.1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因素
  • 4.3.2 因素的动态影响:状态空间的变参数分析
  • 4.3.3 简要结论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与分析
  • 5.1 简单静态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 5.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1.2 均衡及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 5.1.3 要素变动与比较静态分析
  • 5.1.4 模型结论与含义
  • 5.2 动态内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 5.2.1 构建城乡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的思路
  • 5.2.2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2.3 最优条件及其分析
  • 5.2.4 模型结论与含义
  • 5.3 模型的实证: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 5.3.1 从理论模型到实证模型
  • 5.3.2 数据与估计方法
  • 5.3.3 实证结论与含义
  • 5.4 本章小节
  • 第6章 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推进路径研究
  • 6.1 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
  • 6.1.1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框架
  • 6.1.2 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战略路径
  • 6.2 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 6.2.1 统筹城乡农村劳动力流动因素分析
  • 6.2.2 统筹城乡教育与人力资本因素分析
  • 6.2.3 统筹城乡资金与物质资本因素分析
  • 6.3 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6.3.1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推进城镇化进程
  • 6.3.2 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水平
  • 6.3.3 缩小城乡资金与物质资本投入差距水平
  • 6.3.4 坚持综合统筹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路径
  • 6.4 本章小节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吉林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经济 2015(03)
    • [2].确保城乡老人都能过上体面生活[J]. 老年人 2014(02)
    • [3].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6)
    • [4].论城乡经济发展机会的一体化[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1)
    • [5].贵州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分析——基于第三产业的角度[J]. 商 2013(14)
    • [6].试论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与互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2)
    • [7].试论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与互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0)
    • [8].创建和谐文明大道 推进城乡经济发展[J]. 经济问题 2009(02)
    • [9].毛泽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想及现实意义[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 [10].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09)
    • [1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11)
    • [12].鄂州市“一带一轴”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探讨[J]. 鄂州大学学报 2013(06)
    • [13].坚持统筹兼顾 城乡统筹发展[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9)
    • [14].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9)
    • [15].农村公共服务与城乡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06)
    • [16].关于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对策探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08)
    • [17].淄博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 2014(10)
    • [18].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龙岩学院学报 2011(06)
    • [19].财政支出与贵州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J]. 商 2013(12)
    • [20].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农村人力资本因素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3)
    • [21].当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神州 2012(08)
    • [22].贵州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0(00)
    • [23].武汉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发展对策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3)
    • [24].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断层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6)
    • [25].河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5)
    • [26].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09(10)
    • [27].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财政措施[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12)
    • [28].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 [29].湖北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6)
    • [30].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考——以滁州市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 2010(04)

    标签:;  ;  ;  

    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