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的缪斯 ——萨尔曼·拉什迪小说创作研究

越界的缪斯 ——萨尔曼·拉什迪小说创作研究

论文摘要

在新近出版的散文集《跨越边界》中,著名印度裔英国小说家萨尔曼·拉什迪写道:“在我们天性的最深处,我们是跨越边界的生命。我们通过自述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事实;因为我们也是讲故事的动物”。“越界”正是拉什迪毕生坚持的世界观,也是他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本论文结合拉什迪的小说创作探讨(1)拉什迪“越界”观的成因;(2)拉什迪如何在小说创作中践行他的“越界”观;(3)拉什迪“越界”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全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首先介绍拉什迪的创作背景,强调拉什迪的生活经历对其“越界”世界观的影响;梳理拉什迪研究现状,指出近年来的拉什迪研究一味关注其作品中的“杂交性”倾向;最后指出拉什迪所坚持的“越界”观不仅仅是对地理界限的跨越,更是对传统历史、文化、诗学和宗教信仰观的全面跨越。第二章聚焦于拉什迪小说的印巴历史表征,论证拉什迪通过印度与巴基斯坦民族历史的“奇幻化”和“个人化”处理来“戏说”一段别样的印巴历史。从印度街头说书人的“戏说”中获得启迪的拉什迪在亦真亦幻的历史叙事中跨越史实/捏造的界限,突显印度和巴基斯坦民族历史的建构性,挑战“民族真理”的权威性。同时,笔者也指出拉什迪在历史观上存在着忽视“历史真相”重要性、讽刺印度无产阶级反抗运动的缺陷。第三章从拉什迪小说的流散叙事出发,论述作为后殖民流散者的拉什迪在民族主义/跨民族主义、东方传统/西方文明的博弈中跨越上述二者的界限,挑战建立在极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描摹出前殖民地流散者绝处逢生、凤凰涅槃的移民旅程和心灵轨迹。同时,拉什迪精英流散者的身份也使他无法真正代表和传达印度流散者的心声,只能成为依附于英国文学界,凭借贩卖印度传统文化来满足白人猎奇心理的“买办知识分子”。第四章围绕拉什迪的诗学观展开论述,探讨拉什迪如何利用“语码挪用”和“叙事挪用”的艺术策略跨越东方诗学/西方诗学的界限、“废除”西方文学的文化霸权。拉什迪的诗学“挪用”策略也影响着当代印度英语作家,形成了印度英语文学独特的诗学风格,为印度英语文学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笔者认为出生于印度中产阶级的拉什迪无法接触印度平民最“草根”的话语形式与叙事模式,因此也无法真正吸收和借鉴他们悠久的文学传统。第五章深入研究拉什迪如何通过反思伊斯兰教基本信仰和宗教修持来跨越信仰/亵渎边界。笔者指出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对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人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拉什迪对伊斯兰教信仰/亵渎的盲目“跨越”不仅暴露了其东方主义思想,也使他自诩的“世俗主义”沦为“世俗主义的本质主义”。第六章为结论,从艺术荣誉和影响力两个方面总结拉什迪“越界”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本章也从“越界”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基础出发总结其得失。论文指出虽然拉什迪在“越界”小说中跨越重重权利的“边界”、突破层层霸权的重围,但他忽略印巴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无视“策略性的本质主义”的重要作用、认同东方主义思想,最终将会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跨越边界
  • 第二节 拉什迪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拉什迪的“越界”观
  • 第二章 历史“戏说”:跨越史实/捏造
  • 第一节 历史“奇幻化”
  • 第二节 历史“个人化”
  • 第三章 文化“博弈”:跨越母国/客国
  • 第一节 从弃绝到“认领”:流散者与母国
  • 第二节 从迷失到“反妖魔化”:流散者与客国
  • 第四章 艺术“挪用”:跨越印度/西方诗学
  • 第一节 语码挪用
  • 第二节 叙事挪用
  • 第五章 宗教“反思”:跨越信仰/亵渎
  • 第一节 反思基本信仰
  • 第二节 反思宗教修持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萨尔曼·拉什迪研究三十年:现状、问题与建议[J]. 名作欣赏 2016(15)
    • [2].国外萨尔曼·拉什迪研究述评[J]. 外语研究 2020(01)
    • [3].拉什迪诗歌中的流散叙事研究[J]. 名作欣赏 2019(27)
    • [4].纷乱将至——拉什迪《求婚者》解读[J]. 东方论坛 2016(06)
    • [5].必然的“疯癫”——S·拉什迪《羞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是“沉默的羔羊”还是“无声的反抗”?——解读萨尔曼·拉什迪的《免费收音机》[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01)
    • [7].浅析萨尔曼·拉什迪的文学观[J]. 语文学刊 2012(06)
    • [8].灿烂千阳——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午夜之子》[J]. 考试周刊 2016(A1)
    • [9].拉什迪的流散美学与女性书写:以《羞耻》为研究个案[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6(02)
    • [10].根、路径、身份:拉什迪小说中的流散书写[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6(01)
    • [11].魔幻色彩下的印度:读拉什迪的《午夜之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5)
    • [12].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的新历史主义[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1)
    • [13].拉什迪《午夜之子》中撒奈伊的人生悲剧[J]. 作家 2015(14)
    • [14].拉什迪:在文本内外[J]. 小说林 2014(02)
    • [15].萨尔曼·拉什迪:魔耶生死观[J]. 山花 2009(21)
    • [16].跨文化成长小说的叙事特征——论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J]. 长城 2009(12)
    • [17].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印度女性——萨尔曼·拉什迪小说中的女性群像[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01)
    • [18].拉什迪就《卢卡与生命之火》答读者问[J]. 世界文学 2011(02)
    • [19].拉什迪出版回忆录[J]. 世界文学 2013(02)
    • [20].拉什迪出版新作《卢卡与生命之火》[J]. 世界文学 2011(01)
    • [21].在新世界的书写中寻根觅源——拉什迪学术史研究[J]. 大众文艺 2019(17)
    • [22].论萨尔曼·拉什迪《午夜之子》中的后殖民隐喻[J]. 韶关学院学报 2015(05)
    • [23].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的历史书写与生命意识[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32)
    • [24].关于英国少数族裔作家拉什迪的文学研究[J]. 芒种 2013(23)
    • [25].拉什迪的噩梦[J]. 新世纪周刊 2009(08)
    • [26].拉什迪新作《佛罗伦萨的女巫》[J]. 世界文学 2008(04)
    • [27].混乱时代中的理性呼唤:评拉什迪《两年八个月二十八夜》[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8(02)
    • [28].解读拉什迪《羞耻》中的狂野意识[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6)
    • [29].游弋在东西方历史的迷宫中——论拉什迪《佛罗伦萨的女巫》“第三空间”的建构[J]. 山东外语教学 2013(01)
    • [30].论S·拉什迪后殖民语境下“象”的思维——以《午夜之子》为例[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标签:;  ;  ;  ;  

    越界的缪斯 ——萨尔曼·拉什迪小说创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