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思想及其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思想及其方法论研究

论文摘要

马克思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无论对于赞成他或反对他的人来说,都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德里达所言,马克思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无论你承认与否。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本来可以在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但或许是我国社会条件的特殊性和民族思维传统的局限,我们对马克思的理解却往往被局限在某种教条之中,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形式方面,而不求其实质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客观要求必须有一个更大的推进。拿法的本质来说,有关法的本质的问题在实际上人们的认识却不一致,不了解法的真正本质,还有些人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误解、怀疑甚至歪曲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论断。至于马克思对法的本质的揭示中引申出方法论的说明,则更为人们所忽视。因此,有必要还原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的本来面貌。在分析马克思的法的本质理论时,更侧重于其方法论的意义,侧重于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英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
  • 1.1.1 国内对法的本质问题的研究现状
  • 1.1.2 国外对法的本质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的法本质揭示的起点
  • 2.1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形成的批判历程
  • 2.1.1 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
  • 2.1.2 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批判
  • 2.2 方法论意义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 3.1 法的社会本质
  • 3.2 法的阶级本质
  • 3.3 法的阶级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相互关系
  • 3.4 法的本质的发展性
  • 3.5 方法论意义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思想的方法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 4.1 对我国司法工作中具体方法运用的启示
  • 4.2 有助于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内涵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词
  •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启示[J]. 开发研究 2017(02)
    • [2].马克思对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逻辑——以《论犹太人问题》为中心[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市民社会发展及其负外部效应的表徵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26)
    • [4].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市民社会”意向[J]. 岭南学刊 2018(02)
    • [5].市民社会正义问题的多维审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4)
    • [6].市民社会与政党整合——当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6)
    • [7].超越私人——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分析和批判[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3)
    • [8].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 学理论 2016(02)
    • [9].浅析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 [10].从政治的人到市民社会的人——政治哲学中人之理念的“革命”[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4)
    • [11].市民社会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7)
    • [12].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化阐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概念再研究[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01)
    • [13].“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起源和社会历史基础[J]. 人文论丛 2008(00)
    • [14].初探两个社会的哲学底蕴——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J]. 青春岁月 2016(23)
    • [15].当代市民社会旧式分工的逻辑批判与理性重建[J]. 山西青年 2017(03)
    • [16].震后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国市民社会的出现?[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 2016(01)
    • [17].梁慧星教授序[J]. 私法 2016(02)
    • [18].马克思及其后学的意识形态思想对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2)
    • [19].“皇帝”观念对我国古代市民社会形成的影响[J]. 祖国 2017(02)
    • [20].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组织分化和地区差异[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6(01)
    • [21].成龙 市民社会里独一无二的自己[J].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7(02)
    • [22].昂格尔法治命题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启示——“组织—意识”与市民社会[J]. 岳麓法学评论 2016(00)
    • [23].葛兰西市民社会及其理论意义研究[J]. 北方文学 2017(20)
    • [24].梁慧星教授序[J]. 私法 2017(01)
    • [25].美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6].理论与现实:伊朗市民社会研究评析[J]. 伊斯兰文化 2009(01)
    • [27].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两种相异理解——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1(00)
    • [28].论市民社会与韩国民主政治发展[J]. 黄海学术论坛 2011(02)
    • [29].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J]. 孔学研究 2008(00)
    • [30].孟德斯鸠与市民社会的概念[J]. 朝阳法律评论 2016(02)

    标签:;  ;  ;  ;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思想及其方法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