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鱼类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冷藏鱼类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养殖鱼类是我国主要的水产经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鲜度和口味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活鱼流通的限制,因此大力发展高品质养殖鱼的冷却链鲜鱼物流产业,是解决养殖鱼过分依赖活鱼流通的有效途径。微生物活动是引起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腐败菌的研究对鲜鱼冷却链的优化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接种腐败菌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在贮藏中感官、腐败代谢产物、腐败菌的变化,以腐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了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两种腐败能力的测定方法;研究了冷藏大黄鱼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以及这两种腐败菌的复合菌的腐败能力;对冷藏海水鱼大黄鱼和大菱鲆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腐败能力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对比了冷藏淡水鱼鲤鱼和罗非鱼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并与冷藏海水鱼大黄鱼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腐败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的货架期分别为162h和132h,此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1.74mg/100g和29.64mg/100mL,TMA含量为8.94mg/100g和0.99mg/100mL,腐败希瓦氏菌菌数为8.71 lg(CFU/g)和8.56 lg(CFU/mL),产量因子YTVBN/CFU为4.49×10-8mg TVBN/CFU和7.22×10-8mL TVBN/CFU,产量因子YTMA/CFU为1.74×10-8mg TMA/CFU和3.06×10-9mL TMA/CFU。TMA作为接种鱼汁的理化指标是不可靠的,而TVBN可以作为接种鱼汁的理化指标。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产量因子YTVBN/CFU的相对误差为37.81%,因此灭菌鱼汁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2)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大黄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62、174、168h,假单胞菌的较长。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YTVBN/CFU基本一致,腐败希瓦氏菌的YTMA/CFU明显大于假单胞菌和复合菌,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较假单胞菌和复合菌强。假单胞菌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仅在较高数量时才有明显作用。(3)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大黄鱼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62h和174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1.74mg/100g和39.01mg/100g,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菌数分别为8.71 lg(CFU/g)和8.91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4.49×10-8mg TVBN/CFU和3.72×10-8mg TVBN/CFU。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大菱鲆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60h和72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5.48mg/100g和37.56mg/100g,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菌数分别为8.14 lg(CFU/g)和8.32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1.86×10-7mg TVBN/CFU和1.35×10-7mg TVBN/CFU。大黄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比大菱鲆的明显长,接种假单胞菌的两种鱼块的货架期比接种希瓦氏菌的稍长。两种海水鱼低温有氧贮藏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都有很强的腐败能力。(4)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罗非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32h和144h,此时的TVBN值为23.46mg/100g和24.30mg/100g,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菌数为8.83 lg(CFU/g)和9.12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为1.67×10-8mg TVBN/CFU和9.10×10-8mg TVBN/CFU。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鲤鱼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32h和162h,此时的TVBN值为27.12mg/100g和22.51mg/100g,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菌数为8.96 lg(CFU/g)和9.07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为9.28×10-9mg TVBN/CFU和1.81×10-8mg TVBN/CFU。结合两种养殖鱼冷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和腐败菌在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得出冷藏罗非鱼和鲤鱼的是假单胞菌,冷藏大黄鱼的特定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两种腐败菌都具有较强的腐败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 鱼类的腐败和腐败微生物
  • 2.1.1 鱼类的腐败过程
  • 2.1.2 鱼类的腐败微生物
  • 2.1.3 冷藏鱼类微生物学品质变化特性
  • 2.2 特定腐败菌
  • 2.2.1 特定腐败菌的概念及特征
  • 2.2.2 一些水产品的特定腐败菌
  • 2.2.3 特定腐败菌与水产品腐败的关系
  • 2.2.4 特定腐败菌生长动态模型和预测产品剩余货架期
  • 3 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
  • 3.1 国内外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
  • 3.2 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
  • 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鱼类腐败菌腐败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主要材料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腐败希瓦氏菌菌悬液的制备
  • 1.2.2 无菌鱼块的制备
  • 1.2.3 灭菌鱼汁的制备
  • 1.2.4 接种与贮藏实验
  • 1.3 测定方法
  • 1.3.1 菌液浓度的定量测定
  • 1.3.2 感官评价
  • 1.3.3 TVBN 测定
  • 1.3.4 TMA 测定
  • 1.3.5 微生物计数
  • 1.3.6 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
  • 1.3.7 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液浓度和 OD 值的关系
  • 2.2 贮藏中的感官变化
  • 2.3 贮藏中 TVBN 的变化
  • 2.4 贮藏中 TMA 的变化
  • 2.5 贮藏中腐败菌的变化
  • 2.6 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能力定量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大黄鱼中复合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主要材料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接种纯菌液的制备
  • 1.2.2 无菌鱼块的制备
  • 1.2.3 接种与贮藏实验
  • 1.3 测定方法
  • 1.3.1 感官评价
  • 1.3.2 TVBN 测定
  • 1.3.3 TMA 测定
  • 1.3.4 细菌计数与培养基
  • 1.3.5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
  • 1.3.6 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中的感官变化
  • 2.2 贮藏中 TVBN 的变化
  • 2.3 贮藏中 TMA 的变化
  • 2.4 贮藏中腐败菌菌数的变化
  • 2.5 腐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
  • 2.6 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海水鱼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主要材料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接种纯菌液的制备
  • 1.2.2 无菌鱼块的制备
  • 1.2.3 接种与贮藏实验
  • 1.3 测定方法
  • 1.3.1 感官评价
  • 1.3.2 TVBN 测定
  • 1.3.3 TMA 测定
  • 1.3.4 细菌计数与培养基
  • 1.3.5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
  • 1.3.6 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中的感官变化
  • 2.2 贮藏中的 TVBN 变化
  • 2.3 贮藏中的 TMA 变化
  • 2.4 贮藏中的腐败菌变化
  • 2.5 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
  • 2.6 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冷藏淡水鱼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主要材料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接种纯菌液的制备
  • 1.2.2 无菌鱼块的制备
  • 1.2.3 接种与贮藏实验
  • 1.3 测定方法
  • 1.3.1 感官评价
  • 1.3.2 TVBN 测定
  • 1.3.3 TMA 测定
  • 1.3.4 细菌计数与培养基
  • 1.3.5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
  • 1.3.6 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中感官变化
  • 2.2 贮藏中 TVBN 的变化
  • 2.3 贮藏中微生物的变化
  • 2.4 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
  • 2.5 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建立和验证[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3)
    • [2].奥奈达希瓦氏菌吸收废水中铁离子的作用机制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0(11)
    • [3].酚酸对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作用[J]. 食品与机械 2020(06)
    • [4].营养物质对希瓦氏菌附着行为的影响[J]. 生物化工 2020(05)
    • [5].希瓦氏菌的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 2015(07)
    • [6].希瓦 一座古城的前世今生[J]. 厦门航空 2020(05)
    • [7].超高压处理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6)
    • [8].冷藏对虾中腐败希瓦氏菌活菌EMA-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9].肝病患者合并希瓦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北京医学 2016(09)
    • [10].希瓦的眼泪[J]. 文学与人生 2012(05)
    • [11].茶多酚抑制腐败希瓦氏菌机理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02)
    • [12].环境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10)
    • [13].假希瓦格■类生物生活方式探讨[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2(01)
    • [14].不同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a putrefaciens)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比较与评价[J]. 食品科学 2016(13)
    • [15].希瓦氏菌在印染废水脱色中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6)
    • [16].3株方斑东风螺病原希瓦氏菌对3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 江西水产科技 2013(01)
    • [17].一种新的异育银鲫病原——腐败希瓦氏菌[J]. 微生物学报 2012(05)
    • [18].希瓦氏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J]. 生物加工过程 2020(02)
    • [19].鲤鱼中腐败希瓦氏菌生长模型的建立和验证[J]. 食品科学 2015(15)
    • [20].植酸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10)
    • [21].希瓦菌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07)
    • [22].复合抑菌剂对希瓦氏菌抑制效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7)
    • [23].奥柰达希瓦氏菌生物膜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9)
    • [24].一株腐败希瓦氏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染料脱色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3)
    • [25].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1)
    • [26].腐败希瓦氏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性质[J]. 海洋湖沼通报 2012(03)
    • [27].大鲵希瓦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学观察[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8)
    • [28].零价铁对奥奈达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5(08)
    • [29].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nintestina MCCC 1A01703)二十碳五烯酸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钓取及鉴定[J]. 微生物学杂志 2017(02)
    • [30].一株奥奈达希瓦氏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6(09)

    标签:;  ;  ;  ;  ;  

    冷藏鱼类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